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上真的太“忙”了!台风“白鹿”、“杨柳”悄悄地走了,13号台风“玲玲”来了;今日凌晨14号台风“剑鱼”更是杀出回马枪再次来袭;据悉西北太平洋上还有个台风胚胎有可能生成15号台风“法茜”↓↓↓
来源/中国气象局
与此同时,北大西洋也没闲着!飓风“多里安”已升级为最高级五级飓风,美国四个州进入紧急状态。
如果你留心,不难发现:“狂风”、“暴雨”、“洪涝”等词可谓是台风天气预报里的“常客”,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对台风的“暴躁脾气”略知一二。但你可能没想过,台风带来自然灾害的同时,也有“可爱”的一面:它们常常不走寻常路,有的移向陆地,有的消散在海洋上,爱跟科学家预报员们调皮地捉迷藏。台风在海洋上走过的轨迹就像一场盛装舞蹈,它们穿着蕾丝花边裙迈着优雅的舞步出场,又拖着长长的白纱绝美谢幕。
台风山竹动态图像。图/CIMSS
那么,科学家们又是怎么抓住这些“舞蹈家”在海洋移动的规律,赢得了一次次台风走向的准确预报呢?我们从简单的数学和物理原理出发,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在浩瀚的海洋上,能够对着台风全程拍照录像的摄影师就属气象卫星了,气象卫星专注地跟踪着台风,记录着每个舞步的精彩时刻,是台风最忠实的粉丝。
我们在气象卫星拍出的云图上能够看到白色的圆盘状的云,中间黑色的区域是台风的眼睛,也就是常说的“台风眼”,我们在了解它们每时每刻要怎么行走之前,首先需要找到它们的中心。在图1中可以看到,对于有眼的台风,台风的中心就被确定在这个黑色区域的几何中心C,中心C一般以具体的经纬度点来表示,例如C位于北纬20度,东经120度。从中心C到台风整个圆盘的边缘,是台风的半径。因此台风的面积计算公式即为圆周面积公式:S=πr?。
图1 台风云图及中心和面积计算示意图
台风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起落,时而滑向舞台的左边,时而又转向右边,我们想掌握这个规律,就需要计算台风的移动。气象业务中通常的做法,是在气象卫星云图上按照上面的台风中心定位办法,点绘出每隔一定时间(如6小时)的台风中心位置,然后按时顺序用线段连接而成(图2)。图2 台风移动路径计算示意图
同时,判断台风移动速度的变大变小,就以加速度大小来计算:
通过以上计算总结出实际的台风预报中,计算台风的移动,可以简化为两个步骤:
(1)计算台风移动的距离,并可以计算出台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加速还是减速了;
(2)计算台风移动的方向,从而可以推断台风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走向。
这样一来,当我们再次听到天气预报中听起来有些玄乎的“台风路径”,我们也可以暗暗地想起其实就是这样的计算过程。
还有一点更是让这场舞蹈充满了魅力,那就是台风在舞台上移动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旋转,台风每时每刻围绕几何中心逆时针旋转,我们称为“台风的自旋运动”。我们可以把台风的这种自旋运动形象地比喻为芭蕾舞蹈或花样滑冰。我们常常看到,舞蹈者会先伸开手臂,在开始旋转的瞬间收缩手臂,并立起脚尖,这时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台风也是这样的舞者,它们面积的收缩变化,就会引起台风自转速度变快,反之亦然。其中奥秘慢慢道来:首先,台风在立体三维结构上,可以简化地看作一个面积庞大的圆柱体,将上述这种自旋速度的演变简化为一个如图3所示的简单模型,从图3a和b的对比不难看出,台风的个头从“矮胖”变成“细高”,台风绕着自己中心轴逆时针旋转的速度会变快,也许我们可以想象成:经过减肥和长高的“舞蹈家”在舞台的上旋转的更加轻盈。图3 台风自旋运动的简单模型示意图其次,由于台风带来的风和雨的影响,是带来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台风何时在我国大陆沿岸登陆的预报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登陆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到底有多大。台风自旋速度如果增大了,台风上岸时风力就加大了,那就绝对不是“轻轻地挥一挥衣袖”的浪漫,而是不管树木还是房屋,全部“风卷残云一扫而光”的灾害了。
台风未来的移动走向,就像一段舞蹈的编排,不是随意的,而是同样有规律可循的,台风受到它们周围其他天气系统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在这里就不细讲了。而若我们将这种影响比喻为台风的一个或者多个舞伴,其中的原理就一目了然了。台风的每一个舞步都需要迎合其他舞伴,它们共同和谐的配合才是一场完美的舞蹈。
图4 台风未来路径预测示意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逐步缩小其中的误差,把握好台风在海洋中的每一次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