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是一个文友,偶然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后加了微信,由于共同的写字爱好,我们相谈甚欢,开始互相介绍并进入对方的文友圈。
某天,A邀请我加入她的平台,说我们两人一起合作吧。有感于A的信任,我开始热血沸腾地张罗起来,积极献言献策,还人生头一回厚着脸皮在同学中推广。
但是很快发觉,A只想要个写手和推广者,而不是她口中所谓的合作者。
我带着疑惑,几次向A征询这个事情,她始终回避正面回答,其它问题却依然谈笑风生。
慢慢我自动脱离了她的平台,但没有公开这件事,毕竟交往了一段时间,有点感情基础,我们还是朋友。
后来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并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联手组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活动做得挺热闹。A跟我说,你们做的挺好的,一个人做事挺累的,我也加入你们吧。
我说,我们的核心团队有5个人呢,我去问问她们的意见再回复你。
于是我立马把这当作大事和几位合作者开会讨论,可是,还没等我们讨论结束,A已经改变了主意,告诉我说她还是自己做。
我感觉自己又被当傻瓜玩了一回,想想还没破底线,还是忍了。
过了些日子,A在朋友圈看到我的一篇稿子,主动跟我要授权,说明天发她的公众号。接着她问,你们社群的讲座怎么联系的,我也想做个微课群。我就把几个讲座的信息及联系人发给了她。
第二天,她看到我另一篇稿子,说今天就发这篇吧,比昨天的那篇好玩。我说好的,你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忽悠你一次的人,往往会忽悠你第二次、第三次,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而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
我不想再跟她有任何交集,几天后,我默默地退出了她的群,拉黑了她的微信。你可以忽悠我一次两次三次,但绝没有第四次机会。
过了几天,A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问我有什么误会吗。我没有回复,因为根本不想再和她说话。
不在同一个频道的人,说一句都是多余。懂我的人,不必解释。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释。
倒不是说我有多讨厌A,我和她仅仅相识于虚拟网络,真实生活中连面也没见过,一别两宽各自安好,不至于留下什么心理阴影。虽然我们还是同在几个文友群里,但我早已学会了无视。
只是A的行为勾起了我的沉痛往事,过去,也曾交往过类似的朋友,给我上过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像A这样的朋友,现实生活中已经体验的够多了。来文字中,无非图个清静,无需你再来给我上网络人生课。
2.
B是以前的同事,很喜欢文学和音乐,基于这些共同语言,我们惺惺相惜,开始走近。
生活中,我们都是壁垒森严的人,很难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当我发现自己对B很认可之后,就特别愿意跟她说话,大事小事,掏心掏肺。这世道,找个能说话的人不容易,我愿意说,对方愿意听,还给出建议或意见的,那就更不容易了。
一段感情不能太投入、太用力,力气总会用完的。太投入了总有得失心,有得失心就终有一天会失衡。失衡了,如果另一方不用心补救,感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上班之后,我几乎从不对外谈自己的过往,然而在B的追问下,还是告诉她了。可是,在我和B发生矛盾后,这些居然成为被她捏在手里的把柄。
我一直以为B把我当朋友,她曾对我那么好,对我那么宽容,当她做出这些不同以往的言行时,我一度怀疑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了,然后开始反思开始自责,甚至希望重归于好。
我问她,是我哪里做的不合适吗?B说,谢谢我对她的信任,但这不是做朋友的基础。她是如此理智,信任≠朋友,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离她的世界好远好远,我只能笑一下自己的愚蠢,一句话都不想再和她说了。
后来逐渐看清,在我们的交往中,B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居高临下的上司,耳目是她对我的核心定位,所有示好的言行不过是驾驭之术。而我却傻傻地认定这是友情,竟拿朋友的标准来对待她。
我们从形影不离变成了形同陌路。有天早上在电梯里相遇,犹如两块冰相遇,B公式化地道了声早安,我礼貌性地回了声早,然后不说话,各自低头玩手机。电梯里没有第三个人,安静的可怕。直到“铛”地一声,电梯门打开,公司楼层到了,我才暗暗舒一口气,表面淡定,内心几乎是落荒而逃。
回想起有次深夜找她聊天,当我表示歉意时,她借用锦绣二重唱的《明天也要作伴》,风趣地说,“欢迎找麻烦”,让我心生一股暖意,长久不熄。笑言往往成真,后来B真的开始找我麻烦了,以工作之名给我穿了几回小鞋。
不要相信什么对事不对人,人吃五谷杂粮,都是对事又对人的,谁也不例外。某些时候,人对个人恩怨的考量往往会凌驾于公事之上。
渐渐明白,没有什么永远不变的东西,连个保鲜膜都有保质期,每一秒不知道多少朋友反目成仇。永远幸福的故事都是在童话里,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
也渐渐认识到,两个人的缘分基于双方有一致的价值观,其他一切都没有这个重要。什么文艺爱好,穿衣的品味,旅行的习惯,通通都是辅助条件。有则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3.
我们习惯互相交换手机号或微信号。通讯录里的名字越来越多,但是除了逢年过节发个祝福短信,便再无交流和往来。朋友圈点的赞越来越多,其实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看到下面一大堆的人点赞,也想表示下合群和互动。
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深交的人却越来越少,在拥挤的人群中,越来越感到孤独,有时觉得这个世界只剩下自己。
也会有那么一刻,突然心里很难过,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通讯录里那么多电话号码,却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毫无负担地拨出去。
曾经走过的弯路碰过的壁,无时不在提醒我们:把快乐渡给别人,算一种洒脱。把难过宣示别人,则近乎冒险。快乐可以共享,难过无法同当。
于是,只能独自咀嚼那份深入骨髓难过,自我消化那种侵入肺腑的落寞。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慢慢养成了强大的自愈能力。
有时候,与其去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安慰,还不如看一部励志片,来的更有效。世人多半痛苦,每个人想表达的都是自己,也都想要别人的理解和关心。可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连自己都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又怎能被别人所彻底了解。
有时候,不想说话,是因为有些人,说话从来说不到点子上,让你觉得很无趣,话不投机半句多。也有些人,是你跟不上他的节奏,想说话却又接不上话,只能沉默。
还有些人,认为自己很牛逼,假惺惺来问你的意见,其实只是希望得到认同。你傻傻分不清,对他掏心掏肺,结果你的那些好心建议,竟让他从此结下了冤仇。于是,渐渐明白了什么叫沉默是金。
有时候,我们也不想和亲人诉说心事,因为知道即使说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他们徒增担心。
我们找了这么多年,往往也找不到一个能说说话的人。于是,心都懒了,对他人提不起兴趣,宁可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面对面坐着,我们都宁愿低头玩手机,也不想开口说话。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待在屋里一天不出门,可以一天不说话,就自己静静的待着,喝喝茶,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对着天花板发发呆,觉得内心很充实,反倒没有人群中的落寞感。
叔本华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卡夫卡说过,孤独成就高贵。这些成了我们对抗孤独的高阶心灵鸡汤。
可是,毕竟你还要生存,还要工作,迟早你还是要出去见人的,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的。人活在世上,真的有很多无奈。于是,慢慢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其实谁想耍二皮脸,累的慌。但你若对鬼说人话,他会笑你傻,会利用你或欺负你。而你若对人说鬼话,他会把你视同为鬼,你们以后就没有机会在一起说人话了。
而那些曾经让你无话不说的“朋友”,认清真面目后,你终究是连对他说鬼话的兴趣也没有了。
作者简介:壹默了然,简书推荐作者,富书部专栏作者,中文天秤女,文字音乐控。
微信公众号:壹默了然(ID:yimoliaoran) 简书@壹默了然 新浪微博@壹默了然
转载与约稿请加微信:sunnype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