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骑兵不能打?百人驰骋蒙古军阵,堪比温泉关的这一仗须铭记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已经通过五篇文章详细地讲述了土木之变的全过程。在整个土木之变事件中,明军在阳和之战和鹞儿岭之战的惨败,使得明军骑兵的战斗力饱受低估。但实际上,明英宗出师前,也先歼灭朱冕、宋瑛部的阳和之战,打得并不轻松。①《续藏书》提到,也先的大将把八平章死于大同,应当就是在阳和之战的野战中被明军击杀。这一战虽然也先凭借兵力优势,给予大同边军以巨大打击,己方损耗也不轻。

且根据明英宗实录的记载,正统九年(土木之变前五年)大同总兵朱冕上奏,称大同战兵只有2.46万人。经过朱冕上奏,当年增加到2.85万人,其中骑兵数量接近一半。②即便这五年间又有增加,阳和之战时的四万明军记载,应当也有夸大。土木之变后一个多月,即十月初,也先的兵马又出现在紫荆关外。

从形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居庸关也遭到了攻打。当时的情况是也先本部由紫荆关入塞,阿剌知院部攻打居庸关,被守将罗通所阻不得入。脱脱不花部由古北口入,推进到密云就无法再前进,也先战败于京师之后也撤军。在土木惨败之后,明帝国损失惨重,其他地区的军队仓促无法聚集,在京畿一带显示出敌强我弱的局势。因此其形势颇类似波斯帝国攻打希腊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局面。

而紫荆关虽然被攻破,但其防御战亦堪称荡气回肠,与斯巴达勇士保卫希腊的温泉关之战堪与颉颃。

▲大英雄于谦

于谦曾说过:“险有轻重,则守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咽喉,论者尝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这是说比起居庸关,紫荆关难以防守。紫荆关“宽敞多歧路,守者素不为备”。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把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作了比较,指出“紫荆、倒马二关,隘口多,守御难偏,内达保定、真定(正定),皆平夷旷衍,无高山大陵为主限,骑兵便于驰突。而居庸重岗复岭,关山严固,三关之守,居庸险而实易。”

▲紫荆关附近多歧路,周边利于骑兵驰骋,难守易攻

土木之变后,经过增兵,紫荆关有1.2万人防守。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不强的辅兵,战兵仅数千人,其中精锐骑兵不过百余人。当时也先本军前部3万人攻打紫荆关(尚有3-6万人在后边),城中人心动摇。都指挥韩青率领城内仅有的100多精锐骑兵,杀出城外,至升儿湾与也先大军血战。

▲蒙古骑兵

区区百余人竟在蒙古军阵中来回驰突,激战两个时辰,吸引蒙古人纷纷来战。韩青仗剑驰驱,盔甲上箭矢猬集,面上也中箭,依然奋战不已,明军骑兵也“转战益力”。最后也先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将这一小撮明军精锐骑兵歼灭,韩青士卒死尽,被围于垓心,拒绝招降,慷慨自刎。

▲明军骑兵

韩青虽然战死,却使得紫荆关内士气大增,右副都御史孙祥率军守城,顶着不断从小路迂回的蒙古军全面进攻,又坚持了四日。最终蒙军纷纷爬城而入,孙祥与蒙人拼死巷战,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就此战而言,韩青和孙祥的血战足以与著名的斯巴达三百勇士在内的七千希腊勇士死守温泉关相媲美。

▲温泉关血战

紫荆关之战虽然以明军失败告终,但亦显出明军骑兵的强悍战斗力。后边北京保卫战中最大的胜利——清风店大捷更是可以印证这一点。利用这宝贵的四天时间,于谦加强了京师军队的整备。虽然此时北京号称多达22万的庞大兵力大都是缺乏战斗力的弱兵,甚至还有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充数,野战力量不过数万人,然而士气高昂,愿意为抗击侵略者而抛头颅洒热血。

①《续藏书》:也先战大同,把八平章死;战北京,卯那孩平章及其弟孛罗死。人马约九万,战死疫死,不下万余。②《明英宗实录》:正统九年五月庚申(卷116),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等奏:“……今本处军马止有24600余人,……请以大同原调步军2400人往山西行都司屯田者,仍旧遣回,选其半为马队。更于山西河南操备步军内选1500人为马队,赴京领马,分中东西三路操练,庶军威大振,战守无虞。”从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