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通过核反应变为能量,那么能量能否转变为物质?条件是什么?

物质、能量、信息

现代科学的开端目前比较受到认可的一个是牛顿时代,而牛顿有个很好的工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给研究物体下严格定义,并且这个定义是可以被量化的。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当中,前10多页都在下定义,我们如今常常使用“质量”、“力”等定义,就是他下的定义。

因此,在讨论问题时,我们要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否则可能每个人心里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的想法都可能是不一样。

“物质”这个词其实就是最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实际上,很多人会自然而然把“物质”和“质量”联立起来,似乎“物质”就是“质量”的载体。事实上,并不能这么去理解。在物理学中,并没有给“物质”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根本没有办法进行量化分析。

而“质量”和“能量”则是实实在在的物理概念。在爱因斯坦在1905年9月份投递了一份论文,这份论文就是大名鼎鼎的质能等价。

那质能等价到底是什么意思呀呢?

一直以来,它都在被误用。很多人以为它是原子弹的原理,实际上并非如此,质能等价是1905年提出来的,而原子弹的原理也就是核裂变反应是到了1938年才被核物理学家提出来。这两本身并不是一回事。更需要注意的是,质能等价也不仅仅只用在原子弹上,它其实有非常强的普适性。

具体来说,质能等价,其实就说了一件事,那就是“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是一个东西的两面,质量里还有能量,能量里还有质量。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假设你有一份资产,这个资产总价值是固定的。但是体现形式可能是不一样,它可以是美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是人民币的形式来体现,但无论用哪种形式,总价值是不变的。能量和质量就是对应这里的美元和人民币。也就是说,当这份资产是以美元的形式体现,它其实同时还对应着一定量的人民币,具体多少人民币用汇率来换算。

而到了质能等价这里就是用E=mc^2,来看具体多少能量里还有多少质量,多少质量里有多少能量。假设你的体重是100斤,也就是质量50kg,那么你的能量E=50*c^2=4.5*10^(18) J。

由此,其实我们会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说法,这其实是对物理概念的误会造成的。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来把这个“错误的问题”掰正,其实更多人想问的是,能量形式的物质(就是很多人通常说的纯能量)是不是有可能转化成实物形式的物质。比如:光子(电磁波)转化成电子,质子。那没有可能呢?答案是:有。

宇宙大爆炸

我们都知道,正反物质是会湮灭的,然后产生“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溜走。

那么问题来了,光子的反粒子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光子的反粒子就是它自己,那它发生湮灭之后会产生什么呢?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简单来说,是看具体温度的。

如果温度足够高,这个时候光子的能量就会特别高,当一对光子的能量高于一对电子的能量,它们对撞时,就有可能成为一对电子,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电子的动能。

(下图每个方格的左上角就是粒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是0.511MeV/c^2,注意了,这里的表述其实就用到了质能等价E=mc^2,通过简单的移项m=E/c^2,其中MeV就是能量的单位,所以才会写成MeV/c^2。)

知道了电子的质量,就可以换算成电子的“能量”,就是乘以c^2,直接把c^2拿掉就行,也就是0.511MeV。

那到底需要多少温度,光子的能量才有可能高于电子的呢?

答案是至少60亿度左右,不仅可以产生电子,产生其他粒子也是有可能的,下表就是对应生成各种粒子所需要的温度。(也就是下表中的阈值温度那一列)

虽然这个温度对我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奇点温度是无限高的,大爆炸之后,随着空间的膨胀,温度慢慢下降,而宇宙早期是存在温度极其高的情况,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光子对撞产生了大量的物质粒子,才有后来宇宙中的这些原子、分子、恒星、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