抗氧化剂?很可能没用,“补过了”没准还有害

在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代谢中,细胞内会产生一些氧自由基,自由基能够攻击 DNA、蛋白质、脂肪等。在某些外界因素影响下,比如紫外线照射、抽烟等,体内的自由基数量还会增加。所以有人认为,体内的自由基是衰老、生病的原因。

晒太阳会增加人体自由基

而那些能够清除自由基或者防止氧化反应发生的物质,就被称为“抗氧化剂”,它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各种各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的总称,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等都是抗氧化剂。

富含抗氧化剂的果蔬常被当成“美容产品”

抗氧化剂(Antioxidants)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物质。

那有没有可能通过摄入抗氧化剂

来减少或者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从而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呢?

这个想法很美好,也确实有一些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理论。比如,在线虫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某些抗氧化剂,线虫的寿命延长了。于是,抗氧化剂成了“保健品”、“美容用品”界的宠儿。各种合成的、天然的抗氧化剂,或者抗氧化剂含量高的“天然精华”层出不穷。不过,一边是商业宣传如火如荼,另一边时不时有科学家跑出来说:“等等,这个东西其实不大靠谱。”

比如康奈尔大学教授雷新根(音译,原文Xingen Lei)通过基因技术让动物体内的抗氧化剂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过量表达,结果发现,过多的抗氧化剂对于糖尿病产生了负面影响。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一些文献,质疑盲目补充抗氧化剂的做法,认为这可能产生未知的健康风险。康奈尔大学研究氧化与抗氧化如何影响健康的还不止雷教授一人。2014年,另一位教授卡洛琳·塞维尔(Carolyn Sevier)得到了140万美元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际上,对抗氧化剂泼这种冷水的研究有很多。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没有传说中的效果。

比如2009年2月出版的《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就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22项公开发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总参与人数多达十几万,结论是不支持“抗氧化剂防止冠状动脉硬化”这种流行的传说。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7年2月发表的一篇综述更加打击抗氧化剂保健品。如果对总共涉及23万多人的68项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几种抗氧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对于死亡率没有影响。如果剔除那些质量不高的研究,只对47项总计18万多人参与的高质量研究进行分析,这几种抗氧化剂甚至小幅度增加了死亡率。

那为什么体外和低等动物中

显示出了“保健作用”的抗氧化剂

在人体中没用,甚至可能有副作用呢?

一些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虽然能够防止或者终止其他的氧化反应,但是它们自身也有可能被氧化产生有害产物。另一种常见的原因则是,某种抗氧化剂在简单体系中显示出了“保健作用”,但是在体内的复杂环境中,还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正负相抵,结果也就很难说。

比如,2008年的《癌变》(Carcinogenesis)杂志上就发表过一项研究,探讨了白藜芦醇的抗癌作用。这种多酚化合物在葡萄皮和葡萄酒中含量很高,经常用来宣称“葡萄酒的保健作用”。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这种物质确实对人体的前列腺癌细胞显示了抑制作用。但是当把它用于老鼠身上时,它只在前几周延缓了癌细胞的生长,到了第七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就没有了差别。

所以,直接补充抗氧剂对人体很可能没用,“补过了”没准还有害。但它确实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正确使用可延长食品的贮存期、货架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食品安全。

撰文/云无心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