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男孩靠拍女装视频走红网络,他用行动证明越反叛越幸运

自我意识的觉醒,往往和自由一体两面。这个容纳了75亿多人口的世界太过庞大,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人们总要不断追问,试图探索出自己的活法。短视频作为记忆的一种承载工具,既是众多创作者的栖息地,也是无数种活法的见证者。

机车男孩的新赛道

凌晨3点,少年温俊辉被闹钟叫醒。40平米的宿舍内响着十几种不同的鼾声,他坐起身,快速穿好衣服,准备和亲戚去海鲜批发市场进货。出门时,他不小心踩破门口不知放了多久的垃圾袋,袋内有不明物体滚出来,散发着可疑的气味。

这天是温俊辉19岁的生日,但没人知道,也没有任何庆祝仪式。5点钟,他从箱货车上扛出装有几十斤鱼的泡沫箱,来来回回十几趟,把几百斤鱼搬到了鱼摊上。温俊辉撑着朦胧睡眼,在这方10平米的鱼摊上,看到了自己不想要的人生。

高中毕业后,温俊辉在工地搬过砖,装过广告牌,去舅舅的钢琴厂打了几个月工。卖力气的工作都没能做得长久,一个月前,亲戚把他喊来帮忙杀鱼。

温俊辉连刀都不会拿,杀鱼动作慢,手又笨,客人多的时候,亲戚急得直骂:“你得争口气,鱼都杀不好怎么行,以后还不叫人看扁了。”

因为这句话,温俊辉每天勤奋地练习杀鱼,双手几乎没有完好的时候,不是被鱼刺划伤,就是被刀割伤。客人不多的时候,除了玩手机,他只能和隔壁卖猪肉的大叔聊天。在菜市杀了近一年的鱼,温俊辉愈发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过的生活。

有次没留神,刀落在手背上,切了条大口子,再晚一点,可能手就没了。盯着沾满血的手,温俊辉感到绝望,更觉得自己蠢。人生正在逐渐闭合,再努力,也只是成为技艺高超的鱼佬。

临近年底,朋友发来消息,邀他一起回老家的短视频公司工作。虽不太明白短视频是什么,但肯定比杀鱼强,2017年元旦,他收拾行李,离开了菜市。

自此温俊辉做起了视频账号,他试着自己做些原创内容,先是策划了一个游戏账号,运营了四个月,账号逐渐有了起色,创造了40多万的收益。他隐隐感觉,自己似乎有做短视频的才能,随即策划了几个新账号。

新账号均有不错的创收,有时一天的收益就有4000多块,但经过公司,落到自己手里,平均每月只能拿到1000多块的提成,“还不如杀鱼的收入高”。

温俊辉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实在不成正比。对一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任何不公待遇都是对年轻和智慧的侮辱。于是,攒了近两年的经验和钱后,他辞了职,回家潜心策划在西瓜视频上开个属于自己的账号。

温俊辉买了辆代号GSX250R的铃木机车,在西瓜视频上注册了账号“机车手达闻西”,从此变身网络世界里的机车小子“达闻西”。自那之后,达闻西开始以最喜欢的机车为载体,拍摄日常生活。

视频中身着西装的达闻西

为了区别于其他机车视频账号,达闻西打算自己写台本,用译制腔为视频配音。为此,他连续一周每天看十几个小时译制老片,直到感觉自己译制腔风格的台词张口就来才作罢。写好第一期视频的台本,达闻西试着说了一遍,觉得味道不够正宗,又找了一位学播音的朋友帮忙。

达闻西坦承,台本是拍摄之后依据画面写的,但事实上,把Go pro绑到头盔,跨上机车出发那一刻,他就开始在心里默默演说了。在一则视频里,达闻西约一位姑娘喝奶茶。他故意没有骑机车,借来搭档老黄的电动车,见面前,去花店买一朵红玫瑰。

花店养了只拉布拉多犬,一直在狂吠,老板娘拎起扫把冲过去教训它。达闻西面不改色,心里却在偷笑:“嘿,老伙计,请你冷静一点。”这句话从脑子里蹦出来,被他抓住,塞进了台本里。

世俗场景配上字正腔圆的译制腔,形成一种微妙的幽默感,一个月内,帐号“机车手达闻西”就在西瓜视频上收获了十几万粉丝。像是擦了洋香水的小镇姑娘,在译制腔台词的演绎下,平庸无奇的事物都活络了起来。

达闻西觉得这比骑机车还让人兴奋,险些闭合的人生轨道,似乎被撬开了。

受访者供图 | 达闻西

今年父亲节前夕,达闻西在网上翻到一条和父亲有关的视频,不知不觉地看哭了。他想起自己的父亲。17岁的夏天,他偷偷开父亲的摩托车去镇上兜风,还没开出2公里,就刮到了一辆汽车。车主索赔2000块,达闻西身上只有十几块钱,不得不给父亲打电话救援。

父亲匆匆赶来,仔细瞧了瞧剐蹭的地方,最后赔给车主几百块。当时达闻西还没考驾照,回家就被父亲骂了一顿。爱上机车,也有父亲的原因,90年代时,父亲开过修车店。达闻西在旧相簿里翻到过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他穿着皮夹克,手里拿了一个大哥大,飒飒地站在修车店门口,身后好几款机车,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

原来父亲也曾是机车少年,不过是因为有了家庭,必须把养家的任务放在第一位,把爱好埋了起来。

算是补偿父亲失落的梦想,达闻西决定把自己的经历改编成剧本,拍一个微电影,送给父亲。做完决定时,距离父亲节还有3天,他连夜写完剧本,第二天到处借相机和道具,叫了几个好朋友帮忙。连着通宵三天,十几分钟的微电影在父亲节当天上午发出。西瓜视频上,这条特殊的父亲节献礼涌入了2000多条评论,是所有视频中互动率最高的。

最终,达闻西还是没好意思拿给父亲看。起初他还想让当初叫自己争口气的亲戚瞧瞧,最终所有动作都只在心里完成。他知道,无论狂喜、兴奋、亦或感动,这些情绪,只有3年前那个在菜市杀鱼的少年才明白。

短视频的兴起,让许多和达闻西一样的少年抓住了机遇,逆风翻盘。无意间涌入浪潮那一刻,他们未必想像得到,自己即将获得多少名气或财富,只是不想睁眼就面对毫无期盼的日子。

奋勇转身的人,总能握住命运丢来的那根摇摇欲坠的绳索,滑进另一条人生轨道。

潮酷的另一种写法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幸运的人很早就摸清了行进方向,而人群中的大多数,往往要途经许多坎坷,才寻到理想的灯塔。

三亚凤凰机场,在一块滚动着离港信息的屏幕前,龙龙穿着用塑料民工袋自制的马甲,戴着黑色皮质长手套,脚踏一双黑色高筒马丁靴,提着一只巨大的完整民工袋,神态自信地走台步。

弟弟架着一台微单,远远地站在对面,隔着镜头冲龙龙点头,以示鼓励。这天,龙龙穿着自制的民工袋套装走了许多地方。动车站、机场、公交站台……在镜头庇佑下,他感觉到一种安全感,偶有好奇的路人驻足,他转头随意地冲对方打个招呼,不再畏惧他们的目光。

长久以来,龙龙一直活在被他人审视的恐惧中。

四年前,他曾因为“我是谁”这个问题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他在湖南一所大学读经济学,专业是自己选的,真正学起来却发现,经济学十分枯燥,和想象相距甚远。他热爱时尚,羡慕学品牌管理的同学有机会进入时尚圈,一度想要转专业,最终因为难度太大放弃。

对本专业兴致缺缺,他试着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但起步就遇到了难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人类渴望,而对当时的龙龙来说,这个需求意味着痛苦,甚至是不可能。

过去十几年,龙龙一直在隐藏自我。他从小就和其他男孩子不太一样。打弹珠、踢足球,这些男孩子的运动他从不参与,更愿意和女孩子一起跳皮筋。小学二年级,他揣着攒了许久的零花钱,从学校附近的商店买回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娃娃。回家后,他翻出针线,把自己的旧衣服剪成一块块碎布,为娃娃缝了一身连衣裙。

因为身材瘦小,说话细声细语,同学嘲笑龙龙是“娘娘腔”。他还了几句嘴,几个高壮的男生围过来,推搡得更厉害了。不少同学在旁边看着,但没一个人上来帮忙。这样的校园霸凌行为,从小学贯穿到高中。他开始故意粗着嗓子说话,和交好的女生朋友也减少接触,希望自己看起来“正常点”。

成年之后,面对人群,龙龙仍会莫名感到不安。他时常觉得路人和这个世界的其他部分连在一起,而他是孤立的一分子。有次去买饭,店员询问他要吃什么,没说两句,一种烦躁和恐惧感突然袭来,他忍不住哭了。店员递来一个错愕的眼神,他不知作何回应,转身仓皇而逃。

察觉到自己状态不对劲,龙龙开始看心理学的书,又在网上搜到许多关于多元性别的资料。他意识到,逃避是没用的,要先学会接纳自己,才能抵抗外界的压力。

于是在2014年,他以自己为主角,拍了一组“Who I Am”主题摄影作品。

照片上,23岁的龙龙穿着白色短裤,四肢蜷缩成一团,眼神惊慌,下巴却倔强地朝外侧翘起,嘴唇擦了口红,指甲也涂成红色,与暗色调的背景形成鲜明的纷争。裸露着的部分身体,被印有无数大眼睛的纸片覆盖,目光似要把他穿透,也瞪着围观这副身体的人。

他用镜头把自己的情绪拍出来,以之为敲门砖,他给各个时尚平台投去简历。

受访者供图 | 龙龙

龙龙没有相关文凭,外表也不算出众,只有北京一家摄影工作室抛来橄榄枝,邀他做实习助理。机会难得,他没时间细想,带着所有积蓄开始了北漂生活。没有经验的新人只能打杂,也没有工资,他只能去在京工作的同学家暂住。

在北京,龙龙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很难融入梦寐以求的时尚圈。一次,他负责把模特的头发吹起来,要站在模特一旁手动扇风。模特几分钟换一身造型,摄影师和造型团队站在一旁盯着,判断置于画面中该用哪个造型。龙龙也在心里悄悄为每套造型打分。模特换到一套他喜欢的造型,由于太过欣喜,他脱口而出:“就这套了!”顿时,所有人都转过来看他。气氛骤然安静得很尴尬,龙龙意识到,自己多嘴了。

没等摸清时尚圈的规矩,龙龙就因支撑不住零收入、高支出的生活辞职。之后三年,他辗转在北京、深圳闯荡,短暂地接近时尚圈,又因为种种不适离开。一线城市像台巨大的娃娃机,隔着玻璃,前途看似尽在其中,却只有少数幸运儿能拥为己有。

2018年初,大量美妆、穿搭博主涌出,在各大视频平台活跃。这让龙龙嗅到新的可能性,他开通了账号“Dragon龙龙”,试着做一名时尚造型博主。彼时正值春运,他从家里翻出几个塑料民工袋,像小时候给娃娃做衣服一样,给自己做了一件马甲,一条短裤。次日,他换上前夜精心制作的造型,揣着一台微单,叫上弟弟,和自己去了机场。

第一步总是最难的。机场人来人往,龙龙手心微微发汗,但很快,再搏杀一次的念头压过了紧张。这里没人认识他,他不用表演温良恭俭让。他快步走上电扶梯,对着镜头,潇洒地做了几个简短的舞蹈动作,接着转身,戴上墨镜,走起台步。

在电梯上跳舞的龙龙

走台步是龙龙隐秘的爱好。读书时,他常常带着耳机在操场上散步,到没人的地方,就会跟着音乐节奏不自觉地走起台步来。现在,他置身于人群中,看不见路人的表情,有种惊心动魄的痛快。

这则视频在西瓜视频上获得了16万次点击,有人称赞龙龙,说他是春运最靓的仔。

原本,龙龙做好了招致谩骂的准备,但出乎他的意料,西瓜视频评论区,出现了不少夸赞龙龙的网友。被理解欣赏,是龙龙在现实生活中鲜有的体验,真诚善良的观众给的鼓励,让龙龙决心留在西瓜视频,坚信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他开始试着拿生活唾手可得的材料设计造型,没有名牌傍身,就用垃圾袋、树枝、筷子来做衣服和首饰,将T台设置在乡下农田,产生更极致的画面冲击。他把自己穿着这些衣服在各种场景里走秀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到西瓜视频上。

一年间,他上传了63条正式视频和37条小视频,积累了120万粉丝。“我是谁”这个问题,似乎也渐渐有了答案。

女装比男装的设计有更多发挥余地,龙龙的多数设计均是裙装,有人说他,“真是放飞自我”。听到这种话,龙龙有点得意,他终于从二十几年的伪装中跳脱出来,对自己诚实。

有时候,坚持做自己,是一种反叛,也是一种胜利。

坚持初心,才能抵达自由

寻找自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对于生活在四川乐山犍为县的大娃来说,自我意味着初心的回归。

大娃过着作息颠倒而规律的生活。下午一点钟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搜索周边可以挖鳝的可靠信源,锁定目标后去现场勘查。

晚上八点钟,表哥随大娃一起出门,用手机直播大娃挖鳝的过程。鳝通常藏在半干半湿的泥田洞里,洞口手指般粗细,边缘蹭得被黄鳝磨很圆润。大娃眉头紧锁,弓着腰,慢慢拨开掩护洞口的稻草,将手臂伸到泥田深处。

直播界面上,不断闪现观众打赏的西瓜,评论一层接一层覆盖,隔着网线,粉丝比大娃还要紧张。没等观众反应过来,大娃突然直起身,手里紧握一条不断扑腾着的鳝鱼。瞬间,直播间挂满惊叹号。

这是大娃刚刚转战西瓜视频进行的一次直播。入驻西瓜视频的第二周,大娃一跃成为户外打野的头部主播 ,他所呈现的打野生活,带观众窥见了世界上新一种生活的模样。

正在挖鳝的大娃

大娃的父亲是职业鳝鱼捕手。夏秋季节,父亲通常九点钟出门,挖到傍晚6点钟回家,次日清晨,母亲把前夜的战利品带到农贸市场摆摊,一家人以卖鳝为生。小村里四处是水沟和稻田,没有太多娱乐项目,跟在父亲身后摸鱼是大娃唯一的消遣。10岁时,他第一次成功抓到了黄鳝。他模仿父亲,先把水掏干,用周边的稻草把黄鳝困住,趁其不备伸手一抓。折腾了半个小时,大娃顺利抓到了一条小鳝。

鳝的手感滑溜溜的,有时抓住了也会迅速挣脱,大娃觉得很刺激。父亲却极厌烦大娃跟着他挖鳝,在他看来,挖鳝是件没出息的事,算不上一份工作。他希望大娃好好读书,以后在城里谋个正职。

但一放假,大娃还是会偷偷溜出去挖鳝,有时一天能挖7、8斤,放到市场上能卖四五百块。挖鳝好玩,又能卖钱,大娃觉得这是超值的事情。

大娃简直是挖鳝痴人。大学附近有一片农田,报到当天,大娃在学校附近转了转,看到这里有挖鳝的条件,乐坏了。军训期还没结束,他就拿着手电筒,带上一套便于更换的衣服,跑到田里挖了几斤鳝。挑了条品相好的送给教官,剩下的拿去市场卖掉。

大学期间,大娃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呆在学校周边的农田,偶尔有散步的同学经过,看见他在田里钻来钻去,浑身蹭满了泥,说他是“土巴子”。

大娃不在意这些嘲笑的声音,他同样看不起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里的人。大学毕业后,大娃回到老家的通信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五险一金的稳定生活。

人生正朝着父亲眼中的正轨稳步前进,却离自由越来越远。这时候,他无意间翻到网上一条视频。画面中,一个人正拿着钩子吊鳝鱼。视频的播放量不多,吊鳝技术看起来也业余,大娃觉得,自己要是拍视频,肯定比他强。

晚上,大娃拿着自己捏的钩子,跑到水沟旁,一边钓鳝,一边拿手机胡乱拍了一条。

没想到,随手一拍的视频,居然在西瓜视频上收获了数千播放量,还有人私信大娃,想买他的钩子,愿意出合适的价钱。对大学生大娃来说,这真是个奇怪的要求,不过淳朴的大娃还是答应了。做钩子的成本不高,但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制作,大娃花半天时间做了三个,很快收到对方40块的转账。

才几千播放量,就有人找自己买钩子,要是做成产业链,或许就不用坐班了。受到了启发,大娃没事儿就拍自己挖鳝、吊鳝的视频。找他买钩子的人越来越多,大娃干脆辞了职,每天专注回复私信,统计好订单,再让家人帮忙制作钩子。小生意越做越起劲,父亲逐渐接纳了大娃挖鳝,他认为这是进阶的事业,和单纯挖鳝卖鳝不同。

大娃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鳝家军”,每晚9点,准时守在线上等他挖鳝。每次直播,大娃都能挖到数量可观的鳝,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质疑他是白天买好了放进泥田,晚上再挖上来。

为了消解大家的怀疑,今年夏天,大娃发起一场巡回挖鳝,和父亲从四川挖到了贵州。

最刺激的一站是深圳。那天晚上,大娃在几十名网友的围观下,挖到一条2.3斤的缅甸巨货,惊呼声此起彼伏。他赤脚走到泥塘边上,把鳝放在网友们手中,让他们逐个摸了一把。

大娃忘记穿鞋,赤脚踩在泥浆里良久。他庆幸当初果断离职,这刻,他终于回归了自己的乐园。

- END -

作者 | 刘妍

编辑 | 温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