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的“45度倾斜”是如何实现的?

任何物体,当中心落在支撑部位之外的时候就不能稳定放置——而在迈克尔·杰克逊那个身体大幅前倾的造型里,身体重心显然在两脚之外。所以他一定有外力的帮助。

如图所示,长斜线代表人的身体,短横线代表脚,是人的身体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人体的重心落在双脚之外。 显然,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一种造型无法处于力学平衡状态。以脚尖为支点的话,重力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使人体向前摔倒。

但如果在鞋跟处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它就会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以平衡重力产生的力矩。这两个力矩平衡了,人体就会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而不会摔倒。这就是迈克尔·杰克逊那个经典的造型。把脚绑在地上当然可以做出图中的造型,但是迈克尔·杰克逊是在舞蹈中做出来的,把脚捆住显然没有意义。他的秘密在哪里呢?

1993年,迈克尔·杰克获得了这个造型的设计专利。实际上,这跟武打片中飞来飞去的特技没有区别——都是道具的作用。秘密就在他的鞋跟和舞台设计中。那双鞋有一个很坚硬的鞋跟,里面是空的,朝着鞋尖的方向是开口的。鞋跟的底部有一块金属板,切去了一个三角从而呈现一个V字型的缺口,V的开口也朝向脚尖。金属板之下有一层正常的鞋跟材料,使得它与地面的接触跟普通鞋一样。

当然,这层材料的形状跟金属板一样,也有一个V字型缺口。在舞台上的特定位置,会有一个伸出地面的螺栓,螺栓头向上。舞者把鞋伸向螺栓,因为鞋跟的V型开口远远比螺栓直径要大,所以很容易对准。当舞者把脚往前伸,螺栓进入V型后部,螺栓头就被V型金属片卡住。这样,脚就被固定在了地面上。在身体前倾的时候,螺栓就施加了一个向下的拉力,就象前面图中所画的那样。只要鞋在脚上足够紧,脚不从鞋中脱落,人就不会摔倒。   

当身体前倾,停留到了足够长的时间,舞者只要回复正常站立,然后把脚往后移动。当螺栓退到V字型的开口一侧,就可以轻易地把鞋取出来,继续下面的舞蹈动作。实际上,身体大幅前倾的这个造型不是迈克尔·杰克逊第一个做的。第一个做这个动作的人使用的是吊绳,跟李宁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完成的飞行动作一样的技术。不过吊绳的方式对于舞蹈来说显然困难比较大,而迈克尔·杰克逊的设计则很巧妙地利用鞋和舞台,从而使得固定脚的操作基本上不影响其它舞蹈动作的进行。    

不过,即使知道了迈克尔·杰克逊这个造型的秘密,要完成这个造型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制作这样的一双鞋并不容易。如果说把鞋紧紧地固定在脚上而不脱落还不难的话,制造符合要求的鞋跟需要相当的工艺水平。从上面的图可以明显看到,鞋跟处的拉力相对于脚尖(力学分析中的支点)的距离很短,这使得对抗身体重力力矩所需要的力相当大。这个力将完全作用于鞋跟的金属片上,如果金属片和鞋的连接不是足够强的话,很可能鞋跟会裂开。另一方面,这个很大的力最终会通过鞋作用于踝关节的位置,同时作为支点的脚尖要承受这个拉力和身体重力之和,更是不好受的事情。在物理原理上能够实现,到具体的人能够真正实现,还需要艰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