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灯具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护眼灯”。这些“护眼灯”都宣称是学习、办公时的好伙伴,能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而这些“护眼灯”宣称能保护视力,其最关键的焦点在于采用了某些新技术,改变了人造光源中的频闪现象,使护眼灯无频闪,无辐射。
光在1秒中波动上百次,肉眼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在交流电支持的电光源里,光是波动的,且有自己的周期。我国的交流电为50赫兹,即每秒有50次上下起伏。灯管采用50赫兹的市电,就会有每秒100次一亮一暗的强弱闪动,这种由于交流电频率引起的亮暗强弱闪动,被俗称为“频闪”。
人对光的感应过程大致是接受肉眼刺激,进而传递到大脑,最后产生心理反应。由于生理反应的延缓和滞后,人们并不能感受到光的这种波动,只是长期在有频闪的光源下阅读和工作,才会感到疲劳。
而当光波动的频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肉眼就感受不到闪烁。利用这个规律,有人研制出了护眼灯。护眼灯的电子镇流器把“频闪”从100赫兹提高到4万赫兹以上,加快了闪烁速度,每秒闪烁几千次甚至几万次,闪烁的速度超过了人眼的神经反应速度,因此在这种灯光下学习、办公,短时间内人们会觉得眼睛比较舒服。
但是高频闪是不是就意味着对眼睛有好处,就不会形成疲劳呢?从理论上来说,频闪率越高越接近连续的光源,越接近自然光,但这种推测和想法都还是基于理论上的假设,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数据的支持。
高频护眼灯为了克服50赫兹荧光灯的频闪而采用4万赫兹~5.5万赫兹的频率,不可避免地就会带来高频电源的电磁辐射。尽管台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商家称护眼灯消除了辐射还是违背了科学常识。
另一方面,护眼不能靠灯,用眼要科学。保护视力首先应当合理用眼、间断用眼,保护眼睛不至于过于疲劳;同时还可以增加适当的户外运动;另外,从均衡的饮食中补充钙、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保护视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科学用眼,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答案整理自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