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和新疆东西——关于新疆的历史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杀恐怖暴力骚乱,全国震惊。新疆问题再一次摆在世人面前。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达1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边境线五千多公里,占四分之一。新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形特点简述为“三山夹两盆”,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首先提出。三山从北到南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盆地的中心区都是沙漠。新疆西部是帕米尔高原,与中亚其他地区之间形成天然屏障,靠几条孔道相通。东部天山和阿尔金山收拢于河西走廊,与内地相连。新疆地处中亚东部,属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影响。因高山众多,雪水充足,部分地区的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但与中国东南部受季风影响形成的农业区有所不同。众多绿洲点缀在沙漠、戈壁之中,还有许多水草丰美的牧场,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

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貌。

新疆是个好地方,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也是中国最复杂、最难描述的地方。新疆与蒙古、青藏差异很大,因为它在历史中长期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习惯统一的中国始终显得有些另类,也造成汉文化区对新疆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

欧亚大陆东西漫长,西亚、中亚幅员广阔,历经演变后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东亚中国、南亚印度、西方欧洲、北方俄罗斯、蒙古各种文化分散四周,与之相邻相交。因此在西亚西部和中亚东部形成了两处多文化交汇点,仿佛椭圆的两个焦点。两个焦点之间就是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中的一段。相比于西亚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巴格达的热闹景象,中亚显得有些寂寥。主因是西亚被地中海和印度洋包围,中亚地区则换成了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地理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人少是非就少,不过是非少不等于没有问题,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持续上演,是西亚景象的简化版本。与西亚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相似,中亚也有一个两河流域: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古称乌浒河和药杀水,孕育过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历史名城。新疆位于该区域的东部,各种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积累形成的。新疆依天山南北分南疆和北疆,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水平北高南低。北疆与内地联系相对紧密,南疆的中心是疏勒(今喀什),在中国的最西端,易受外部影响,所以乱局多从南疆开始。如今新疆问题虽为中国内政,却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因素和国际背景,决不像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故事那么简单。

现在的新疆是古代西域的一部分,众多民族南来北往。一支回纥人历经各种起承转合,演变为今天的维吾尔(也曾写为“畏兀儿”)族,是新疆地区的主要民族。该民族早期曾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祆教、景教、佛教,后来逐渐转为伊斯兰教,在生产方面受汉文化影响较大,农耕比重超过游牧,在地区内保持强势。

汉唐两朝国力强盛,势力覆盖西域,众多名将都曾留下很多传奇经历。以怛罗斯之战失利为标志,汉文化出现萎缩。宋明两朝势力不达西域,中间的元朝时期,因蒙古西征,曾拥有西域。清朝康乾盛世,雄霸东亚。乾隆年间,圣裔(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很多真假不可考)大小和卓作乱,大将兆惠出兵平叛,西域重归中国版图。1757年,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新疆迎来了百余年的稳定期,在此期间汉族大量移入。

《清朝平定西域战图·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表现1759年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的最后一战。

清朝对新疆的控制力超过汉唐,为历代最强。一是因为清朝是地区强国;二是因为丝绸之路衰落后,中亚实力大减,容易控制,这与汉唐面临的历史环境有些区别。清中期新疆的面积比现在大,一直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行政中心是伊犁惠远城(今伊宁附近)。后因领土割让,重心东移,光绪年间,巡抚常驻迪化(今乌鲁木齐),格局始与今天相近。

19世纪,列强主要从海上进入中国攫取利益,同时俄英两国在新疆也开始有所动作。北疆受俄国影响大,英国以阿富汗和印度为基地,对南疆施加影响。1862年,太平天国一部联合捻军进入陕西,引发陕甘回变,汉回两族展开血腥互杀。河西走廊被阻,新疆成为孤悬塞外之势,随即爆发内乱。俄国趁机扩张,1864年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至天山中段大片领土。

叛乱首领为壮声势,树立威信,1865年从浩罕国(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区域成立的一个小国)请圣裔大和卓的曾孙来做傀儡。浩罕国使臣阿古柏(1820~1877)随团进入新疆,受到拥戴,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自称为汗。清军节节败退,至1871年底,阿古柏几乎控制全疆。俄英两国见机行事,先后承认阿古柏政权,俄军又趁乱进驻伊犁。阿古柏还派使团出访奥斯曼帝国,受到苏丹哈里发的封赏,被伊斯兰世界认可。阿古柏权势提升,不可一世。清政府经过一场海防、塞防的争论后,决定派平定陕甘回变的左宗棠(1812~1885)挂帅,1876年出兵入疆平乱。至1877年底,剿灭了阿古柏及其残余,收复新疆。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消灭阿古柏政权是同光中兴的壮举,胜利来得如此突然和简单,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清政府用兵新疆,主要出于维护国家统一,担心丧失后引发连锁反应。困难在于前期筹备,多省粮草赋税只能又重一道,幸亏结果不错。外国银行也提供了一些帮助,不过英国银行利字当头,见风使舵,起初同意借款而不实发,后见阿古柏大势已去才交割。

准备充分、用兵得法是清军取胜的关键,不过话分两头,阿古柏方面表现确实太差。依照常理,清军劳师远征,粮草、军饷筹措都很困难。新疆地域广阔,阿古柏甚至不用正面接触,只要能凭借英、俄的支持,周旋两三年,是有获胜希望的。实际情况却是兵败如山倒,主因源于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实在不得人心。

阿古柏借当地民众的反清情绪而得势,转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开历史倒车,强迫各族民众信奉伊斯兰教,大搞种族歧视和屠杀,不仅对汉人,而且欺凌其他少数民族;同时为维护统治和奢华生活,借用宗教名义和军事行政手段,重税盘剥,集农业社会腐朽统治之大成。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初倒向阿古柏的势力后悔不迭,被裹挟者更是频频反抗,均盼望清廷出兵。王师一到,各族民众纷纷响应,“见到安集延人(浩罕人的一种别称)就杀”的口号响彻天山南北。事后证明,朝廷兵马都派多了。

清廷没有就此罢手,凭左宗棠、曾纪泽分别在军事、外交两线做斗争,迫使沙俄退出伊犁地区。1881年初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虽有瑕疵,但置于中国近代史,能够做到虎口夺食,当属奇迹。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为行省,置巡抚。左宗棠治理新疆,刚柔并济,尊重各民族传统。汉人再度大量移民,带来新技术、新风气,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新疆休养生息,渐趋安定。

辛亥革命后,中国内乱加剧,很多地区纷纷自治,但在名义上并未独立。新疆先后历经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三代军阀统治。正是因为军事存在,所以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汉族一直对民族分裂势力保持优势。这期间在英国支持下,部分人曾于1933年11月在喀什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该政权相比于阿古柏没有丝毫改进,存在仅三个月,竟然能被一支从甘肃败退至新疆的回族军阀马仲英部消灭。

民国时期,苏联对新疆的影响最大,所有可以利用的矛盾都被利用过,政治、军事、经济渗透从未停止。不过由于形势变化,苏联对新疆的策略与沙俄有所不同。沙俄是图谋占有,苏联是希望寻找代理人,实现控制。再进一步,还可以看出苏联对外蒙和新疆的差别。因外蒙处于对日前沿,所以有苏联驻军;而当时的新疆并不是国际战略要地,在苏联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尽管红军曾经入疆追击白军,盛世才曾经邀请苏军入疆打击对手,但始终没有形成在新疆的长期军事存在。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新疆军阀在与苏俄的周旋过程中,险象环生,尤以盛世才为最。盛世才借助苏联巩固地位,成为新疆王,拜会斯大林、加入苏联共产党、驱逐除苏联以外在新疆的其他外国人和势力,还与中国共产党展开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判断苏联危殆,转投国民党,并杀害共产党人。随着欧洲战局扭转及国民党势力向新疆渗透,盛世才再次变脸抓捕国民党人,同时致电斯大林,希望新疆能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斯大林不再相信盛世才,众叛亲离中,盛世才于1944年11月在蒋介石的保护下被调离,国民党军队进驻接手新疆。

苏联比沙俄对新疆的影响力增大,也与一条铁路有关。苏联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修建土西铁路;南起塔什干,经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穿过巴尔喀什湖与新疆西北部之间的地带,到达北端新西伯利亚,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土西铁路1931年全线贯通,带动了当时苏联领土内的中亚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增强了对伊朗、阿富汗、印度的影响力,而新疆也在其辐射范围之内。

不过在这场东西拉锯战中,还是中国的胜算更大。近代中国以汉文化为核心产生的政治影响力在其他方面多以失败告终,相反对西部的影响力虽有反复,但整体不是减弱,而是呈现增强之势,这是因为西部比东部落后。东部国门洞开,一点点进步都在拉大与西部的差距。影响力及控制力隐含在经济、军事交往当中,所以政局看上去复杂多变、充满悬念,但根基牢固,难以脱离统一的大格局。这一现象在新疆比西藏更为明显,所以苏联未能像在外蒙一样得逞,最终就是河西走廊战胜土西铁路,新疆大局无恙。

二战末期,苏联已经放弃了对整个新疆的图谋,但在局部依然能够制造混乱,用以牵制国民党。1944年9月,阿勒泰、塔城、伊犁三个地区爆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开展民族独立运动,史称“三区革命”,背后的推手就是苏联。

阿勒泰、塔城、伊犁均位于新疆西北部,三地不是紧密相连,而是中间有高山阻隔,可以描述为“四山夹三地”,由北向南分别是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婆罗科努山(包括阿拉套山)、天山。四山之间有三条河,分别是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与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河流不同,这三条河均向西流出境外,其中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敏河流入阿拉湖,伊犁河流入巴尔喀什湖,两湖现均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一旦对外依赖加强,三地的外向型地理特征就会促使地区产生分离趋势。1944年至1949年,阿勒泰、塔城、伊犁暂时被苏联拉了过去,三区实际处于独立状态,与国民党纷争战斗不断。1949年初,国共内战大局已定,苏联转变态度;三区领导人基于国家及各民族大义,心向祖国,放弃独立,其后新疆和平解放。简单评判三区革命有难度,反映出新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正是其意义所在。

历史的拉锯战并未就此结束。中苏关系紧张期间,1962年春,伊犁、塔城等地发生数万人逃往苏联的事件,与同年十余万人从深圳逃往香港的事件遥相呼应。民众逃离祖国,政府肯定有不足之处,经济停滞、政治失策都是原因。改革开放、苏联解体后,当年外逃的部分人又希望回到中国。普通民众的基本追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过上好日子。

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插手中亚伺机生事,同时伊斯兰极端势力开始兴风作浪,该地区原有的脆弱平衡被打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大乱,新疆再次被卷入。作为中国内政,新疆问题闹不大,国弱之时都能平叛,何况今日?只是因为新疆问题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大国博弈、宗教冲突、民族矛盾都会导致问题长期化。最好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加速建设、改善民生,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多管齐下,推进新疆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作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连接的纽带,新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疆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新疆,中国是各族人民的中国。大家是兄弟姐妹,彼此应该尊重关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残缺都是损失,分离都会孤单。

作者: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