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说得对!微操弱鸡就别瞎指挥,说说土木堡前的鹞儿岭惨败

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该不该背锅?指挥差一截,还低估瓦剌的铁骑大军》《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中,我们讲述了土木堡之变的战前局势。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土木堡之变前发生在鹞儿岭的两场激战,这两战中吴克忠、朱勇两部战兵3-5万人覆没,导致亲征军损失了大量精锐兵力和大部分骑兵力量,可以说是土木堡之变的关键前奏。

▲图中红圈即鹞儿岭,南面为鸡鸣山

也先原计划将明军引诱到大同以北的塞外进行歼灭。在这个计划失败之后,也先被迫尝试在宣府附近歼灭明军。需要强调的是,不必格外抬高蒙古军的战斗力。也先的十万左右的大军当中,真正战斗力强悍的只有2万瓦剌兵,而绝大部分的鞑靼兵无论是战斗意志、作战技巧还是装备都不宜过于高估,不然也解释不了人口多达200万的鞑靼人为何会被瓦剌压制了。土木堡之变的情况是,明军离居庸已经很近,只要精心提防蒙古军自后方的追击,就能安全进入居庸关。但为何会有吴克忠、朱勇两部在鹞儿岭的惨败呢?

▲瓦剌铁骑是也先的看家力量

这里做出一个推测,吴克忠和朱勇的任务都不仅仅是提防也先袭击后方,而是试探也先主力,并和也先作战。明英宗的计划很可能是等骑兵部队与也先部激战时,自己再率领主力赶到,而宣府的兵力也可以杀出城外,自己就能对也先取得大捷!明军的骑兵力量是不宜低估的,而且除了瓦剌铁骑能够与明军骑兵对冲,鞑靼骑兵的单兵战斗力远比不上明军骑兵。数量较少的明军骑兵与蒙古军激战较长时间撑到主力赶到,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明军骑兵

然而让吴克忠、吴克勤兄弟仅仅率一万人去试探也先,怎么也是送羊入虎口。虽然吴家兄弟都是归化明朝的蒙古人,擅长机动作战,但完全无力与用兵老练的也先周旋,接触之后吴家兄弟被缠住无法脱身,很快全军覆没。《明英宗实录》: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得到吴家兄弟阵亡,军队覆没的消息,明英宗又派出了朱勇部4万人(可能有缺额)作为后拒,这支部队同样有很高的骑兵比例。如果认为明英宗的意图正是和也先决战,那么后拒部队不是在大军后方保护,而是要向北越过鹞儿岭,就都解释得通了。由于朱勇所部大部分都是精锐骑兵,也先实际上想要吃掉朱勇部数万人并不容易,怎么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那么明英宗也能率领主力来支援。

▲名将朱能之子朱勇战死在鹞儿岭

但是按照《平阴王朱勇神道碑》的说法:至鸡鸣山,军未及阵,监军刘僧不度地形及兵之虚实,率其所部突入隘口。王惧僧失律,促兵进援。伏发,僧众陷没。王遂力战以薨。也就是明英宗安排的监军刘僧贪功冒进,突入鸡鸣山、鹞儿岭一带的危险地势,朱勇不得不仓促率军跟进,结果在也先老练的用兵下很快“全军覆没”。蒙古军应当趁乱是对朱勇等将领进行了迅速斩首,因此明军骑兵部队很快溃散,即便未死者也抛弃装备盔甲逃散不敢归队,失去战斗能力了。现在,亲征军失去了数万精锐和绝大部分的骑兵机动力量。明军也因为吴克忠、朱勇所部的全军覆没而失去斗志。

当然,这时候明英宗如果当机立断,选择扎营在桑干河附近,至少可以撑一段时间,只要拖到援兵从关内杀来,或许还有生机。须知此时也先的主力还在鹞儿岭一带,距离明军尚有一段距离。但明英宗却下令扎营在地势高,缺乏水源的土木堡。可见朱勇所部败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恐惧,对于在河边扎营对抗蒙古铁骑的冲击毫无信心,因此才选择这样高峻的地形扎营。此后,也先从鹞儿岭方向冲杀过来,顺势攻克保安城,并控制了桑干河的水源。至此,二十万明军覆没的结局已经无法挽回。这就应了那句拿破仑的关于狮子和绵羊的名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