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经一路30-1号静静坐落着一座近代建筑群,如果不走近,远远望去和附近的济南近现代老建筑群融为一体。慢慢踱步过去,不远处的钟楼和静静停放的上游机车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近代铁路建筑——现济南市铁路博物馆,也恰恰是胶济铁路济南站的原址所在。
胶济铁路已经在山东省整整存在115年了。这条始建于1899年,历时五年至1904年全线通车的铁路线,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已经把济南和青岛这两座大都市相连接。胶济线在德国和日本殖民时期,是一条吸血线,源源不断的煤、铁等工业原料和资源从这条线上运至青岛装船,运向国外。而在胶济线沿线曾经充斥殖民者对于我齐鲁大地人民的残酷镇压和剥削。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老济南站不是被拆掉了吗,为什么在这里又冒出一个济南站来?诚然,济南站确实在1992年济南站改造之时被拆掉了,但拆掉的是津浦铁路济南站,而坐落于经一路30号的是胶济铁路济南站,两者虽然都是济南站,但却并非在一个地址,一条铁路之上。
熟悉铁路建设以及现代交通网络分布的小伙伴们应该清楚,铁路的修建应当说是讲求成本和便捷,如果同样两条线路经过同一处站点,按照常理应当设置和建设同一处站点,让两条线路再该处站点交叉或平行而过,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物资、人力以及后期管理成本。
而对于横向的胶济线和纵向的津浦线来说,为什么没能选择如此节约人力、物力的方案呢?
这还要从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争夺说起。大家都知道,直到1914年日德开始出现争端之前,山东一直受到德国的殖民统治,尤其是德国通过巨野教案完成对齐鲁大地图谋已久的资源掠夺和殖民统治,这一过程从1898年一直持续到1914年。而德国在殖民统治之初,就开始兴建胶济线,以达到自己掠夺资源的目的。
而后续的津浦铁路,则是中国向英国和德国贷款修建,主动权在中国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考虑到,如果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共用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济南站的话,则路权将受制于德国,同时德国也将肆意使用津浦线,不断运输兵员到中国内陆地区,从而进行进一步侵略。因此,北洋政府最终抵住经济压力,在胶济铁路济南站的不远处,修建了津浦铁路济南站,从此两站相对而立,但又支持不同的铁路线走向远方。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之后,中国境内爆发五四运动,再加上之前就已经不断爆发的各地护路运动,让中国意识到收回“胶济铁路”所有权迫在眉睫。通过屈辱和不公平的谈判,北洋政府最终以4000万日元的代价,将胶济铁路换回。而对于日本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让出自己从德国人手中抢来的胶济线,反而净赚四千万日元,是笔划算的买卖。
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日本人顺利获得了津浦线的控制权,并为了方便自己运输兵员、物资以及掠夺中国资源并运回日本本土,日本人将两线合一,胶济铁路济南站在较长一段时间作为站务机关所在,不再承担站台任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济南站不堪重负进行改建,津浦铁路济南站虽然有相当重要的建筑学价值和意义,但第一作为殖民地建筑,在当时不被同情;第二,改建任务迫在眉睫,大幅增长的客运量要求站点承载量提高,因此津浦铁路济南站也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而胶济铁路济南站则作为办公地点得以保留。
时至今日,虽然津浦铁路济南站已然不再,但现存于胶济铁路济南站旧址的济南市铁路博物馆中那个铁锈斑斑的济南站老表盘告诉我们,过去的屈辱和被殖民历史不能忘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应振兴中华。
本文图文均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