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中的两条路线之争?

2008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以较大优势获胜。全球支持者沸腾,奥巴马的老故乡非洲肯尼亚也跟着狂欢,仿佛获胜者是一位世界总统,而非美国总统。亚洲的反应总体平静,中国更是波澜不兴。除了年轻、黑人、口才好几点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热点,对于奥巴马竞选口号“改变”所指的内容也不甚了了。中国人的态度有点另类。一方面说明中国人都很忙,在和经济危机做斗争;另一方面说明谁当美国总统,中国都无所谓。看来国家实力增强,确实有助于提高定力。

美国人面对内外困局,有些抓狂,盼望奥巴马像超人一样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任期内他能改变什么不好推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黑人,奥巴马当选总统本身就是一大改变。不过这要归功于林肯总统改变美国社会、解放黑奴打下的基础。奥巴马当选是美国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后被改变的结果,而非现在就能改变美国的原因。到底是“被改变”还是“改变”,这是需要分清楚的。

奴隶是一种古老的、特殊的社会阶层,没有人身自由,被迫无偿劳动或作战。农业文明中,各地长期都存在过奴隶制,而中国的汉文化区是世界消除奴隶制的先驱。在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基础就是奴隶制经济,因为仅靠自由民和贵族无法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所以贩奴活动长盛不衰。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由于社会发展,加之货源减少,奴隶贸易也相应减少,西欧的奴隶逐渐向农奴、农民转变,但在东欧地区还保持着奴隶制。同时期伊斯兰世界的奴隶贸易依然兴盛,其中黑人和白人因肤色对比明显,还非常抢手。曾有记载,阿拉伯帝国举行盛典时,上千名黑白奴隶分立左右,场面相当壮观。

古希腊时期,表现奴隶在矿场劳动的板画。

大航海之后,欧洲人非常自觉地重振奴隶贸易,变本加厉地使用奴隶。非洲黑奴被运往欧洲本土和各处殖民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美洲地域宽广,发展空间无限,黑奴运来得最多。美国独立之前,工商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大,主要是靠奴隶制经济起家。独立后的几十年,美国的多位总统,包括华盛顿、杰弗逊都是奴隶主,也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后世为尊者讳,奴隶主被称为庄园主、种植园主,因为将国父们描述为压榨奴隶劳动和鲜血的人,与美国后来的光辉形象并不相称。奴隶主不谋求终身执政,被说成是不贪图权力,而不是因为当时在地方高度自治的情况下,做总统并无实际利益,甚至经常无事可做。如果不能做一名安心的富家翁,拥有一个能获得稳定收益的大庄园,估计华盛顿也会成为克伦威尔、拿破仑或者中国某朝的开国皇帝。美国的创业史有很多人类社会早期的内容,中国人从中也可以理解唐尧虞舜禅让故事的来历。美国的先贤们确实很伟大,不过没有伟大到可以超越时代局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地步。他们是一批思想家,但首先是一批实干家。例如最初《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只能限于白人,要是包括黑人奴隶,先贤们恐怕只能喝西北风了。

美国独立之初只占有东海岸的一些领土,尽管可以把印第安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如果只守着这狭小的十三州,美国就不能成为后来的美国。为了扩张领土,美国挑起美加战争(1812~1815),试图武装占领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但由于实力不济,缺少外援,未能如愿。好处是经此一战,美加确定边界,此后再无战争。北上不行,美国的西进战略却收获颇丰。1803年,趁拿破仑财政紧张,美国向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通过先占后买的手段从西班牙得到佛罗里达;1867年,向俄国购买了阿拉斯加。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都是大赚特赚的买卖。不过美国对有相似成长经历的墨西哥就不能公平交易了。1845年,美国吞并从墨西哥独立出来的德克萨斯;1848年,又武装夺取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领土扩至太平洋东岸。在武装占领已成现实的情况下,双方签订条约。美国还算仁义,支付了1500万美元作为补偿。墨西哥因此流传下一句至今适用的谚语:墨西哥的不幸在于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美国武装占领的土地虽多,战争规模及人员伤亡却很小。以极小的代价完成目标,真是羡煞欧亚大陆的君主们。

领土扩张、人口增长的同时,美国还模仿欧洲的先进技术,以提高生产水平,翻印欧洲的各种书籍,以提高知识水平。美国社会各方面都在进步,新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暴露。其中的奴隶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但却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启蒙运动,贩奴活动大约在1750年以后退潮。欧洲逐渐退出奴隶贸易,同时出现废奴运动。以英国为代表,工商业的高速发展为废除奴隶制经济提供了利益保证,舆论对贩奴活动和奴隶制经济进行道德谴责,随后制定的法律限制贩卖和使用奴隶。美国的富兰克林、杰弗逊等人很早就提出过废奴主张,国会在1807年,追随潮流,也通过了《禁止进口奴隶法案》。但因实际需要,美国依然我行我素,奴隶贸易禁而不止,结果成为欧洲国家的谴责对象。此时的英国,已经从18世纪贩卖奴隶数量第一的大国,华丽转身为欧洲第一个废除奴隶贸易的大国,还于1834年通过了《解放奴隶法案》,使大英帝国包括各殖民地的所有奴隶都获得了自由之身。有了道德资本,英国谴责美国最积极,就像美国现在谴责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一样。不过外部谴责作用并不大,美国还得依靠内部发展和利益争夺来改变现状。

至19世界中叶,美国南北经济都迅猛发展,但经济结构却大不相同,北方像西欧,南方像南美。北部以工商业为主,也有农业,已经自30年代起陆续废除奴隶制,称为“自由州”。北方废奴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正义或人权之类的说辞,而和欧洲一样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淘汰。因为黑人奴隶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奴隶制经济已经成为发展工商业的障碍。而南部以种植业为主,严重依赖奴隶,称为“蓄奴州”。两种经济方式的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沿袭,长期相互依赖;但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导致南北双方在贸易、关税、州权等各方面长期存在矛盾。令双方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是,在西部的新领土上到底是重点发展种植业还是工商业,即是否允许奴隶制。当北方有人呼吁在全国彻底废除奴隶制的时候,南方数州也发出了脱离联邦的呼声。

北方各州接受欧洲新思潮、新技术,工业革命成果显著,公路、铁路、水路的修建使农工商连成一体,综合实力逐渐超过南方,在新州设立上赢得主动权。但是南方各州坚持到底,毫不退让。1860年,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北方候选人林肯(1809~1865)当选总统,南方各州不久就宣布脱离联邦,建立美利坚联盟国,另选总统;并决定效仿前辈,再打一场新的独立战争。北方则像当年的英国一样,对于南方的独立分裂行为忍无可忍,决定通过武力维持国家统一。1861年4月,内战爆发。中部几个蓄奴州经过摇摆后宣布忠于联邦,增强了北方的实力。内战于1865年4月结束,北方凭借综合实力占优获胜。战争造成几十万人阵亡,据统计比此后迄今美国所有阵亡的士兵总和还多。南北战争的军事技术水平非常高,陆军、海军装备引领潮流,也是美国军事力量崛起的起点。但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双方的军事制度却很落后,职业军人少,众多拼凑的民兵武装非常松散。两批乌合之众,拖泥带水打了四年,并不精彩,与十年前在欧洲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相比,差距极大。南北战争尽管是人类最早期的工业战争之一,但也可以看成是工业时代部落战争的鼻祖。

△1862年3月9日,两艘铁甲舰,南方的弗吉尼亚号(画中居左)与北方的莫尼特号在汉普顿锚地开战,以平局收场。这是历史中第一场铁甲舰之间进行的海战。

△表现1863年7月初葛底斯堡战役的绘画。该战役北方军获胜,是南北战争的重要转折。数月后,林肯总统在此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林肯本人不是废奴主义者,也不是赞成奴隶制度的人,他更希望黑人能够离开美国,回到非洲或者去南美。但林肯却是一位伟大的总统,危机之下,没有让美国偏离正确的方向。战争期间,林肯颁布《奴隶解放宣言》,在法律上废除奴隶制。林肯因此成为美国奴隶的大救星,也因此被反对者视为暴君,遭刺杀身亡。

欧洲多国在南北战争中表现出一如既往的策略。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美国,盼望着美国分裂,这样更便于操控。所以战事一起,英国率先发表中立宣言,法国等国也随即跟进,并对北方指指点点,这等于暗中承认了南方作为交战国的地位。唯一明确支持北方的是俄罗斯。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利,与英法结怨,俄罗斯希望存在一个强大的美国以制衡英法,甚至派出两支舰队以示声援。态度归态度,欧洲诸国始终没有直接进行军事干涉,林肯政府也小心翼翼地一次次化解外交难题。最终还是利字当头,因为发战争财的机会各方都不会错过。南方的棉花外交收效甚微,北方以更强大的购买力间接收买了欧洲的政客。《奴隶解放宣言》发表后,欧洲舆论导向开始明显倾向北方,各国隔岸观火,静等战争结束。

解放黑奴只是南北战争的一件副产品,这就像中世纪后期一样,新兴商人帮助国王打击封建主,副产品是农奴解放成自由民。美国的废奴运动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首先是技术进步后的经济行为,所以在道德层面不必无限拔高。《奴隶解放宣言》只是一个起点,战后奴隶们虽然名义上获得了公民权,可是离人人平等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南方各州的经济现状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于是又推行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政策,继续维持不平等状态。直到20世纪50年代,不平等状态才被逐渐废除。1964年,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政策非法。美国有美国的难处,有些事情的改变同样需要时间。法律上平等了,种族歧视的现象却还在。直至今日,美国白人至上的观念依然浓厚,与黑人的社会差距和鸿沟依然巨大,短期内看不到能够彻底消除的前景。美国黑人的犯罪率很高,连辩护词都有一些相似的套路:阴暗的童年、破碎的家庭、荒废的学业、失败的工作,不幸的人生,最后沦为社会的弃儿。

南北战争浓缩了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层面,既是资本家和奴隶主之间的利益之争,也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技术之争,更是国家对于统一和分裂的路线之争。因为此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各州是否可以脱离联邦,而内战一锤定音,此后依据判例法,脱离联邦是违法行为。

美国凭借一场战争解决独立问题,再一场战争解决统一问题,不足百年,在国家制度建设上就完成了初创、修正、定型的全部现代化过程。从此美国江山稳固、风雨不愁,只需做些修修补补即可,很多伤害国家稳定的内乱再没出现;并且既非君主专制,也非君主立宪,而是最理想的民主共和,还杜绝了独裁者借机上位。这对于欧亚的古老国家来说,向往之余简直不可思议。因此在思考本国的命运前途时,美国的成功经历成为一种选择。“美国才多少年,就如何如何,而我们……”其实这一常见的对比方式中隐藏着巨大的陷阱,至少忽视了年轻的优势。面对各种羡慕,当时的美国对此并不在乎,也无意推广经验,和今天的美国判若两国。除美洲以外,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多采取孤立政策,极少过问,当然如果有利益也会顺手捞一把,美其名曰“机会均等,利益均沾”,比如对待贫弱的中国。

没有悠久的历史,就没有沉重的负担。美国不只是新兴国家,还是新型国家。这一时期,留给后人更多的记忆是西部牛仔的潇洒身影,类似的情景对于欧洲来说更多体现在中世纪的骑士身上,而在中国,恐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但因年代不同,美国牛仔们是拿着热兵器左轮手枪或猎枪行侠仗义的。

△美国电影《关山飞渡》(又名《驿站马车》,1939年出品)剧照。该片根据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改编,但是成功做到了本土化。荒原、牛仔、警长、印第安人、马车、酒吧、枪战都是具有特色的美国文化。

结束内战后的美国大展宏图,各路移民潮水般涌入,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跑马圈地不是天方夜谭。1869年5月,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浸透着华工血泪的铁路建成通车,为经济发展提速再添动力。在精神层面,这是一个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相似的时代。美国人民热爱土地,热爱家园,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正如小说《飘》结尾处,曾经的爱人决然离去,历经各种艰辛挫折的女主人公伤心过后,决心要为改变命运继续努力奋斗。她自言自语道:“……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

作者: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