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为同胞尽我所能”
1936年的李霞卿(右)
在中国近代航空史上,活跃着这样一批女性,她们巾帼不让须眉,舍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蓝天上留下了中国女性的航迹。李霞卿、颜雅清就是她们中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两位代表。
上世纪20年代,别说女性,即使男性也很少有条件能够接触飞行。而李霞卿、颜雅清之所以梦圆蓝天,固然与自身能力、性格及个人追求相关,但根本上讲,离不开良好的家世支撑。
李霞卿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幼年随父游历欧洲,学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回国后就读上海著名的中西女校,在起跑线上就领先 了别人一大截。颜雅清所在的颜氏家族所有成 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其父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创始人;伯父颇惠庆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颜雅清本人就读于美国最负盛名 的女校史密斯女子学院。
两位女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 形成了当时中国大多数女性稀缺的自信、独立 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决定了她们的行为方式, 对她们之后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
飞向蓝天
如果不学习飞行,李霞卿很可能在演艺圈 里打开一片天地。她14岁即与当时著名影星林 楚楚搭档演出了首部电影《玉洁冰清》,之后 相继主演了《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 在上海滩拥有较高知名度。然而,就在大家都 非常看好她的演艺之路时,李霞卿却突然息影, 嫁给了外交官郑白峰,游历欧洲。
1933年,李霞卿在巴黎观看了一场飞机特 技表演,飞机翱翔蓝天的场面让一贯对新事物 充满好奇的她深感震撼。飞行一结束,她就报 名参加了一次飞行体验。一架老式飞机带她飞 上蓝天,当她在空中俯瞰地面时,她似乎在那 一瞬间找到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
回到瑞士后,她考取了日内瓦科因特林飞 行学校。据说在报名时,一位考官问她为什么 想成为一名女飞行员。李霞卿答道:“因为在 一般人的观念里,飞行是男人的事,似乎与女 人无缘,我就是想做女人不大做的事。”考官 接着问:“据说在你们的国家,女人的脚都是 残疾变形的?”李霞卿答道:“我来到这里, 就是让全世界知道,中国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 而且能在天上飞”。尽管没有史料说明郑白峰 对她学习飞行的态度,但从后来她的婚姻结局 来看,郑白峰对此应该不太支持。不过,当李 霞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丈夫的意见已 经无关紧要了。
科因特林飞行学校位于日内瓦市郊,面积 不大,有三个飞机棚,距李霞卿家半小时车程。 最初,李霞卿在飞行队并不受待见,由于教练 机数量有限,她很少排得上飞行课目。但她天 天到飞行现场跟在教官左右,最终教官被她的 执着所感动,慢慢地增加了她的飞行时间。 1934年春,李霞卿首次单飞。她后来在形容这 次单飞的感受时说“就好像在世界之巅”。同 年8月,她以优异成绩通过理论和飞行考试, 拿到了瑞士航空俱乐部颁发的飞行执照,成为 世界上在日内瓦拿到飞行执照的第一位女性, 也是中国航空界在瑞士取得飞行执照的第一人。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航空知识,李霞卿又 考取了美国加州奥克兰市著名的波音航空学校。 该校的教官,多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王 牌飞行员。波音学校学习的艰难让李霞卿始料 未及。教官没有因为她是唯一的女学员而手下 留情。由于身材娇小,李霞卿要坐在厚厚的垫 子上才能看到教练机的窗外,飞机座舱的踏板 也要装上几块木板才能够得着。但这些困难并 未削减李霞卿学习飞行的热情,一份未公开出 版的自传,描述了她在美国学习飞行时的狂热:
“她勤勉地学习气象学、机械学、导航学等各 类复杂课程,脱掉丝绸做的女礼服,换上了沽 满油脂的工作服,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上课。” 最终,她通过了航线、战斗、盲飞和特技等各 科目的训练,以全优的成绩成为美国波音航空 学校毕业的第一位女学员。
1939年4月3日,美军罗斯科·特纳上校向中国女飞行员颜雅清赠送飞机。
颜雅清飞行之路的开始,与李霞卿有关。 1936年10月,李霞卿在上海举行花式飞行表 演。当李霞卿俯冲飞过观礼台时,同样极具冒 险精神的颜雅清被这项危险而刺激的空中竞技 折服了。表演结束后,颜雅清就面见了李霞卿。 两人之前都曾旅居日内瓦,所以比较熟悉。不 过由于工作关系,颜雅清飞行梦的实现往后又 拖了一年多。
全面抗战爆发后,颜雅清决定赴美进修并 考取美国飞行执照。她告诉家人,学成后她准 备驾机归国、征战沙场。1938年初,颜雅清在 美国的飞行学习生涯开始了,美国航空贸易局 为她颁发了编号为40615的学生飞行员资格证, 在填报出生年份时,她写的是1910年,比她 实际年龄少了几岁。她选择的飞行学校名叫沙 菲尔,位于纽约罗斯福机场的B飞行棚区。沙 菲尔的私人飞行课程费用约700美元,总共40 个小时的飞行训练,训练课程包括翻筋斗、俯冲、 水平8字以及上下横8字、陌生野地着陆等飞 行特技。经过近11个月的训练,她已能独自驾 机往返于纽约和华盛顿两地了。
遭遇事故
飞行是勇敢者的游戏,免不了会有事故相 伴。李霞卿、颜雅清在学习飞行的过程中,都 发生过事故。
1935年5月15日,李霞卿同她的私人教 练、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莱罗伊·格雷格一同 登上飞机,准备在旧金山上空进行飞行特技训 练。格雷格坐前座,李霞卿坐后座。飞机起飞 后在旧金山湾约2200英尺的高空飞行。当飞机 准备进行横滚练习时意外发生,李霞卿的安全 带断了。格雷格眼睁睁看着她头朝下从座舱掉 落。在经历最初的慌乱后,李霞卿很快镇定下 来,她在急速下降过程中手抓向背后,猛地拉 动降落伞的伞锁。据她后来讲,在那生死关头, 她想起了降落伞公司广告中的一句冷笑话:“如 果降落伞不能正常打开,本公司承诺退款”。
格雷格深知,即使有降落伞,但李霞卿是 在海上降落,就算降落成功,也可能被索具缠 住,或身上负重过大而被海浪吞噬,或因海水 温度低而导致人体失温。他迅速返回机场取得 救生设备,再次飞往出事地点,然而并未寻见 李霞卿的身影。幸运的是,李霞卿落水后挣脱 了降落伞的绳索,而降落伞又被海浪冲到岸边, 又幸运地被一位美国海军预备队某基地的一位 飞行员所发现。海军预备队立即派出一架洛宁 OL-8型水陆两用飞机前往救援。当李霞卿被 救上来时,救援人员没想到坠海的飞行员竟然 是个女人。此刻的李霞卿尽管浑身冰冷,但表 现相当镇定,她告诉两位飞行员,有两件事让 她很遗憾:一是觉得有点冷;二是她的一只漂 亮的鞋子丢了。
20世纪20年代,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的台柱李霞卿(艺名李旦旦)在《海角诗人》拍摄现场化妆。做演员时的李霞卿,艺名为李旦旦。
事后检查,李霞卿身体状况良好。此事在 当地引起轰动,美国媒体称她是大海中诞生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有些记者猜测,这次事故 可能会让李霞卿就此告别飞行。如果说在坠机 的一瞬间,李霞卿有片刻的慌乱,那么她在后 来的表现是绝对具有专业水准的。在面对记者 是否恐惧的提问时,她回答:“不,一点儿也 不害怕,只是觉得刺激。”实际上,仅仅在事 故发生的第二天,她再次登上同一架飞机,在 同样的地方作同样的特技飞行。
颜雅清的飞行事故发生在1939年5月。在 此之前,她已经拿到了沙菲尔飞行学校的私人飞行员执照,飞过至少两种型号的飞机。当时, 颜雅清正与李霞卿一起环美飞行,为中国的抗 战募捐款项。在飞行中,颜雅清发现自己偏离 了航向,同时燃油也不足了,慌乱之中她迫降 在阿拉巴马州的一座农庄的田地里。她跳下飞 机后,找到农庄主人问明了方向,准备从田头 再次起飞时,由于飞行高度不够,机翼一侧扫 到了旁边的山梅花丛篱笆。她的座机一头栽落 下来,垂直坠落在一片林地,螺旋桨深深扎进 土里。飞机坠地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使颜雅清猛 地撞到了身前的仪表盘上。碰巧,两个当地的 美国小伙驾车路过,他们救出了颜雅清,把她 抬上车子送往医院。颜雅清当时神志清醒,嘱 咐这两个小伙帮她把皮夹子还有其他一些东西 从飞机上给找回来。据他们回忆,在送颜雅清 去医院途中,她不停地通过车子的后视镜,查 看自己有没有破相。幸运的是,经过检查,颜 雅清只是脑震荡和面部擦伤。
与李霞卿不同的是,这次飞行事故之后, 颜雅清从此告别了蓝天。
抗战筹款
抗战爆发后,李霞卿曾想报名作为一个战 斗机飞行员参加淞沪会战,但未获批准。后来, 她想出一个计划:利用自己的飞行技术赴美国 各大城市进行募捐飞行表演,争取海外支持, 为抗战作贡献。
1939年,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李霞卿与美国女飞行员。
1938年10月20日,李霞卿乘“中国飞剪 号”抵达美国旧金山。为了这次飞行募捐,她 随身携带了价值超过7000美元的珠宝首饰, 准备变卖这些珠宝来购买一架私人飞机。当她 听说颜雅清也在美国学习飞行且已接近尾声时, 她改变了计划,决定等颜雅清拿到飞行执照后, 两个人在美国联手进行募捐飞行。等待期间, 她有幸见到了美国著名女飞行家杰奎琳·科克 兰。在科克兰的帮助下,美国一家飞机公司赞 助了一架史汀生·瑞联特SR-9B型单翼机供李 霞卿飞行使用,机身涂上耀眼的红色并以黄色 作边,像一条火龙。
*颜雅清*20世纪,颜雅清像。
颜雅清取得飞行执照后,与李霞卿在纽约 相遇,两人敲定了联合募捐飞行的具体计划, 决定各驾一架轻型飞机,以中华平民救济会的 名义进行环美募捐飞行。1939年3月23日晨, 李霞卿和颜雅清到达纽约弗洛伊德·班尼特机 场。她们的环美募捐飞行之旅从此开始。最初 只有一架飞机,李霞卿请颜雅清驾机,而自己 坐在副驾驶位上。飞行第一站是费城。次日, 两人同机飞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当她们步出舱 门时,欢迎的人群为她俩戴上玫瑰花环,两人 如同走红毯的明星一样站在飞机旁面带微笑摆 出造型,供记者拍照。她们深知,只有引起更 多的媒体关注,她们的飞行募捐任务才能更好 地完成。4月初,颜雅清自己的座机,由美国波 特菲尔德飞机制造公司赞助的轻型单翼机终于 到位,由美国王牌飞行员罗斯科·特纳上校亲 自驾机飞抵华盛顿机场,将飞机交给颜雅清。 该机从涂装到命名,与李霞卿的一样。从性能 上说,李霞卿的史汀生发动机比后者的更大更 强劲,并且波特菲尔德的这款飞机油箱仅为18 加仑,满载时可飞行300英里,这为颜雅清后 来在募捐飞行中的遇险埋下隐患。
此后,两人便分开,驾机开始各自的募捐 行程。颜、李二人均长期生活国外,讲得一口 流利的英语。高颜值、女飞行员,英语流利,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使她们不仅受到当地民 众的热烈欢迎,更成为各类媒体的宠儿。有关 她们飞行募捐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美国各大报刊 杂志上。
这次环美募捐飞行,燃油费用由美国的中 国之友会承担,李、颜需要负责个人费用,但 实际上她们在吃住方面基本不用自己付钱。每 到一处,茶会、宴会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些 旅馆老板也慷慨表示,欢迎她们免费入住。李 霞卿的飞行募捐一度在美国掀起“李霞卿热”, 所到之处,有的地方由美国警察驾驶摩托车保 护,盐湖城还派出十五架飞机在离城市二十分 钟航程的上空迎接,俨然是贵宾待遇。
飞行期间,李霞卿很注重自身形象。她没 有穿着油腻的飞行服,而是穿着时尚别致的休 闲服。爱达荷州的一位女记者在新闻稿中这样 描述:“这位女子穿着一条结拜的鳖皮呢便裤, 不是紧身裤,而是宽松的裤装。天然皮革的凉 鞋,灿烂的笑容,美丽的黑色双眸……”更让 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手指甲也精心修剪过, 手指甲涂上了时髦的颜色,与脚趾甲和口红的 颜色相得益彰。在没有飞行的日子里,为了筹 款,李霞卿应邀在迈阿密海滩上拍了一组写真。 照片中她只穿了一件泳衣,脚上蹬着一双鞋跟 极高的鞋子。
*颜雅清在用于募捐的飞机旁。
当李霞卿继续着环美飞行时,遭遇事故后 的颜雅清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募捐之旅。 她利用坠机事故带来的超高人气,乘坐火车继 续在美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1939年6月15日, 当李霞卿完成环美飞行回到纽约时,颜雅清前 往机场迎接。两人再次相见,不禁感慨万千。 这次环美飞行历时3个月,飞行近1万英里, 共为中国难民筹集到美金1万元,法币2万元。 比善款更重要的是,李霞卿、颜雅清用实际行 动让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领略了中国女性的坚强 和美丽。李霞卿的形象甚至以卡通人物的形象 出现在美国的泡泡糖纸上,可见其受欢迎的程 度。
李霞卿在完成环美飞行之后,又驾机飞往 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中国抗战募捐,并曾 在秘鲁驾军用飞机表演飞行,获得该国航空部 长赠与的一枚航空金质徽章。当有记者问她们 为祖国呼吁奔走的动机时,颜雅清表示,我的 祖国正遭受的苦难深深地触动着我,如果在海 外奔走呼号能为国家和同胞做点什么,那么我当竭尽所能。李霞卿的回答是“所有的中国人, 不论在国内或在世界各地,为了祖国,是很少想到危险的”“我们仅仅是做我们能够对祖国有帮助的事情。”
作者: 潘前芝
来源:《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