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临沂网戒中心终于关停!恶魔杨永信依旧逍遥法外

今年2月,网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 发微博称:“到场确认,网戒中心关停了。”

3小时不到,微博转发近3万。许多人转发留言,评论最多的是两个字:“终于!”

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曾是无数“网瘾”青少年的噩梦。而这次终于,关停了。

此外,@未消逝的青春2015 还在评论区调侃:“杨医生目前在门诊楼不定期坐诊,有兴趣的可以来挂个专家号咨询一下”。

相关记者曾致电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回应称,早在2016年,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已经关停。记者再次致电杨永信网戒中心此前所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杨永信的网戒中心早在2016年已经关停,对于网友所说的“杨永信仍在不定期坐诊”的消息暂不清楚。

但在2018年,10月22日,微博上一条关于13号室的尖叫哭喊声被登上了热搜,13号室正好是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微博被频繁登上热搜后,24日晚,临沂市网信办工作人员回应称,经查,该视频中哭闹的孩子是该院病区二楼接收的一位患有精神发育迟滞的8岁患儿,当时患儿的奶奶在病房陪护。

电击下的少女和被毁掉的人生

杨永信,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名字,电击孕妇、虐待儿童.....累累罪行罄竹难书。这个名字,让无数人咬牙切齿恨了11年。

2008年,大型网络游戏进军中国市场,无数少男少女沉迷于游戏,“网络成瘾”被家长认为是一种病态的体现。2010年有统计称,中国的网瘾少年高达2400万人。

网瘾戒疗中心应运而生,各路大神尽显神通。在诸多戒断模式中,尤以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最为知名。

一篇广泛流传的文章《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中这样描述杨永信的“神奇”:

“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年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得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而这种神奇疗效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最惨无人道的折磨。

2015年,一个ID名为“未消逝的青春2015”的网友在微博上发表文章,《电击下的少女和被毁掉的人生》。讲述了他在临沂网戒中心的真实经历,并揭露神奇疗效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其中包括一名早恋并怀孕的少女,在点评课上被当众羞辱谩骂之后,进行“强化治疗”。治疗后被家长带着出去做了刮宫,之后的点评课上继续给父母及杨永信下跪,杨永信则当众煽动家长及“盟友“对”其进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在和以前离院的盟友交流中发现,怀孕仍然遭电击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还有一个主人公小力是2008年7月进入临沂网戒中心参与治疗。小力入院前不爱学习,喜欢玩一些网络游戏,然后被家长强行送进了临沂网戒中心。入院后的小力,并没有被里面的规则所束缚,尝试了一次自杀和一次逃跑,但是都没有成功。那时的标准疗程是4个半月,但是6个月后他家长才带他回家。

网瘾电击疗法

杨永信所使用的“网瘾电击疗法”实际上是:通过负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给予一定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痛苦的厌恶反应,如给予电刺激、药物催吐等,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最终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行为。

电击“治疗”只是方法之一,同时辅以各种“教育“方式”对“病人”进行精神洗脑。网戒中心也因此被称为新时代的“集中营”。

长期接受电击会导致人精神崩溃等一系列的精神问题。那些受治疗的青少年,多半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在@未消逝的青春2015 里所提到的两位朋友,甜甜跪着认错,而小力最终选择逃亡。还有一群不知名的青少年在出院之后,对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觉时枕头下藏刀;有的离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断绝联系,甚至彻底失踪。

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

2006年1月,杨永信成立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2008年,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他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

2009年起,由于媒体和大众的质疑,杨永信逐渐淡出媒体视野。但是@未消逝的青春2016 年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我在临沂网戒中心的真实经历》、《电击下的怀孕少女和被毁掉的人生》,揭露杨永信仍然在使用电击疗法的触目惊心的事实。文章在网上传播开来,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时至今日,临沂网戒中心正式关停的消息才姗姗来迟。我们等了整整11年。这也只是迈出的最微小的一步。

而那位始作俑者,顶着拯救孩子的名义,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杨永信,到底还要逍遥多久?

一个疑似杨永信小号微博@诤言无昧,依旧在鼓吹杨式模式,当然还有他千千万万的拥趸者。

柴静《网瘾之戒》那样大范围的报道,再到无数和@未消逝的青春2015 一样的受害者站出来指证,数千万贴吧网友的口水依旧没法让杨永信停止他的戒网瘾生意。

这一系列或许也证明杨永信不只是“杨永信”,他的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可以让这一切生意都"合理合法"的利益集团。我们依靠舆论无法战胜,依靠所谓的文字证据从法律层面上也无法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知乎网友@MadMel有一句话总结精辟:

年龄在18-40之间的人,是舆论。

年龄在40-65之间的人,是权力。

占领舆论的群体因为自己的声音大,所以总会有一种错觉,就是舆论即权力。

而事实上,我们只是一个参考。

千千万万个杨永信正在崛起

网友祝佳音对于杨永信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陶宏开也好,杨永信也好,都有一套非常自洽的逻辑理论支撑。《战网魔》一书也好,接受电视台采访也好,人家开朗自信着呢。你觉得有什么他没想到的地方吗?没有,他都知道,他会反问你,“家长说跟孩子不亲,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网瘾中心”的根本在于,大量乡镇父母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包括时间精力和知识),看着孩子“走上邪路”(的确有不少孩子在任何意义上都可以说是“走上邪路”)之后,束手无策,所以只能选择最粗糙最差劲的方法。

我当时感觉比较可怕的事情,是杨永信和一部分家长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柴静在相关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你看她问家长自己有没有问题,家长其实明白着呢,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又如何?家长可以把孩子送进去,孩子能把家长送进去吗?那你让家长自己选,能把孩子弄成这样的家长,你觉得他选管束自己还是选管束孩子?而且,你可以说孩子丧失了独立能力,丧失了快乐,丧失了随便什么——你怎么确定那些家长想要孩子有这些?他们只想让孩子“听话”。

那杨永信就给他们“听话”。

你以为他们不明白么?我觉得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心照不宣的。杨永信的戒网瘾学校,还有类似“军事化管理学校”“矫正学校”其实都是一个路子——帮家长生产“孝子”。其他的一切都是幌子,网瘾是幌子,国学是幌子,弟子规是幌子,一切都是幌子。

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父母的意识和中国式家长的绝对权力。临沂网戒中心被关停,电击疗法被禁止,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瘾治疗中心成立。

四川省绵阳市的一所文武学校,也顺势打出“戒网瘾”的旗号,校园一时人满为患。

惩罚一般有两种:棒打和吊打。棒打适用于犯错情节较轻的学生,执行时在主席台上依次排开,手撑在地上挺起屁股,总教练用一根手腕粗的木棍打屁股。

吊打是在一个正正方方的架子上进行的,支架上绑着一根挽成一个圆圈的粗绳子。受罚学生手撑在地上,把脚伸进圈里,自己旋转起来,让圈收紧,否则人掉下来,是脑袋先着地。

架子旁边有两个人,一人拉一头绳子,将人从地上吊起在半空中。总教练用手腕粗的棍子,对准屁股打,一棍子打下来,学生的身体会在空中转两圈。被吊打的学生常常几天下不来床。

学校里伙食不好,白天吃不饱,晚上也睡不安稳。凌晨三四点钟,几个教练每人手里提根棍子,突击检查戒网瘾班级的宿舍。他们用棍子敲开宿舍门,一旦发现私藏手机或者其他违禁物品,那人就要趴在地上一边挨打,一边报数。

除文武学校之外,近年来不断兴起各种国学书院,将一批无知的青少年聚集起来,打着学习传统文化的名义,私底下进行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无数家长寄希望于此,让自己的孩子中断学业,远离现代教育,最终获得的却是一个畸形的结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豫章书院,因没有教育资质被查封,但千千万万豫章书院仍在大行其道。甚至连孙楠这样的名人也将自己的孩子送入现代私塾。

所有的戒网瘾模式本质都是类似,使用各种非正常手段对人加以精神控制。他们以为可以改造出健康的青少年,却没有意识到,网瘾本身不是病,病的是这些试图控制人性的人们自己。

杨永信的电击正式走入历史,我们终于打赢了一小仗。

然而,我们要走的这条路还长着呢。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