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本和苏联为什么都想尽快结束诺门罕战役?

1939年8月1日,朱可夫领导的第1集团军在粉碎日本关东军第3次诺门罕战役后,紧接着开始在前沿阵地发起了反攻。这个反常举动,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一向只会防守的苏蒙联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让人费解的是,苏军的火力十分凶猛,但“东一个榔头,西一个榔头”,根本没有攻取对方阵地的意思。同时,在前沿阵地开始修筑永久性战备工事。对此,向来自信过头的日本人认为苏军在准备过冬。

殊不知朱可夫的总攻就要开始了。

首先,隐瞒行动意图,掩护部队集结。苏军在前线大兴土木的修筑战备工事,让关东军高层误以为苏军在准备过冬。这样,后方大量运输装备和部队就有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起到了“遮人耳目”的目的。

为了达成总攻的突然性,朱可夫的总攻计划只有集团军高层的5个人知道,并要求总攻部队隐蔽在后方,不得擅自进入出发地域。甚至需要抵近侦察地形的军官们也被要求隐蔽进行,换上普通士兵的服装,不得暴露自己的军官身份。

其次,苏军小规模的进攻,虽然看似“东一下、西一下”的毫无章法。其实里面有很大的文章,一是,通过不断地进攻、撤退,再进攻、再撤退,给对方造成军事实力不过如此的假象,以此来牵制日军,将其牢牢地“黏住”在阵地上。

二是在杂乱无章的进攻中,苏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日军在前沿30多个阵地的火力配置,也就是说,将前沿日军的虚实,进行了一番火力侦察。更为重要的是,对其防线的两翼部队可是实打实地进攻,并成功清除了攻击路线上的“障碍”。

朱可夫的总攻计划是从日军阵地南北两翼开始突击、包抄,对其当面之敌形成合围。为此,反攻部队分为南路、北路和中央3个集群,并在行动前的晚上隐蔽进入出发地,等待总攻的信号。

日军的防线全面动摇。

1939年8月20日,朱可夫比关东军准备的第4次战役早了4天,发起了全线大反攻。南、北集群在西岸高台远程火炮和飞机的掩护下,步兵和坦克向对手阵地发起了冲锋,攻击十分顺利。而日军并没有过多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在总攻前,苏军在前沿进行了8天不间断地攻击,虽然日军伤亡惨重,但始终能够“坚守住”阵地。因此,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苏军的战斗力不过如此,并把这次苏军的总攻再一次当成了普通的“袭扰”。

二是,这一天是个星期天,苏军的8天进攻“毫无建树”,让关东军的高层认为双方已形成了“对峙”,短期内苏军不会有大规模的行动。于是,军官们开始轮流休假,到海拉尔缓解一下疲惫的身心。

苏军总攻开始时,关东军有一半的将校级军官不在位,就连前沿阵地也有40%的军官离开了部队。当然,随着苏军的猛烈炮火,日军阵地上所有的通信线全部被炸断,守军只好拿着镜子,依靠反光的办法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雪上加霜的是,防线上的“伪军”在苏军进攻时毫无征兆的溃散。等日军反应过来时,苏军反攻部队已从南、北两翼将日军各阵地都分割包围起来。苏军的炮弹向冰雹似的砸向日军阵地,浓烟滚滚,什么也看不见。

但是,日军的顽强还是给朱可夫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心目中,日军中下级军官盲目自信,高级军官更是愚昧无能。但从其防守看,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战斗素养和顽强斗志超乎出了他的想象,尤其是近距离作战,苏军士兵显然处于下风。

连攻了2天,尽管日军伤亡巨大,但依然坚守阵地,苏军一旦不能有所突破,将拖累整个战役。为此,朱可夫把战役预备队派了上去,炮击也更加猛烈,每分钟有120发炮弹落在守军阵地上。在强大的攻势下,包围圈越来越小,日军的反抗也越来越弱。

让日本人瞠目结舌的是,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这就像晴空霹雳一般,彻底将日本人打蒙。作为盟友德国,在关键时候不但不与他们结为军事同盟提供援助,反而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与共同的“敌人”签订条约,这不是拿人当“猴”耍吗?

其实,也怨不得德国人,要怨只能怨自己不争气。作为同盟国,为了能与德国在军事领域相互合作,同时展示自己的实力,热情邀请德国军事观察团到诺门罕观战。结果,愚蠢似的“猪突冲锋”和“肉弹”攻击,让德国人对其极为失望。

更何况,接连二三的失败,让德国对这个羸弱的盟友失去了耐心。本以为日本人在远东发动进攻,会对将来的苏德战争有所帮助,但他们的陈旧的战术观念和过时的武器装备,根本与苏联无法匹敌,放弃日本人是德国的明智之举。

现在,关东军终于明白了苏军为什么不留余地的进行大反攻了。原来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来自欧洲的威胁没有了,可以全身心地对付诺门罕战局。但是,仍不死心的关东军不愿面对这样的惨败,依然叫嚣着反攻。

因为在他们看来,关东军是日军中的王牌部队,以惨败收场是一件极为丢脸的事情。而事实是,随着苏军的进攻,日军投入多少兵力,就损失多少兵力,俨然就是“添油”战术,一个2300人的联队不到一天就伤亡2200人,伤亡率高达95%。

现在的战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朱可夫手里,包围圈的日军还在绝望的挣扎。8月26下午,苏军占领南北两侧的阵地,日军的中央阵地彻底被围成了一片死地。小松原的第23师团15000人,如今只剩下3000残兵,而且弹尽粮绝。

看不下去的日军参谋本部清醒地认识到关东军这次失败是决定性的,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必须将日、苏双方的战争拉回到谈判桌前,不管苏联提出多么苛刻的条件,日本都将接受,以争取尽早地解决无休止的争端。

9月1日苏军到达了他们主张的边境线后,便停止了前进。表面上看,这给日本人多少留了一些面子,其实苏军也想早日结束诺门罕战役。因为这一天,德军开始入侵波兰,斯大林的也想“分一杯羹”,诺门罕已经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了。

1939年9月15日,日苏两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两天后苏联入侵波兰,与德国一起瓜分了这个国家。所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利益。为了它可以抛弃盟友,可以欺负弱小,在利益面前没有绝对的错与对。

大家认为如何?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