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命名,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距今约4200-3600年,历时约600年。自发现命名至今的90年来,包括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界的中外学者对齐家文化进行了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传统观念、思想认识等条件限制,它的性质和意义并没有得到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关于齐家文化,人们未知的东西远远大于已知的东西,这一事实预示着齐家文化未来的探索和研究空间极其广大。
齐家文化饰品
众所周知,齐家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陶器文化、青铜文化和玉器文化三个方面。自成一体的齐家陶器文化,特色鲜明自不待言。其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启,齐家文化原始先民已经成熟掌握红铜和青铜铜器的冶制技术。其玉器文化最是光辉灿烂,出现了壁、琮、环、璋、刀、小型斧钺等大量的礼器,令人叹为观止。由于齐家玉器文化内涵深奥难测,玉材品种丰富多样,琢磨工艺粗犷大气,被誉为“西北史前文明末期最辉煌耀眼的成就之一”。
骨柄铜刃刀
综上述,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齐家文化的形成及其与良渚文化之间的关系,根据大量的考证齐家文化就是良渚文化不断西迁融合西部地区的原著部落而形成的。酒良渚文化而言,那些继续西迁的良渚人,是一支数量庞大的部族。他们经过展转迁移,来到了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一带,以陇山两侧为基地,生活逐渐安定,生产逐步发展,人口随之增长慢慢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文化中心区域,并不断发展成为齐家文化早期类型。
刻划纹骨管
在齐家文化中甘肃平凉的静宁则是“齐家文化最优秀的玉璧和玉琮”的出土地。齐家文化早期,璧琮组合较为普遍,出土于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的三璧四琮被称为“静宁七宝,是璧琮组合在齐家文化区的典型代表。静宁七宝并不是正式考古发掘品,它是偶然发现于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河村一窖藏或祭祀点实际上是四对璧琮,有一玉璧已损坏被忽略不计。三璧尺幅较大,直径27.3~32.1厘米,近和田青玉质,色泽青碧,边缘有沁,表面光洁,厚薄不匀,器体有切割痕,中孔单面钻成。四琮高12.8~167厘米,宽7.2-8.3厘米,近和田青绿玉质,均外呈方柱体,内穿双面对钻,射口平齐而圆。此七件璧琮组合出自齐家文化祭祀坑内,玉质纯净,莹泽细润,切割平匀,圆方有度,工艺精细,纹饰精美,明显具有良渚玉器的工艺特征和文化内涵。东来的拥有玉礼器的齐家文化早期类型不断向周边扩散,不断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绿松石嵌铜牌
东来的良渚人,在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遇到马厂人,两者在此犬牙交错地杂居,共同生存、影响,伴随着不断发生的残酷激烈的战争和融合,并行时间长达100余年。马家窑文化陶器的风格虽然经历了几个发展演变阶段,但彼此之间的联系还是一脉相承的。可是齐家文化的陶器造型和装饰风格一看就不同了,齐家陶器和马家窑的相比,其间的差别甚至要比明代和清代的瓷器之间的差别还要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一场史前文化主体民族的转换或者类似的改朝换代呢?由于这一段历史属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失落的历史,所以今人只有根据无言的物质文化遗留物来做出推测性判断。掌握着新兴玉礼器体系的齐家文化势如破竹,在一两个世纪里慢慢吞并着只有陶礼器体系的马家窑文化。
权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