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初期,苏军凭什么稳住了阵脚?

1939年5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中午气温高达30多度,在无遮无盖的大草原上烤的人们汗流浃背,而到了晚上气温不到10度,人们又会被冻得四肢僵硬。巨大的温差和水土不服让关东军苦不堪言。

然而,依然没有打消他们进攻苏联的想法。按照日本“北攻苏联、南下南洋” 的总体战略,他们终于在诺门罕地区找到了一个进攻的“理由”。由此,日军与苏蒙联军的敌对行动彻底公开化了,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苏蒙军队损失惨重。

国家乱,军队散。

首先,苏联的内乱愈演愈烈。斯大林为了排除异己,将曾经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们都当成“异己分子”进行“处理”。军队的指挥官们也大多数被清查,甚至各大军区司令员中只有一人活了下来,苏军面临着“群龙无首”的窘迫局面。

可以说当时的苏军指挥系统基本瘫痪,部队战斗力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诺门罕战役中,往往是没有实战经历和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军官指挥战斗,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毫无战术可言,被打的落花流水,士气十分低落。

其次,外蒙古虽然与苏联签订了同盟协议,但实际上外蒙是被苏联所控制。苏联的内乱也牵扯到了外蒙的国内局面,甚至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军政官员被“处理”了一万多人,本就实力不济的外蒙军队更加“雪上加霜”。

就连与日本进行边境谈判的外蒙外交部副部长,也被苏联内务部“处理”。这样的结果引起了外蒙军民的不满,尽管在表面上与苏军和气一团,但在内心早就变成了厌烦。这样的联军在与日军作战中,失败是注定的。

更让日本人高兴的是,由于苏、蒙两国内乱,许多军人为了自保,不惜放弃国格叛逃至“满洲国”。他们将苏蒙军队的内部情况和最新部署告诉日本人,这些意外收获不仅让日军心花怒放,而且十分有“底气”地要与苏军作战。

诺门罕空战。

苏军的“软弱”让日军第23师团上下认为,此时的苏蒙军队比“张鼓峰事件”时期还要不堪一击,一个师团能轻松抵上对手3个师。同时,这也是功成名立的好机会,官兵们个个摩拳擦掌,既开心又亢奋。

1939年5月21日,日军第23师团派出一个大队前往诺门罕。为了达成偷袭的目的,他们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一面隐蔽,一面进行战术侦察,伺机出击。就在日本陆军小心翼翼的时候,双方的空军却展开了面对面的厮杀。

一场空战下来,苏军第22驱逐机团损失惨重,一个飞行大队全军覆没。不甘示弱的苏联空军不断地大幅增兵,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也随即增派飞机支援第23师团,并组建第12飞行团,拉开了大战的架势。

24日,日苏双方再次在诺门罕上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苏军的2个飞行大队被击落了一个大队。短短两天,苏联空军就损失了2个战斗机大队,难道是苏军的飞机性能不如日军?答案是“不”,关键还是在于“人”。

一是,国内的内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空军,四分之三的高级将领遭到清查,这些人都是拥有丰富的先进理念和指挥能力。最终,一批“无能”的人在指挥空军,导致指挥系统混乱,战术呆板。

二是,大批有经验的老飞行员受到牵连被调离飞行岗位,到陆军当一名普通士兵。而留下的年轻飞行员缺乏空战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技巧,在空战中,他们缺乏配合,心存胆怯,常常是一接触就落荒而逃,全然没有“战斗民族”的士气。

反观日军,他们都是飞行时间在1000多小时的老手,并参加了多次战役,实战经验和空中格斗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于苏联空军的“菜鸟们”,再先进的战机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苏军的伊-16和伊-15战斗机在性能上并不比日本的97式战斗机弱,甚至在续航和火力方面还强于对手,打了败仗一定是“人”的问题。换句话说,苏联空军的失败,表面上看是败给了日军,但根本的原因还是败给了自己。

苏蒙军队在败仗中“成长”。

关东军的偷袭开始了,据空中侦察得知,对方只有区区400人,与200精锐日军相比,只需一个冲锋,苏蒙联军定会像上次那样落荒而逃。但当他们抵近时发现,对方不仅兵力众多,而且密密麻麻排了好几排的坦克、装甲车。

更加要命的是,在哈拉哈河西岸是一面陡峭的悬崖,而东面是一片湿地,落差有十几米的高度,在西岸的制高点上,布满了大口径重炮、野炮,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诺门罕地区,俨然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

此时的日军只得硬着头皮向东岸的外蒙军队发起进攻,战斗很顺利,外蒙军队很快逃向西岸。就在日军自鸣得意的时候,西岸的苏军炮兵阵地开始发威,从高处向低处打,基本上是指哪儿打哪儿,偷袭的日军损失惨重。

苏蒙军队依仗地势优势和重武器支援,终于稳住了阵脚,与日军形成拉锯战。就在双方陆军在地面上相持不下的时候,空中的角逐再次展开。尽管苏军飞行员大多是“菜鸟”,但他们也很快发现了日军飞机的致命弱点。

那就是日本97式战斗机仍然沿用固定起落架。也就是说,不像现代飞机升空后,将起落架收于机腹中。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在加速度方面,受起落架的阻力,速度提升的较慢,苏军抓住这个弱点,将日机打下许多,多少挽回了一些面子。

尽管苏蒙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开始慢慢走向“成熟”,打破了一边倒的劣势局面,但这些代价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再先进的武器,人祸才是最致命的。如果苏联没有内乱,日本还会“趁火打劫”吗?欢迎大家留言或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