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还得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
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发动兵变,向南攻破开封,推翻后汉。
次年(951),郭威建立后周,年号广顺。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后周世宗柴荣登基为帝。
显德六年(959),柴荣病死,继位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年仅7岁,政局不稳。于是,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掌握了军权。
显德七年(960)农历正月初一日,忽传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后周,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有赵匡胤可以解危救难。谁料,在委任赵匡胤时,他却推托兵少将寡,不能出战。于是,范质只得委赵匡胤以大权,赵匡胤遂可调动全国兵马。
赵匡胤统军北上,行至陈桥驿,他与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其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随后,赵匡胤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开城迎接,并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960~963)。
随即,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被赵匡胤授以节度使位号。
赵匡胤在取得天下之后,其弟也得了要职:
三弟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避赵匡胤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
四弟赵光美(为避赵匡胤讳,改名光美;赵光义继位后,又避其讳,改名廷美。)被任命为嘉州防御使。
据说,赵匡胤天性友爱,对自己的同胞非常友好。
有一次,赵光义生病,需要艾灸,赵匡胤亲自为其弟灼艾。艾灸时,赵光义觉得有点疼,赵匡胤还亲自试了试。
赵匡胤常常对左右侍从之臣说:
“光义龙行虎步,将来必然会成为太平天子。”
建隆二年(961),赵匡胤的母亲、皇太后杜氏病情危急。她让赵匡胤惩周世宗立幼子为帝之弊,说是赵匡胤身后,应当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传给赵光美、再由赵光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赵匡胤对母亲十分孝顺,回答道:
“谨受教。”
当时,赵匡胤还命令赵普按照太后的命令,拟定了相关事项的诏书,并将诏书藏在金匮之中。此即所谓的“金匮之盟”。
开宝六年(973),赵匡胤封其弟赵光义为晋王,位在宰相之上;封其弟赵光美兼侍中;封其子赵德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赵匡胤很爱护赵光义,曾多次临幸其弟的府第,对其弟恩礼优厚。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兄弟二人共宿宫中。
当晚,入夜以后,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二人独处,所在空虚无人。
赵匡胤的侍从左右不在皇帝身边,他们在远处隐隐看见红烛光照之下,人影摇晃。似乎,晋王赵光义当时曾离开坐席,他好像有退让闪避的动作。
紧接着,就远远看见赵匡胤用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一般为朝官所用。)戳地,并大声对赵光义说是:
“好自为之。”
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
二十一日,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宫闱事密,外面的人没有办法猜测其中的真实情况。但是,联想到权力争夺,朝廷内外,遂对十九日夜间的“烛影斧声”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赵光义即位之后,封其弟赵光美为齐王;封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为武功郡王;并下降诏令,赵廷美与赵德昭朝会时,班位在宰相之上;还任命赵匡胤之子赵德芳为兴元尹。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人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二月,赵光义率军亲征,击退辽国援兵,灭掉北汉。至此,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终于结束,再次在形式上实现了一统全国。五月,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赵光义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还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
赵光义此次亲征,赵德昭随行。
其间,有一次,夜间,军中发生惊扰,众人都找不到赵光义,遂有人谋划,准备立赵德昭为帝。
听到这件事情之后,赵光义非常不高兴。
当日,在围攻燕京时,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失败回师。
回来之后,因为军中谋立赵德昭一事,赵光义对太原之战中将士们立下的功劳未予行赏。当赵德昭建议应该对太原战绩行赏时,赵光义大怒,道是:
“等到你当了皇帝,你自己来封赏,到时行赏也不迟!”
赵德昭退出之后,一则气愤、二则胆寒,遂自刎身亡,时年29岁。
随后,赵匡胤在世的另外一个儿子赵德芳也在太平兴国六年(981)病逝,时年23岁。
赵匡胤公有四子,先有两子早夭、又有一子自杀、还有一子早逝,至此,赵匡胤的儿子全都死光了。
如此一来,杜太后“金匮之盟”中,可以继任赵光义大位的齐王赵光美心里十分不安。
此时,正好有人上告,说是赵光美想要作乱。于是,赵光义便把赵光美贬斥为涪陵县公,并在房州(今属湖北)安置,还派人时时监视他的行踪。
当初,想到传位问题时,赵光义曾经问及赵普,说是:接下来,改如何处理“金匮之盟”?
对此,赵普的回答是:
“先皇已经误了陛下,陛下岂能再误呢?”
于是,赵光美便没有了荣登大位的机会,在担忧惊悸之中,他最后死在了房州,时年38岁。
至道三年(997),赵光义驾崩于万岁殿,时年59岁,在位22年。
随即,赵光义的第三子、皇太子赵恒登基,是为宋真宗。
作者:史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