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经验”决定你的方向:人生,得在试错中前行

我们总想依靠经验来走捷径,结果却忘了只有试错才能前行。

01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医院儿科接诊了一个新生儿,他被大人裹得严严实实,里里外外好多层。

当医生要给孩子看病时,奶奶生怕会着凉,只允许把襁褓漏出一点去检查,说是怕什么邪气侵入体内。

可那会儿明明是7月份的暑热,大人照着冬天的标准穿衣都会捂出病来,更别说体质弱的小孩子了。

令人心疼的是,就因为裹得太厚太热,小孩得了热射病,体内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不到24小时就不幸夭折了。

来源 | 知乎网友@mrreal

这样的悲剧,并非只是个例。

在网上搜一搜,就会发现有大把在月子期间,大人、小孩捂出一身病的新闻。

而在这背后,都有那么一两个像前文中的奶奶一样的人。

他们没有什么坏心眼,总是依靠经验办事,如果年轻人一旦有质疑,立马就拿出过来人的姿态来训斥。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怎么到你们这里就不行了”……

总之,他们非常乐意传授自己的经验,小到生活窍门,大到人生选择,简直无一不涉及。

虽说,好的经验能让人少走很多弯路,但不好的经验也能促进悲剧的发生。

02

每个经验都有保质期

过了保质期只会害人

前段时间,学长给我打电话哭诉,说自己的一生都被父母给毁了。

在长达1个小时的哭诉中,学长给我列了父母的几大罪状,综合一下就是父母给他指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让他读西医,而是学中医,理由是“越老越吃香”;

大学毕业的时候,不让他考西医的研,而是去工作,理由是“工作经验比学历重要”;

工作三年的时候,不让他继续考研,而是去结婚,理由是“先成家再立业”……

爸妈的经验听上去那么有道理,可到最后,学长发现自己还是被现实美美打了一耳光。

因为中医的博大精深,8年来根本就没有做出什么成就,想跳槽去大医院,结果连面试的门槛都过不了,因为医院明文规定“学历:硕士及硕士以上”。

因为年龄也不小了,再准备考研也都不现实了,而且就连当初看好他的导师,都毫不客气地拒绝:“等你毕业,都快40岁了,哪个三甲医院要你?”

哭诉到最后,学长也只能是叹叹气,“要不是有了孩子,我真想远走高飞,让他们永远都找不到我。”

虽说,学长把所有的错都归咎在父母身上有点不妥。

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们过去成功的经验,未必就适合孩子现如今的状况。

社会变革太快了,过去适用的经验现在未必就适合,尤其是那些关于专业、就业的经验。

经验固然是过去沉淀下来的智慧。

可是有些智慧也都有一个使用保质期,如果在保质期内,它无疑是一种财富。

但如果过了保质期,除了只能瞎指挥外,真是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03

坐井观天的人

经验也都是狭隘的

在纪录片《出·路》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在甘肃会宁的小村庄里,有一个叫马百娟的孩子。

父母都是没有上过学的农民,每天都是放放羊、种种地,日子过得单调又清贫。

对于马百娟的人生,父母早就想好了,早点结婚生娃。

所以,父母根本就没想着让她去上学。

用父亲的话来说:“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在他看来,读书是最没用的东西,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最后出来还是要给别人打工。

最后,还是在校长多次登门劝说下,马百娟到了10岁才去上学。

可是因为上学晚、进度慢、又比周围同学大,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马百娟辍学了。

在家干了2年农活后,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表哥,一个在陶瓷厂劳作的男人。

对于马百娟的命运,父亲只是简单说了句:“穷人家的娃,没有别的出路。”

马百娟的父亲,并不是因为太穷或者重男轻女才会如此。

而是在他过往的人生经历中,看到的只是上学浪费时间、没上学也赚到钱的例子。

他根本不知道,接受教育,孩子除了未成年嫁人外,还有着什么样的可能性。

每个人的经验都只局限在自己的过往经历中,除非站得更高的人,否则很难看清楚事情的全貌。

你不能要求一个在井地的青蛙告诉你,宇宙到底有多广阔。

一个坐井观天的人,他的认知是局限束缚的,他的经验也是狭隘、没用的。

如果,非得用这种经验来指导年轻人的道路,那结局肯定是让对方越走越窄。

04

为什么经验不靠谱?

幸存者偏差!

这会儿,你是不是已经开始骂我绝对,能够给我举出一大箩筐的例子来反驳我的观点。

确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经验不怎么靠谱,可就是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在这里我要说一个词——幸存者偏差。

它的意思就说,因为只看到了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用人话来说,就是你只看到了某某某用这经验解决了问题,却忽略了,大多数被经验坑惨的人。

就拿广东人爱喝的凉茶来说吧。

广东人很怕热气,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一杯凉茶下肚,很快问题就能解决。

因为效果好,世世代代都看到了凉茶的这一功效,甚至网上还有个段子“当一个人自己找凉茶喝的时候,那就说明他长大了”。

可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如果喝不对凉茶也是危机四伏。

比如有的凉茶中,常出现的夏枯草,实则对人体有危害。

一方面,夏枯草能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身体会变得脆弱很多,非常容易生病。

另一方面,夏枯草对肝脏有害,长期服用夏枯草,极有可能导致肝脏中毒。

全国平均慢性肾病发病率为10%,而广东地区高达12%,造成这个原因的,很可能就是长期饮用凉茶的习惯。

来源 |大象公会

随手在网上搜一搜,就会发现很多因为喝凉茶而住院的人。

《喝“凉茶”下火,夫妻双双中毒住院》来源 |搜狐视频《因上火喝凉茶4小时后头晕,站立便恶心呕吐》来源 |拇指医生《一男孩乱喝凉茶狂喷血住院输血2000毫升》来源 |金羊网

因为幸存者偏差,我们往往会过分夸大事物的好或坏,得出来的经验往往也会不全面、不正确。

但世间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既有利又有弊,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某一个过分夸大事实的经验,而是一个能够中正看全貌的经验。

05

即使正确的经验

也不能适合所有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

在蜀国军队攻打魏国时,诸葛亮没有采纳众人的提议,用旧将来做先锋,而是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在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敌军的进攻。

马谡从小就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也是头头是道。

本以为有头脑、懂谋略的马谡能够成功守住街亭要塞,堵住敌人不让他们通过。

谁知,马谡到街亭看完地形后,决定对诸葛亮的部署进行修改。

他要舍弃下面的要塞上山,待敌人前来攻打,居高临下,把敌人打败。

马谡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照搬兵书说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成功经验。

这经验成功是成功,但敌军一看马谡不占大道上的要塞反而上了山,立即就猜出了其中的意图,坚决不攻山,而是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

这就弄巧成拙了,马谡非但不能如破竹般打败敌军,反倒变得很被动,只能硬着头皮从山上向下面出击。

最后,马谡失守街亭,队伍损失率高达90%。

虽说,这是马谡第一次真正的带兵打仗,但他也并非一个头脑简单之人,之前曾提过的心战就非常受诸葛亮的赏识。

只不过,马谡太迷信前人的成功经验了,以为占领高地就能守得住街亭。

但他又哪里想到,水源是他这次作战的软肋,敌军也熟知这一兵法。

即使,凝聚了多少前人的智慧和精华,经验都不是万能药,它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哪怕是相同的处境,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适用。

如果脱离了适用范围,那么再正确的经验也会成为一种捆绑和束缚。

06

太过迷信经验

就会被有心之人蒙骗

为什么劝你千万别做经验主义?

因为,当你开始迷恋各种经验的时候,就意味着会给自己打开一扇劳命伤财的大门。

在《不死法医》中,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美容机构宣称自己的产品,能够让人恢复年轻态,让身体至少年轻10岁。

看着各种“托儿”讲述了自己变年轻的经验后,很多害怕衰老的人开始心动了。

尽管产品的定价很高,服用一年就得花掉一辆宝马的钱,依旧还是供不应求。

最神奇的事情是,因为太过迷信经验,这些人就像失去了双眼一样盲目。

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服用产品后,身体都开始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呕吐、眩晕、心脏加快,甚至有科学家告诉他们这对身体有害。

但这些人压根就不相信,觉得这都是产品的正常反应,这个科学家只是眼红他们能买到产品而已。

最后的结局是,那些最执着的经验迷信者,因为过量服用猝死了。

即使,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事实。

在BBC纪录片《谁在操纵我们消费》中,就提到有的商家,就是依靠经验迷信者来发家致富。

比如,靠着各种营销手段,就能让一款完全没有什么用的产品卖出高价。

甚至,一款安全性能极差、车祸率极高的车,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安全可靠、高性价比的车。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不仅要把你辛辛苦苦赚的钱榨干,甚至都已经没了底线要去害你的命。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考能力。

这个能力是我们的保命技,能让我们在充满忽悠的世界中,不被别人的经验所哄骗,能够看清各种戴着伪善面具的欺骗。

07

中国人,是讲究经验的民族,很多时候,不管专家怎么科普辟谣,都不及隔壁邻居的一句话“这个方法很管用”。

就像林语堂曾说的那样,对西方人来说,一个观点只要逻辑上讲得通,就可以接受,而对中国人却不然,一个观点在逻辑上是否正确没有关系,只要它合乎人情、经验就可!

为什么我们如此迷信经验,究其原因,不过就是因为经验能够给我们指出最容易的道路。

遇到问题,我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求证,只要把别人的经验拿来借用就好。

当然,有不少前人总结出的经验,确实能帮到我们许多。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失去对经验的思考和判断,不能别人一说亲测有效,就懒得思考,懒得查找专业资料,只把别人的话都全盘接收。

这样一来,我们就相当于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盘拱手让给了别人。

如果这个人是一个睿智之人那还好,如果这是一个只相信经验,不愿意针对事实分析的人,那么你早晚会被经验绑架。

最后,愿你我都能有一种自律,一种对经验的自律,一种对思考的自律。

毕竟,人生得在试错中前行。

/今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