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战术有多疯狂?喷火器要配备伞兵空降,还要去反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协约国一方的日本,可算是见识到了欧洲战场上的技术革新:德军部队在拥有火焰喷射器的战斗工兵支援下,向着一个又一个联军戍守的阵地发起突袭。不仅给予守军沉重的杀伤,还使无数联军官兵丧失理智,争先恐后地逃向后方的阵地。而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每一个吐出火舌的机枪碉堡、火力点,往往都需要日军投入无数人的性命才能夺下。自大正时代以来,开发单兵携带样式的喷火器,便成为日本陆军的又一个新课题。而仿欧式的一式火焰喷射器,明显不堪重负。为此,日本陆军于1934年列装新型93式喷火器,同时宣布一式火焰喷射器正式退出作战序列。

▲一名背负93式火焰喷射器的日军工兵正用右手操作开/关手柄,摄于千叶县松户市的旧日本陆军学校。

93式火焰喷射器有一个注入氮气的气瓶,连接在两个椭圆形的燃料罐之中,采用的是凝胶燃料,即汽油与焦油的混合物。93式火焰喷射器一开始是采用电热丝的点火方式,然而在寒冷的东北地区,电热丝往往会在极端天气下失去作用。随后,日军技术部门对93式火焰喷射器加以改进,使用左轮手枪弹的空包弹作为点火方式。93式火焰喷射器的内部设有装填空包弹用的旋转弹仓与内置击发结构的圆筒。射手扣动扳机后,燃料便会注入发射管内,同时利用空包弹点燃燃料,完成喷火。而停止喷射后,旋转弹仓便会回转,为发射下一枚空包弹,完成点火做好准备。在93式火焰喷射器的基础上,日军还于1940年开发了“百式喷火器”。其构造上大体与93式相同,不过,其发射的喷嘴却变为筒状,使得调节火焰喷射的距离成为可能。倘若以1秒方式射击的话,其内装燃料可维持约10次。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缴获的百式火焰喷射器。

▲美军在缴获93/100式火焰喷射器后对其进行的技术识别分类。

▲由日本读卖新闻发布《海军陆战队血战大陆》的相关新闻报道。图中可见使用“新式火焰喷射器”——93式向中国军队固守阵地发起攻击的日军。

不过,比起美、苏、德甚至是英国,日本人的火焰喷射器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见。侵华、太平洋战争先后爆发,这些特殊的“罐子兵”便成了对付那些顽固敌军碉堡的最好人选。而在太平洋战争打响后的一连串“南方奋进”里,93式/百式更是马来、缅甸、菲律宾等多条战线上的开路先锋。在德国人的协助下,日本人也曾组建过所谓的“空降兵部队”,还煞有其事地为这些“精英”,配置了可供单兵携带的百式火焰喷射器。专门用于攻坚作战。不过,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伞降作战中,第1挺进团第2联队在落地后,却发现装有火焰喷射器的箱子为风吹走,未能落至预定地点。等找到时,这些摔得不成样子的“罐子”早已不堪重负。除了实战外,1944年上映电影《加藤隼战斗队》中,也曾出现过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的画面。使用喷火器奋勇除堡的日本伞兵们,可算是在银幕上找回了些许自尊。

▲1942年的菲律宾战役期间,使用93/百式火焰喷射器对美军碉堡发起进攻的日军工兵。

▲参加演习时,身背93/百式火焰喷射器的日军伞兵。别看这些人现在还把罐子背在身上,一到实战,这些人一落地就必须去找补给箱。

战争中后期,随着“绝对国防圈”被美军逐步突破,火焰喷射器这一款进攻性武器在日军中开始逐步沦为“废铁”。而在硫磺岛战役中,疯狂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甚至使用93/百式火焰喷射器,与美军在近距离展开厮杀。不过在面对拥有成批半自动火力的美军时,这些人无疑是在以卵击石。同样,日军的火焰喷射器还曾被用作反坦克作战。虽然事实证明,长时间射击坦克发动机舱、燃料箱,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坦克弹药起火、殉爆,但在拥有重重美军步兵保护下,日本的喷火兵想近身都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再者,背着这么个近30公斤的“罐子”突击,纯粹是送死罢了。

▲落地一把枪,装备全靠捡的日军伞兵。

▲博物馆内的93/百式火焰喷射器实物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作者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