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X光拍摄一副“中国风”作品?

提起X光,你会想到什么?是地铁和机场里各种繁琐的安检,还是在医院检查身体时的“环节”?的确,X光为医学而诞生但它也带给艺术家们洞悉万物的“超级透视眼”。来自荷兰的医学物理学家——阿里·凡·里特博士大胆尝试,用X光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欣赏自然的窗口。

张着大嘴的鳄鱼、“爬上”树梢的猴子、池塘里的青蛙、花园里的昆虫、绽放的玫瑰……

都是阿里·凡·里特博士X光扫描仪前的“座上客”。

“我选择自然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崇拜且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大自然不仅仅在可见光下,而且在X光下也看上去棒极了!”

——阿里·凡·里特

欣赏阿里·凡·里特博士的作品,如同置身于一个特别的自然影像博物馆。即便你在野外,也无法如此“近”距离地与这些自然界的朋友接触。那么,这些神秘的X光图像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又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制作出来的呢?

照片上的景物是怎么来的呢?

在X光图像作品中,往往包括多个不同的物体,有人会问,它们会不会是由不同的图层合成的呢?比如,先拍摄不同的物体,再把几个图层“堆叠”在一起,合成一张图片。并不是这样的,阿里·凡·里特博士是首先搭建起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自然景象,再直接拍摄。也有人会担心,拍摄这些图像会造成对动物的伤害。事实上,阿里·凡·里特博士也认为如果用活着的动物来拍摄X光图像,会使动物暴露于辐射之中,是不合理的,他创建的自然景象使用的基本都是动物的死体。收集这些死体并不太容易,阿里·凡·里特博士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他会在路边寻觅交通事故中遇难的动物遗体,或是朋友养的宠物死了,请对方送给他用于实验。有时候他也会亲自去买一些动物,比如,鱼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外国的昆虫是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商店买到的。还有很多常见的昆虫则是在自家的花园中找到的。

欧洲蜜蜂

2  准备好了吗?来拍张X光片!

为了使X光留下影像,阿里·凡·里特博士首先采用溴化银X光片进行拍摄。把装在不透光信封里的X光片放置于成像物体的后面,X光管位于物体正前方1米左右。阿里·凡·里特博士使用的是高梯度的细晶粒X光片。细晶粒确保高分辨率,但是会导致光片的灵敏度低。曝光时间有几分钟,与医院和牙科诊所的X光片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曝光时间少于一秒钟。高梯度意味着放射过程中细微的差别会导致光片灰度值的巨大差异。

猫头鹰

3

数字化处理,着上美妙的色彩原始的X光片是黑白色的,而我们看到的图像作品却是色彩斑澜,有着栩栩如生的生命感。这种优雅的风格是怎样实现的呢?阿里·凡·里特博士将拍好的X光片放入扫描仪,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数码图像,然后再运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上色,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彩色X光图像。上色时,阿里·凡·里特博士并非完全遵照景物真实的色彩,他不拘一格,用艺术的眼光进行创作。成片的视觉效果令人赞叹,中国读者可能会感到熟悉,这些图像作品颇有几分我国水墨画的神韵。

法国郁金香

《躲藏的巨蜥》的制作过程

1.先建立芭蕉和巨蜥的自然景象。在右下方有一只巨蜥被叶子遮挡住了,肉眼不可见。

2.为这组景象拍X光片。由于X光具有穿透性,使得右下方的巨蜥得以完整呈现。

3.利用数码技术处理X光片的色彩,成为一张X光图像作品。

科技与艺术相互渗透,结伴而行。诞生于19世纪的X光,与21世纪的数字技术擦出了绚丽的火花,而这一切都少不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