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斯大林为什么不急于攻击关东军?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个消息对斯大林来说是个重大利好,如今的苏联是最危险的时候,德军的铁蹄已深入腹地,远东的关东军在虎视眈眈的“盯”着。现在美日交恶,远东的威胁小了许多。

尽管日方一再向苏联表示将严守日苏中立条约,但斯大林对此并不放心,他命令远东的苏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同样不放心是还有日本,他们也担心苏军从背后攻击,影响其“南进”战略,也加强了防御。看来一纸《条约》的约束力并不大。

日苏双方在远东摆下重兵,但在彼此小心、彼此紧张中枕戈待旦。

尽管日本大本营的决策是维持现状、加强防卫、避免战争。但拥兵70万的关东军一直念念不忘张鼓峰和诺门罕战役的失败,他们要“北进”,要报仇。在“南下”作战告一段落后,随即对关东军所属部队进行整编,为进攻做准备。

关东军新设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装甲军等,曾在马来、新加坡战役中将盟军打的找不着北,并将麦克阿瑟赶回老家的山下奉文担任第一方面军司令官,来加强对苏防御,而善于进攻的“马来之虎”山下,到远东绝不是为了防御。

针对关东军的动作以及艰难的战局,苏军最高统帅部也进行了调整。首先,将远东和外贝加尔军区改组为两个方面军。由原先的管理部门改为作战单位,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既在名义上扩充了部队,又提高了近80万部队的临战级别。

其次,将与德军作战过,有实战经验的将领与这两个方面军的将领进行岗位互换。这样,既增加了远东指挥员的实战经验,又针对性地对远东部队进行训练。也就是将远东部队作为“新兵训练基地”,拉出去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


当然,这么一个“大血库”不断地为西线作战补充“新鲜血液”。在1942年7月,德军一度进攻到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而战略预备队中有8个师近20万人来自远东方面军,他们士气高涨、战术意识强,是反攻的主力。

同时,从远东方面军抽调多少部队,就补充多少新部队。周而复始,既训练出战斗力强的部队,又没有减少远东方向的总兵力,与关东军针锋相对。到了1942年末,远东地区的总兵力始终维持在75万人左右,可谓“一举两得”。

关东军“贼心不死”,跃跃欲试,但空欢喜一场。

随着1942年5月德军发起新的攻势,苏军损失巨大,全线撤退,关东军“复仇”的情绪再次高涨起来。同时,南下陆军和太平洋上的海军,正在“热火朝天”的作战,“不甘寂寞”、急功近利的关东军也想再立新功、重铸辉煌。

一方面,重视情报收集工作。关东军吸取以往诺门罕战役的教训,在司令部新设了第五课(部门),主要负责苏联方面的情报收集和研判,包括对方的部队调动,武器装备以及部队主官的性格、爱好等等;

另一方面,制定作战计划。包括进攻路线、双方的部队态势都形成了完整的计划,甚至将如何维护占领区的治安、商业如何正常经营等都考虑其中。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只欠德军攻下斯大林格勒,他们好趁势进攻。

但日本人想多了。伴随着冬季来临,以及苏联强大的战争潜力,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渐渐地掌握了主动权。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集团军33万被歼灭,揭示了苏军大反攻的开始,德军一路败退。关东军“趁火打劫”的美梦破灭了。

雪上加霜的是,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在中途岛遭遇惨败,美国海军也渐入佳境,在此后的瓜纳尔群岛战役中将日本陆军打得落花流水,美军也开始了战略反攻。没有办法,前方缺损的日军不得不由齐装满员的关东军进行补充。

于是,大量的关东军被抽调到南方战线,而且是有借无还,最终被抽成了空架子。尽管苏军没有进攻远东的意愿,但自诺曼底登陆后,调往远东的兵力在不断增加。给关东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临时拼凑的75万的部队中有十几万人连枪都没有。

现在的关东军可谓是一只“纸老虎”,根本无法与兵强马壮的苏军相比。随着同盟国节节胜利,大量的精锐部队充实到远东,总数已超过日军的一倍,达150万人以上,而且都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关东军彻底不再叫嚣“北进”了。

但斯大林并不急于进攻关东军,他要以此争取最大的“好处”。

1945年1月,同盟国从东、西两个方向上对德国实施两面夹击,曾经狂妄的德国已是苟延残喘。各大国开始考虑对日作战的问题,形势的好转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斯大林的底气越来越足。相比而言,美英的处境并不好过,他们希望苏联对日宣战。

一是,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困兽犹斗,美军损失惨重。尽管美太平洋舰队占据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取得一个个胜利,但日军的“顽强”和垂死挣扎,也造成了美军重大损失。一旦苏联进攻远东的关东军,就能减少美军的压力。

二是,诺曼底登陆,美英几乎掏空了家底,没有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而日本的顽抗,让英美意识到自己兵力上的不足,单靠英美自己,战争的进程恐怕还要延长一段时间,苏军进攻日军可以尽早地结束战争。

更为重要的是,“惜命”的美国人承受不了人员的重大损失,希望苏联出手尽快结束这没完没了、劳民伤财的战争。斯大林也趁机开出了自己的价码:维持外蒙现状,取得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夺取的权益,将南库页岛、千岛群岛割让给苏联。

美国罗斯福总统为了促使苏联尽快对日宣战,充当说客或施加压力,逼迫南京政府就范,斯大林终于答应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对日宣战。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但他似乎并不急于对日宣战,也没有在《波茨坦宣言》上签字。

此时的斯大林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但当杜鲁门总统告知他美国已研发出了“超级武器”原子弹时,他慌了。因为他知道凭核武器威力,日本会很快投降,到那时,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将荡然无存。

8月9日就在美国投下两枚原子弹后的第2天,斯大林下达了对日作战的命令。由于匆忙,一些高级指挥员还没有到位,运送士兵、装备的军列还在路上。他已经顾不了这些了,先进攻再说。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