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每秒烧掉400万吨,地球长期被阳光照射,质量会增加吗?

太阳内核的核聚变反应

一直以来太阳到底是如何燃烧的就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谈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有人提出,太阳是不是烧煤炭的?

但是,有好事的人真的去计算了一下,发现,如果太阳是烧煤的,那太阳最多也就够几千年,还没有人类的进化史时间长。

后来,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一些粒子物理家开始研究恒星燃烧的机制,人类才开始逐渐搞清楚恒星内核是核聚变反应。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大火炉,只不过燃料是氢原子核而不是煤炭。炉渣则是氦原子核。整个过程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4个氢原子核通过核聚变生成了氦-4核。

这种反应在各个处于主序星时期的恒星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反应温度可能有不太一样。而太阳内核核聚变反应的转化率是0.7%,意思是,只有0.7%的质量最终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的内核每秒会促发6.2亿吨氢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420万吨的物质,主要是以光子(太阳辐射)和中微子为主,每生成3个光子,都会伴随着2个中微子的产生。

地球质量增加

其中中微子直接从太阳内核穿出来,由于太阳内部是等离子态,光子会跌跌撞撞,才能出来(主要是由于电磁相互作用导致的),整个过程平均大概要14万年,光子才会到达太阳表面。

其中,这些中微子有极小的一部分会来到地球,然后直接穿过地球,只有极其及其少量的中微子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弱相互作用而被留在地球上。(由于中微子的质量极其小,被留在地球上的中微子数也是少得可怜,因此这部分的质量其实可以忽略不计。)那太阳辐射呢?

每秒钟,只有太阳辐射总能量的22亿分之一会被地球获得到,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大概可以得到,每秒钟其实不到2千克的物质所对应的太阳辐射会到达地球。那它们会不会给地球增加质量呢?

这就要先搞清楚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这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来的。

在这个理论当中,爱因斯坦统一了“能量”和“质量”,认为它们应该被并立在一起看,并称为质能。很多人总在说“质量转化成能量”,实际上是歪曲了爱因斯坦的意思。实际上,这里爱因斯坦想表达是质量和能量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东西的两个面,质量里是具有能量的,能量里也是具有质量的。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E=mc^2。

之所以我们感受不到能量中有质量,就在于我们平时被找到的热量太小了,根据质能方程,m=E/c^2,这c其实就是光速3*10^8,所以这一做除法数值就极其小了。

(很多人认为质能方程只是用在核聚变当中,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要知道爱因斯坦可是1905年提出来的质能方程,原子弹的原理要到1938年才由几位科学家共同体出来。所以,质能方程是具有普世的。)

所以,太阳辐射的能量其实也有质量。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之后,地球是获得到了这部分质量的。但是这部分质量就如同刚才算的那样,每秒不到2千克,其中绝大部分在之后还是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而地球的总质量5.965*10^24千克,相对于地球质量而言,简直就是微乎其微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太阳辐射是会给地球带来质量的,但是这个量极其小,每秒还不到2千克的质量,绝大部分还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因此,相对于地球的质量5.965*10^24千克来说,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