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发现不了UFO?

为什么中国人发现不了UFO

近日,美军承认遭遇UFO的新闻在微博上成为了热搜。马路上一次看有关UFO的内容好像还是在CCTV10的《走近科学》。那时候的《走近科学》可还是走恐怖灵异路线的呢。

搜索国内的网站,说来说去基本上就是孟照国、黄延秋、空中怪车这几件事。也许是马路做的功课还不够,找到的最后一次UFO目击事件还是10年的事。

九年啦,外星人似乎再没光顾过中国。再看看国外的老百姓,没事就能和飞碟来一次亲密接触。

要知道,去年光宾夕法尼亚州就有77份UFO目击报告,可中国的UFO报告却少得可怜。为什么14亿中国人就发现不了UFO了呢?

人类发现UFO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述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1878年,美国一位农民发现空中有一个圆形物体,美国报纸在报道中首次用了“飞碟”一词。但是直到1947年,世界范围内的飞碟热才真正掀起来,有关飞碟、UFO、外星人的报告纷至沓来。

UFO的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更晚。等到七十年代末,UFO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

197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叫《"UFO--一个不解的世界之谜》的文章后,立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研究UFO的热潮。1979年,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在武汉大学成立,1980年更名为中国UFO研究会,1981年出版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介绍UFO的杂志《飞碟探索》,这也是许多80、90后的UFO启蒙读物。

《飞碟探索》的发刊词

虽然在1997年,UFO研究会因中国气功研究会的关闭失去二级学会的资格,被迫消失,民间对UFO的研究热情依然高涨,UFO依然是各种科教纪录片、揭秘神秘事件节目的常客。即便到了10年前,各种未解之谜依然是除了教辅材料外最畅销的书之一。

猎奇是人的本质,没有什么人能够完全抵挡住新鲜事物的诱惑。但是在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有些地方连电都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对外界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图书和报纸。刚刚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代,人们对外界的好奇已经达到了一个极点。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诸如UFO等神秘事件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一起传了进来,这些故事刚好满足了人们对外界的好奇心。什么大脚野人、天蛾人、人体自燃、时光隧道,随便哪个都可以拿出来聊上好几天。

既然国外有那么多神秘事件,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怎么可能没有呢?于是,一部分不甘落后世界的年轻人开始寻找或讲述发生在中国的神秘事件。

我国的各种神秘学热就是这样产生的,其中最热的当属气功热。

男女老少一起练气功

试图接收宇宙大气场的北京妙峰山高级气功强化培训班的学员们

连钱学森都曾为气功背过书,当年的气功热可是热到举国练功的程度,即便在今天,仍有少数“气功大师”在全国各地活动。

但是人们对任何事情的热度都是要靠新鲜感来维持的。当人们打开电视电脑,发现翻来覆去讲的就那么几件事,自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兴趣了。

前面提到的《飞碟探索》在其发展最好的时候每期的发行量超过30万册,不仅在全国科普类杂志位居销量榜首,也在全球同类杂志中独占鳌头。但是后来,新的故事越来越少,人们对UFO等神秘事件的讨论也越来越少,《飞碟探索》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飞碟探索》作为全球UFO话题最大的内容生产者,可供参考的内容很少,曾经的一些主要撰稿人也因为年龄、工作、家庭等原因逐渐停止的相关工作。作为《飞碟探索》的创始人和金牌供稿人之一的林伟文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现在我退休在家,不像以前那样有精力寻找飞碟,更多时间只练练气功”。

缺少丰富的素材,就没有足够的内容,杂志就缺乏吸引力,缺乏吸引力,就会有忠实读者流失,读者流失杂志的运营就陷入困境,陷入困境后内容的生产就更加困难……马路突然有种危机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UFO事件已经可以被现代科学解释,人们发现绝大部分UFO事件不过是场误会,有些甚至是人为编造的谎言。当人们逐渐发现所谓的神秘事件是误会或谎言后,人们对其的耐心就越来越低,或者干脆将其列为伪科学。

至于外星人真的是伪科学,还是人类尚未发现的客观存在,就不是我们能说清楚的了,毕竟这不是马路能研究的范畴。

在美国,关于UFO的话题似乎就从未断过,比如人类的祖先可以是外星人,史前文明遗迹来自于外星人,月亮其实是外星人的基地,麦田怪圈是飞碟压的,一些人的神秘失踪是被外星人劫持,美国建立空间军是要对付外星人,甚至特朗普也是外星人。

不难发现,出现在美国的外星人似乎总是与阴谋论挂钩,这与美国人不相信政府的优秀革命传统有关。官方的解释不能让他们满意,又找不出其他合理解释,各种阴谋论就有了市场。

虽然不一定与外星人有关系,但是管他呢,反正你也拿不出确切的证据证明外星人没有参与,而外星人又刚好可以为各种阴谋论背锅,就像古人将很多事情甩锅给鬼神。

于是,外星人成了各种未解之谜和阴谋论的背锅侠,各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政治历史活动都可以交给外星人。看来下次迟到我就可以说是上班途中帮外星人修飞碟了。

那么这些神秘事件都是怎么产生的呢?相信每个小伙伴小时候都听说过百慕大三角。这个长期霸占各种未解之谜图书版面的神秘之地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UFO及神秘事件爱好者。

不过让很多人失望的是,这片神秘海域并没有什么超自然力量,也没有外星人基地,否则哥伦布没等发现新大陆就去见耶稣了。这片海域是在二战后才被人们和神秘失踪联系到一起的。

爱德华·琼斯于1950年在迈阿密先驱报首次将第19飞行中队的离奇失踪与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力量联系起来,1964年文森特·盖迪又在他的《隐形视野》一书中更加详尽地描写了百慕大的神秘失踪事件。1974年,嗅到了巨大商机的伯利兹出版了《百慕大三角》一书,一年就卖出了500万册,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1981年,这本书的中文版在中国发行。

就是这本书让很多中国人入了神秘学的坑

是的,你没看错,百慕大三角一开始不过是几个作家为博人眼球强行将百慕大三角与超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的产物。

而被他们第一次与神秘力量联系起来的19飞行中队失踪,不过是一个憨批队长带着13位学生飞错了方向,因燃料不足导致的一场大规模空难。

只不过因为遇难者家属对调查结果不满意,美军最后不得不将原因归为“糟糕的天气原因和‘未知因素’”。

而就是这个“未知因素”让这些“百慕大作者”有了发挥的空间,将发生在百慕大的船难与UFO等超自然现象结合起来。

多么熟悉的手段!

尽管第二年,在《百慕大三角》还未传入中国的时候,拉里·库什就出版了一本名叫《百慕大三角之迷——已解》的书辟谣,揭示所有与百慕大相关的失踪、遇难事件的真实原因,伯利兹后来也承认百慕大三角是自己编造的,百慕大三角的超自然力量还是有着非常庞大的信徒。

就像北京人不去全聚德,天津人不去狗不理,百慕大三角沿岸的居民对这个神秘传说不以为然。而每年因此传说慕名而来的游客倒是让附近国家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回想一下,当年那群看着《世界未解之谜》长大的小屁孩好像就是现在的我们。那时的我们天真烂漫,对什么都好奇,可是最后,这些天真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打败。当年我跟朋友们说我看到了飞碟,他们的反应可能是

现在我跟朋友们说我看到了飞碟,他们的反应肯定是

比起虚幻的外星人,扣你工资的老板和天天催婚的老妈似乎更真实一点,毕竟就算外星人真的坐着飞碟来了,你的工资不会涨,你的房租也不会降。

被各种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压垮的年轻人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有这时间还不如刷刷抖音看个剧舒服。如果现在有人跟你聊外星人,一张口就是“你知道么……”,估计很多人根本不想理他。

“探月无用,不如改善民生”,这句话似乎能更好地说明为什么中国人很难发现UFO。80后与90后进入的社会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各方各面都在变化,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与向太空移民的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喜欢研究怎么把一间房拆成两间租出去。

而在UFO热逐渐衰退的同时,一个新的名词开始出现——低头族。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了这些已经对未解之谜审美疲劳的年轻人们相当大的冲击,手机上的奇葩事远比当年的未解之谜来得震撼,飞碟、外星人虽然还是科幻作品中的常客,但是大家的兴趣已经逐渐被手机里的各种娱乐八卦吸引走了。

显然,丰富的现实生活更吸引人,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编故事的人。

再说了,天天低头刷手机的年轻人们怎么会看到天上的飞碟呢?

马路有话说:

与其等着外星人开着飞船到地球,还不如盼着盖世英雄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