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最火的网络剧当属《余罪》,该剧主要讲述了警校学生余罪因特殊选拔而进入生活与社会矛盾中,之后成为卧底遇到惊险事件的故事。往常的刑侦剧总是一派正气凛然,观众们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想到正直的警察形象。而余罪这个主角,却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痞子式”警队精英:贱人余。
贱人余胸无大志,自我认知偏差大
在学校里面,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的喜爱,而警校也不意外。在警校中,余罪其貌不扬,成绩普通,并没有给老师留下什么好印象。偶然一次机会,余罪和小伙伴们一起被警界风云人物许平秋选中参加精英挑选。
刚刚开始集训的时候,余罪就表现出了"怂"。不仅不主动挑战,在完成俯卧撑任务的时候,也是投机取巧,通过吃辣椒来排汗,不愿意踏实完成。因为在他心里,他上警校不是为了来奋斗成就,过关斩将,只不过是为了成为一名小片警,为小地方的父亲遮风挡雨。
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余罪适合做警察,包括他自己。这是因为他对自己性格并没有足够准确的定位。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就是“混混”,“耍小聪明”,“得过且过”,但许平秋却慧眼识珠,看中了余罪身上具有超强的卧底特质。作为卧底,最重要的是适应力极强,大胆,机智灵活,敢于打破常规。而余罪恰好都具备了。
无论是在卧底生活中,还是在普通的职场中,其实对自我认知准确其实都非常重要。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没放在合适岗位的员工。
假如让余罪去当老师、做会计,每天朝九晚五,做着需要条理和细节性工作,也许他第二天就做甩手掌柜撂挑不干了。或是做社工、当服务员,让他去做爱心工作,用足够地耐心去服务,他的情绪性和宜人性根本不能让他定下心来,因为他精明讲求实际,咋咋呼呼的态度,很难做好手头的工作。
贱人余个人力量远不及团队力量,自我觉察提升团队效能
在羊城集训过程中,余罪的表现可谓出人意料。
集训内容是让参加的十来人,在没有身份证、资金、可使用的手机等刻苦条件下生存四十天。
在校品学兼优的解冰,按照常规的思维,正直地靠自己,完成了任务,甚至还破了案。而余罪却打破常规,没有单打独斗,而是选择集合团队。反利用了警队对他们的跟踪,找回各有所长的学员,将所有人凑齐。凑齐“学渣”团队之后,他们采用了"仙人跳"的团队配合方式,赚取钱财。即使后来遇上了竞争对手的打压,也是能够使用智谋,通过团队配合,让敌手不战而退。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然团队成员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差劲”,但却各有所长。作为"领导"的余罪非常擅长利用团队的力量,并根据各人的特长来分配工作,完美实现了"1+1>2"的效果。
自我认知是能力发展的起点,每个人都要对自我进行深入了解,并激发自我发展的动力。我们经常听到上司说“做你喜欢做的事,把它做到最好!”这其实就是自我觉察的一个表现。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才能在团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你充分了解自己所擅长的部分之后,如何评估你对团队中贡献价值呢?怎么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你的能力呢?我们倍智人才研究院发现,个体在团队工作中的影响力实际上可以通过团队工作环来进行了解。
▲ 团队工作环的八大指标
当一群人作为一个团队在一起工作时,会面对共同的任务,需要一起努力完成团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团队需要经历八个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影响、循环往复,形成团队工作环。
每个团队成员对团队工作都有着独特的贡献,这些贡献与每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比如在余罪的团队中,余罪个人在设定方向、采取行动、人际网络、交付成果方面有突出贡献。他能够带领团队去发现新的赚钱机会,同时给团队成员明确的分工指示,根据各自的长处来分配大家的角色。而且执行力非常强,擅长灵活运用团队内外部的资源来实现盈利。
又比如另外一个团队成员安嘉璐,她的突出优势在于探索可能、采取行动、团队凝聚,特别是探索可能。在头脑风暴想赚钱方式的时候,她是第一个想到"仙人跳"的方式来进行组织赚钱,利用她和周文娟作为外貌姣好的女性和几个壮年男子的优势采取行动。
▲ 余罪集训团队工作环
根据余罪集训团队各个成员的性格特点,可以初步分析该团队工作环如上图所示。由于团队成员各自优势明显,形成了一个在成员关系和行动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集体。按照团队工作环的结果分析,通常单项能超过50%才能属于该项上有明显优势,可以看出余罪的团队其实是几近全能团队。
然而,其中的劣势压力承受仅有35%。由于团队leader余罪本身是个高情绪者,加上团队成员缺少经验丰富者,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大家容易紧张。甚至余罪在听说心仪的女神安嘉璐有危险,失控崩溃。因此可以看出,该团队并不完美,明显缺点在于压力承受。
事实上,因为彼此存在差异性,导致我们形成了不同的个体,而不同的个体又组合成一个个完整的团队。团队是否优秀,是否能实现超乎单个个体总和的贡献,关键在于是否互补,形成完整的工作环。
那么,你的性格是怎样的?在团队中的角色又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即有机会免费获取大五职业性格测评,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团队角色。
(作者:倍智人才研究院 杨蘅,来源:倍智人才talebase)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倍智人才talebase”(ID:talebase),每日提供职场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