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有没有夸张?可能在下决心计算下中子星的重力加速度之前,谁都没确定这个比例对不对,当然这也不难,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即可。
上图是已经发现的中子星大小比例,左侧数字代表的是太阳质量倍数,绝大多数中子星质量在太阳的1-2倍之间,那么我们就以太阳的1.5倍计,中子星的半径大约在10至20公里之间,那么我们取值15公里左右,那么重力加速度为:
g=GM/R^2
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后得884486466666.67米/秒^2,大约是911亿倍,跟1000亿倍差的也不是太大,也算是大致正确。
掉向中子星的物质的最终速度会超过光速吗?
计算出中子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会那么大,着实吓了一跳,那么现实问题来了,假如有一个物体从遥远的位置向中子星掉落,它的速度会超过光速吗?这也不难,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重力加速度
质增效应
钟慢效应
在牛顿经典力学时代,我们只需要考虑重力加速度和掉落高度即可,因为最终速度计算公式为:
V=√2gh
这很容易计算,有高度和重力加速度即可计算出没末速度,但如此高的重力加速度下,远未达到1S时就超过了光速,但到这样的环境我们却不能如此草率考虑问题,因为帮牛顿经典力学缝缝补补的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在中子星周围我们不能将事情考虑得那么简单。
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质量在时空中的表现方式,请注意引力只是表现,而本质却是质量对时空的扭曲程度,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不一致的是,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在宇宙的很多角落都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是因为受到附近巨大质量体的影响。
上图是质量对周围时空影响的示意图,每个节点的时间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计算下案例中的那颗中子星表面时间交换程度。
计算得这颗中子星表面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外界的0.83倍,即外界过了一天,中子星表面大约过了0.83天,当然另一个效应则是质增效应,重力势能会被质增效应所消耗,而让重力加速度无法达到光速。因此各位所想的速度超过光速是不能的哦。
上图公式是天体的逃逸速度计算公式,将上述质量代入计算得中子星的逃逸速度为16.29万千米/秒,大约是光速的一半多点。
掉向中子星的物体接近光速会怎么样?
它为什么会达到接近光速我们就不考虑了,假设即可!首先一个自然掉落的物体会直直落向中子星吗?就像瞄准了中子星一样击中它,理论上来看完全存在这种可能!
但这种可能性极小,这就是我们看到那么多天体存在吸积盘的原因,因为物体在掉落过程中会受到太多的因素影响,而成为环绕质量中性公转的吸积盘。
阿塔卡马毫米波/亚毫米波发现的原始行星积盘,这就是物质在掉落质心过程中形成的环绕运动,当然我们得感谢这个干扰造成的积盘,因为太阳系里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么形成的,否则人类也不会存在。
我们继续假设向中子星掉落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很简单,只要不是直直的撞上中子星,那么它将从中子星引力的魔掌下逃逸,因为只要16.3万千米/秒的速度即可从刚我们作为案例的1.5倍太阳质量,15千米半径的中子星上逃逸,接近光速的物体逃逸那是在是太简单了。所以我们能观测到中子星的电磁辐射,而对于黑洞,除了观测其吸积盘的电磁辐射外,其他就只有引力了(还有角动量与电荷,不过极难观测)。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