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千亿帝国」成功交棒:从容人生,从放下这件事开始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并期望得到的一生。

       01

9月10日教师节,马云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职务,光荣退休。

成功把一手创建的「千亿帝国」,交棒给逍遥子张勇。

这一天,是阿里巴巴20周年生日,也是马云55岁生日。

当天晚上,在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6万人齐聚一堂。

在台上,马云无限感慨,眼眶湿润。

但他还是用平静的声音掩饰住了内心的伤感与不舍。

希望能用一种非常江湖的方式,潇洒离场。

“这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决定,为了这一天,我认真准备了10年。”

为了把企业健康并安全地传承下去,马云选择了放手。

这在一个注重血脉相传,讲究子承父业的国度,显得极为难得。

有人说,55岁是企业家当打之年,这个时候退休,是不是有点太早?

在我看来,马云退出决策层,不再驾驭阿里这艘大船,并不是因为体力、脑力、心力跟不上。

而是他清楚地知道,人对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会非常谨慎。

越谨慎的事情,就越不能放手,越不能放手,就越容易固执和犯错。

而年龄的增长,只会催化这个恶性循环,让人陷入患得患失的漩涡。

所以,趁着年轻,及早退出,换一个江湖,同时也换来了从容,换来了尊重。

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毕生的心血交棒他人,不是失去,而是一种新的开始。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

02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做到马云这般豁达。

很容易在欲望与恐惧交织下,迷失自我。

回想起来,似乎从我们懂事的时候起,得失心就没有停止过。

害怕新生的弟妹分走父母的爱;

害怕失去老师的好感;

害怕考试不及格;

害怕暗恋的女生不喜欢自己。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终于可以独立生活。

却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更害怕失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弱得失心对生活的影响?

首先,要真正看到,在生活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得失心太重,关键在于太在意失去。

总感到苦恼,为什么失去的总比得到多?

其实,每个人得与失是平衡的,只是我们有没有发现罢了。

毕业前最后一场篮球比赛。

终场前,阿瓜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投丢了势在必得的一球。

仅以2分之差,输掉了比赛。

他丧气、懊恼,哀叹生活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

却没有注意到,这天阳光明媚。

即使输了球,兄弟们也很快收拾了心情,约他喝酒共叙同学情。

这天晚上,阿瓜闷闷不乐,没有融入到欢声笑语中,在角落喝闷酒。

刚过12点,女朋友打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

他也只是冷冷地说:“嗯,谢谢。”

在一整天里,有这么多值得开心快乐的事。

而阿瓜,却只在意那场输了的球赛。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损失厌恶”,指人们在意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收益带来的快感。

久而久之,会误认为人生失去比得到多。

但实际,并不如此。

中国脱口秀鼻祖黄子华讲过一个段子:

朋友阿强去参加婚宴,一桌子美味佳肴,让他大快朵颐。

可当他夹到一条鱼,放到嘴里,发现是臭的。

瞬间满心厌恶,没有了继续吃的欲望,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一条臭鱼,掩盖了所有菜的美味。

也因此冲淡了欢喜的气氛。

人类最擅长的,就是在幸福中自寻痛苦。

可但凡活着,人生不就是在喜怒哀乐中不停交替吗?

如果总是把痛苦无限放大,我们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如何对得起那些美好的事物,爱我们的人。

03

得失心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嫉妒。

看着网络上年入百万的成功人士,身边有房有车的土豪达人。

到处都是鼓吹成功的鸡汤文章。

心里自然会产生严重的不平衡感。

为什么别人能得到这么多,自己却一无所获。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是我们心目中的人生赢家。

但风光背后,他拼命的程度,连腾讯内部员工都一度怀疑,老板是不睡觉的。

有程序员曾在深夜赶工,发给马化腾已经是2点。

没料到,20分钟后马化腾发来了修改意见。

一次凌晨4点,马化腾还在看产品,看完顺手发了邮件。

总裁、副总裁和几个总经理在上班时间纷纷讨论回复。

当晚10点,马化腾就把项目的详细排期做出来了。

全程用时18小时。

无法想象,在难眠的日子里,马化腾究竟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来源 | 正和岛

都说“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一位开网络公司的朋友告诉我。

必须时刻保持all in的心态,才有机会让公司继续存活下去。

就算业务已经上了轨道,也丝毫不能放松。

因为创业就是和时间赛跑,只有不断向前冲,才能勉强留在原地。

每天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没有自然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即使有病也是一再拖。

没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只有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并期望得到的一生。

有人天真地认为,只要力争上游,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看到别人“成功”,心里就不爽。

但现实如此困难,想赢哪有这么容易。

真相往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

得到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代价,失去的时候,也必然有所收获。

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真给你马化腾的位置,你能承受得住吗。

04

很多时候,适当的得失心会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但在感情里,得失心则百害而无一利。

甚至让人经常犯浑。

和男朋友在一起两年,晴晴一直斤斤计较,把他管得死死的。

不仅要对方时刻汇报行程,每天晚上固定时间打电话。

还要查看他手机,把通讯录里的异性逐个删除。

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即便是加班,都要怀疑是不是出轨。

时间一久,男朋友再也受不了这般控制,选择了离开。

对晴晴来说,控制是爱的表达,是得到后的害怕失去。

但同时,也是透支感情的催化剂。

当彼此的联系多于必要程度,感情就会变得乏味。

越想靠得近,心离得越远。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虚体自恋”。

内心不自信的人,必须借助他人的喜欢和认可,来判断自己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被爱。

一旦这种喜欢改变或失去了,内在价值感就会坍塌。

所以他们不停地精神索取,实行对自己的宠溺,就像饮鸩止渴一般。

但到头来,只会让自己的魅力低到谷底。

与得到了就不想失去相反,感情中另一种误区,是付出就必须有回报。

情侣间有个很常见的抱怨:“凭什么他不能像我对他那样对我?”

认为付出感情,就必须要得到等量回报。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机制。

无论是表达爱,还是感受爱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心理学有一条人际交往的黄金原则:

只能以期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去对待别人,而不能要求别人也如此对待自己。

所以,要想减轻得失,先得放下希冀。

有句话说得好,握紧拳头,你什么也得不到,只有张开双手,才能收获幸福。

当你不怕失去的时候,才是你不会失去的开始。

05

生而为人,不可能没有“得失心”。

正如王阳明所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

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感情。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这些,必然累得死去活来。

得失心太重,很多时候是不接地气的表现。

想想我们最害怕失去的时候,往往是认知混沌的。

不知道自己水平,不知道现状,不知道事情能不能干成。

所以,放下得失心,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从小,撒贝宁就很能放下得失心。

不是因为他境界多高,心态多超脱。

而是因为接地气,看得透彻。

由于父母转业,撒贝宁生活环境不断变化,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变得沉稳。

小学五年级时,撒贝宁转到一所新学校。

同学们围了过来,不怀好意地指着他衣服上的图案:

“咦,这里有只小企鹅。”

每当新人融入集体,总有种微妙的气氛,撒贝宁早已深谙这个道理。

他没有患得患失,没有惊慌。

挺起胸,态度不卑不亢:“怎么样,好看吗?”

就这样,经得起玩笑又不懦弱的表现,让撒贝宁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由于活得通透,撒贝宁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

他努力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上游。

面对高考,他毫不紧张,发挥正常,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名额。

工作后,领导看他能言善辩,《今日说法》主持人的位置,未经犹豫便选了他。

踏实的撒贝宁,很少有患得患失的时候。

因为他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并持之以恒地寻求进步。

王阳明说过,入世做事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

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所以,去踏实工作,去恋爱,去感受生活的真谛。

胜败得失只是一时。

把心交给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该来的,终究会来。

/今日作者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