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物质如何能够无中生有?

物质到底是什么?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物质”、“质量”、“能量”都有误解。很多人认为物质和能量其实两个对立的物理学概念。实际上,这种观念还停留在文艺复兴以前,自从牛顿奠定了现代科学,科学家对于质量和能量的思考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出现,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

1905年在科学史上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他发表了4篇开创性的理论,分别是布朗运动、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和质能等价(这部分也被认为是狭义相对论的补充)。

其中,质能等价就讲清楚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统一了“质量”和“能量”。我们引用一段爱因斯坦论文中的原话:

如果一个物体以辐射形式发射能量L,它的质量减少L/c^2

所以,爱因斯坦提出的并不是“能量转化为质量”的观念,而是能量和质量之间是对应关系,是同一物质的两个面,能量里是有质量的,质量里是有能量的。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起来看,物质其实同时具有质量的属性和能量的属性,而质量和能量的对应关系就是通过E=mc^2来关联的。我们可以来举一个直白的例子,如果你是100斤,那你对应的质量就是50 kg,而你对应的能量就是50*c^2=50*9*10^16=4.5*10^18 J 。

宇宙中的物质如何能够无中生有?

搞清楚了能量和质量的关系,那宇宙的物质是如何无中生有的呢?

实际上,按照目前的主流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炙热的开端,也就是奇点,奇点大爆炸之后,产生了现在宇宙中的一切。

如果你要问那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那这个确实是不知道的,甚至存不存在“大爆炸之前”都是有疑问的。著名的科学家霍金曾提出这么一个观念,我们简单概括一下:

既然宇宙是时间、空间、物质、时间等的集合。那么时间只有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才有意义,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时间,也就没有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说法。

我们客观评价这个说法,实际上很多科学家对此是不买单的,因此这个观念并不是主流的,不过除了这个之外,关于宇宙大爆炸之前,主流的认识是:不知道。而且也确实不存在任何办法和东西来帮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


因此,如果要追问奇点哪来,这确实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我们至少还知道一点,那就是大爆炸之后到底是咋回事。

最早宇宙的温度是非常高的,这当中主要以高能的电磁波(光子)。所以,这个时候的宇宙和现在的最大差别在于没有实物粒子,也就是电子,质子,中子之类的粒子,实际上很多人纳闷的其实是这里,就是这些实物粒子到底是咋来的?

其实也很粗暴,就是撞出来的。一般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比如:质子的反粒子就是反质子,电子的反粒子就是正电子。而光子的反粒子就是它自己。

一个粒子和自己的反粒子对撞,就会发生湮灭,并释放出电磁波。

但是光子对撞就有说道了,如果一对光子的能量要大于一对电子的能量,这里电子的能量可以通过质能等价计算出来,那么这对光子对撞后,就会产生电子,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电子的动能。

那如何才能得到高能光子呢?实际上这和温度有关,如果温度能达到60亿度,这种环境下的光子,就通过对撞产生电子。这里的温度被我们称为阈值温度,不同的粒子,有不同的阈值温度。

早期的宇宙温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实物粒子是在宇宙早期通过光子的对撞出现的。当然,这些一对光子对撞产生的是一对正反电子,这些正反电子后来又会对撞发生湮灭,如此循环往复。而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在这一次次对撞中,最终每10万亿对电子对撞都会留下一个电子,每10万亿对正反质子对撞都会留下一个质子。于是,宇宙中正物质占据了主导。而我们如今的物质也就是在和么产生的。

可毕竟没有穿越回去过,那科学家是咋知道这些信息的呢?

事实上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的,也就是通过高能粒子对撞机来模拟宇宙大爆炸早期的环境,以此来验证这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