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飞翔的向往,从没有停止过,尽管我们可以借助很多工具翱翔天空,但是像鸟类这样,一拍翅膀就可飞入高空,一飞就可以和飞机并肩,甚至有的鸟类可以越过人们非常想却难以征服的珠穆朗玛峰,这样的技能,我们至今还是羡慕不已。
是不是非常神奇?
它们能飞到离地面近万米的惊人高度,高空的寒冷和缺氧,一直是人类生存的挑战,而鸟类却以蓝天为家。
有的鸟真的可以和珠峰并肩吗?
在正常的情况下,为了能捕食水里的食物,很多鸟类是贴着水面飞行,但有些鸟类可以飞到海拔约3000--4000米的地方,尤其是在迁徙的时候。
当然也存在天赋异禀的鸟类。
蜂鸟麻雀可以在5000米的高空飞行,安第斯秃鹰可以在5500高度滑翔,绿头鸭可以在6401米嬉戏,而斑头雁可以在9000米的高空飞行。
1953年,一位登山者就曾看到一只斑头雁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翱翔,近9000米的高空飞行,比已知的其他动物都要高2000米。
而这还不是最厉害的。
据1974年发表在《威尔逊公报》杂志上的报道,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原产于非洲的黑白兀鹫,与一架11278米高空的飞机相撞而被发现。
这些高空飞行者可以在异常的高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是什么让它们在空中航行呢?
高空飞行的鸟类翅膀比较长
虽然这些鸟体型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与飞得较低的鸟相比,它们的翼展相对较长。长翅膀更有利于产生升力,让身体保持在高处。
但是,在高海拔地区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它们。
第一个挑战就是氧气含量。
随着它们飞得越来越高,它们必须更用力地拍打翅膀才能停留在高处,因此它们的新陈代谢需求也会增加,但是在高空的氧气含量会越来越低。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如何保持体温。
在高海拔地区,天气越来越冷,它们需要保持身体温暖。
强大的高空适应性
为了验证鸟类是否真的属于蓝天,研究人员养大了19只斑头雁进行实验。
训练它们在一个大型风洞中飞行,飞行时身上背着背包,带着布满传感器的面罩,并记录了它们的心率、血氧水平、体温和代谢率(每小时燃烧多少卡路里)。
通过改变每只鸟在飞行时所戴面罩的氧气浓度,模拟了低、中、高海拔条件。
首先,斑头雁的心脏和肺部比哺乳动物好。
与其他鸟类相比,斑头雁的肺更大、更薄,可以让它们呼吸得更深,心脏更大,可以向肌肉输送更多的氧气。
其次,高效率的吸收氧气能力。
飞行时,它们会快速呼吸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这种快速的呼吸使他们的血液碱性更强,一般来说,过度呼吸会让人感到头晕或虚弱,但是斑头雁却对高pH值(碱性条件)非常耐受,所以也不会影响血液的流动。
而且,斑头雁体内的红血球与氧气结合速度比一般鸟要快,当氧气浓度处于最低水平时(珠穆朗玛峰顶部只有7%),即使斑头雁新陈代谢率下降,它们的心率和翅膀拍动频率仍然保持不变。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发现,斑头雁在飞行中,会以某种方式自己给血液降温,这种降温可能有助于补偿非常稀薄的空气,因此它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气。
尽管有高空飞行的能力,但是它们都会采取过山车策略,不会在高空停留太久。
斑头雁在长途迁徙中使用了“过山车策略”,飞行时间从5小时到200小时不等,行程可达2,000--5,000公里。
当它们穿越青藏高原时,这些鸟的飞行高度通常在4000米--5500米之间,偶尔会飞到8000多米。
据统计,斑头雁飞行高度的观测中有98%发生在5500米以下,每当越过一个很高的障碍物后,它们就会马上下降。
最后
飞到如此高的高度,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对于鸟类来说,能为它们的长途飞行提供更好的条件。
高海拔的飞行意味着接触到的捕食者更少,而顺着风飞行可以帮助鸟类节省更多的能量,高空较低的温度可以防止动物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