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为什么攻打芬兰?只因对方拒绝了一桩稳赚的买卖

苏联在二战时期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了,尤其是在1939年9月与德国合作吞并了波兰之后,苏联在欧洲的战略缓冲地带进一步扩大,战略优势更加明显。

不过,令苏联人感到忧心的是,苏联在波罗的海的侧翼依旧存在着软肋。一旦将来和那位不靠谱的“小伙伴”(德国)闹翻,德军就可能直接通过海路攻击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因此,苏联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立即就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签订了条约,以使苏联军队可以在这三个国家内据守某些重要位置。

1939年10月,苏联向芬兰提出要求,希望芬兰割让其国境南面霍格兰、谢伊斯卡里、拉凡斯卡里、台塔尔斯卡里、罗维斯托等岛屿,并租借位于芬兰大陆的汉科港,以便于让苏联可以在芬兰湾两岸部署炮兵,以阻止敌军通过芬兰湾进攻列宁格勒。此外,苏联还要求芬兰在卡累利阿地峡中的国界向后移动,这样就可以使列宁格勒处在重炮的射程之外,拥有较大的安全空间。

作为回报,苏联提出愿意将雷波拉和波拉约尔皮两个地区割让给芬兰。这在苏联人想法中算是非常慷慨的举动了。因为苏联要求的芬兰领土为2761平方公里,而作为交换的苏联领土为8288平方公里。芬兰人只要答应领土交换,就相当于白白赚了5527平方公里的领土。

更重要的是,苏联要求芬兰割让的领土对芬兰的国土安全几乎没什么影响。即便双方完成了交换,芬兰最重要的曼纳海姆防线主要部分依然完整,万一将来遭到入侵,芬兰人也可以凭借这条防线让敌人吃尽苦头。而且苏联割让的两处领土可以让芬兰防御最薄弱的蜂腰部分大大放宽,反而有利于增加领土安全。因此,苏联人经过精心计算后认为芬兰人完全没理由拒绝这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苏联提出的要求在一开始得到了芬兰的积极反应。芬兰人表示除了霍格兰以外的其他岛屿都可以割让,但位于大陆的汉科港不能租借给苏联,因为这样就违反了芬兰保持中立的立场。苏联人一看到事情有戏,自然就更加积极,并提出愿出重金将整个汉科买下,这样芬兰就不会违背中立立场了。

然而,就在双方政府为此事商讨的时候,芬兰百姓们却不愿意了。虽然这是一桩明显有利可图的买卖,但出于民族感情考虑,芬兰人认为苏联以武力为后盾,强迫与芬兰进行领土交换的要求让人无法接受。于是在双方高层商讨了近一个月时间后,芬兰政府断然拒绝了苏联关于领土问题的一切要求。

苏联认为芬兰只不过是一个北欧小国,放着有利可图的买卖不做,那就只好让它“敬酒不吃吃罚酒”了。于是在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越过苏芬边界向芬兰发起进攻,为时三个半月,并最终让苏联付出惨重代价才取得胜利的“冬季战争”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