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改变了青海?

青海省,我国陆地面积第四大的省区,面积72万平方公里。这里有4/5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山地,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气温日差大等特点。

相较于第二阶梯的省份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的环境要严酷得多

海拔、气温、农业生产力都不能支持很多的人口▼

这个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区,本来并不适宜人类的生存,然而一种资源的富集,却让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有了文明的曙光——

水的存在,完全改变了青海的样貌。

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河,在源头也都由这样的小溪汇流而成,黄河源地区玛多花石峡

(图片@图虫·创意)▼

披舆地图上意肯

黄河不浑青海静

青海省因其高原山地广布,所以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更是星罗棋布,众多高山峰顶还有冰雪和冰川覆盖。

青海的大河与大湖,与黄河上游和青海湖最为著名

但这只是青海的一小部分,涉及流域不到青海面积的?▼

对中华文明和中南半岛上文明发展起到重要自然作用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就均发源于青海的三江源地区,从这里奔涌出的卡日曲、沱沱河和扎曲等众多源流,用她们的血液源源不断的滋养着人类文明,青海的三江源地区也由此享有“亚洲水塔”的美誉。

向黄河上游追溯,扎陵湖和鄂陵湖是两个最明显的湖泊

不过再两湖的上游还有更远更远的河流

未来黄河长度会不会再被刷新还未可知

(图片@图虫·创意)▼

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构成了青海河川径流的外流区域,并且这一区域占青海的总面积达51.8%。在青海外流区域的西北,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则是由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构成的内流区。

六大内陆水洗可以再整合为可可西里、柴达木、祁连山

哈拉湖、青海湖、茶卡盐湖这样的小盆地

也可以看做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

在青海省境内,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多达271条。这些河流,有的像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一般,在高原之上浸润出一条条河谷沃野;

湟水河谷也是青海省人口主要分布区域

省内的大城市西宁、海东等都在沿岸,下游则直通兰州

湟水沿岸,图像来自google map▼

有的则像布哈河、沙柳河和倒淌河一样,涌入青海湖庞大的湖盆之中,成就其浩淼的波澜;

周边高山上的水源聚集起来形成了浩瀚的青海湖

也使得沿青海湖一周形成了有一个人口相对较多的区域

青海湖南岸,图像来自google map▼

还有的与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类似,在干涸的戈壁之上,造就万丈盐泽的奇观。

格尔木河则是养育了一座高原之上的工业重镇

(青海很多内流河都形成了盐泽和盐矿资源)

图中左侧为格尔木河,图像来自google map▼

然而虽说青海在西北是水资源相当富集的地区,但它却受降水、地形条件影响,河流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均匀。青海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山地的迎风坡,具有多雨效应,地质水系发育也比较成熟,河网相对密集;

如青海省东北部临近甘肃的部分区域

其景观已经与印象中的高原青海完全不同

更像一个雨水丰沛的农业区

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图像来自google map▼

而青海省的西北部地区则属内陆盆地地带,深居内陆造成干旱少雨的同时,盆地的地形构造使得这里的河流发育的相对有限,而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更是出现大面积无河流的无径流区。

这里距离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只有一山之隔

也因此,青海的西北出口曾经也是丝绸之路的替代路线

青海西北部,图像来自google map▼

除了奔流的江河,青海的水资源中最具有代表的便是湖泊。

尽管身处高原,但是青海的湖泊面积却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面积约4.6万公顷的青海湖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湖泊(咸水湖),更是青海省之名的由来。

青海湖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太湖了

(图片@图虫·创意)▼

而黄河干流之上扎陵湖和鄂陵湖则以惊人的淡水储量雄居青海湖泊淡水储量之冠。

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等内流区域的湖泊尽管因干旱蒸发巨大,但是也为青海带来了丰富盐类资源。

比如已经过度开发的网红经典茶卡盐湖

(图片@图虫·创意)▼

五垒神兵下玉门

倒倾西海蹴昆仑

当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后,水在这片土地上还与大地一同演奏出了奇妙的和旋。

青海省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其海拔大多在5000米以上,这些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青海省境内的冰川面积占到了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

我国大部分冰川都在青藏高原,尤其是高原边缘

青海省的冰川主要在南北两面的

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等▼

这些冰川像一座座固体水库,哺育着从这里发源的众多大江大河。不过与青海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同的是,青海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是内流河的重要水源地。这些内流区冰川总面积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它们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青海阿尼玛卿雪山脚下

其实全球气候变化和更多的人类活动正在使中国的冰川大量消失(图片@图虫·创意)▼

而在青海水资源丰富的外流区中,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在高原东缘通过侵蚀和堆积作用,为这片高原锻造了肥沃的河谷地带。

湟水谷地是青海的最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它滋养的西宁市和海东市虽然面积只占全省的2.8%,却集中了全省64.08%的人口。这里也是青海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青海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主要为马家窑文化遗迹)和青铜文化遗迹(齐家文化、卡约文化等)大多分布于此。

湟水虽好,但土地有限,承载了大量城镇建设功能

所以大量湟水的支流被开发成一条条农业河谷

湟水支流,图像来自google map▼

河流还是这里少数民族沟通往来的重要交通线。

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的《大河家》一文曾是许多人在中学语文必学的经典阅读篇目,文中的大河家是黄河在甘青交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重要渡口,也是甘青间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交通管道。

大河家镇就在黄河边上,其上游有一段很长的峡谷地带

出了山谷,这个渡口的价值就很明显了▼

其上游的青海循化的撒拉族自元代由中亚迁来至此后,一直活跃于这一区域的黄河两岸。他们在这片汉藏杂处区域,延续了与众不同的中亚伊斯兰文化,青海的第二大清真寺——街子清真寺便位于循化。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街子清真寺(图片@图虫·创意)▼

青海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从这里奔涌出的江河一路下泄,有着较大的地势落差,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譬如在黄河上的28座水电站,便有12座在青海,像龙羊峡、李家峡等水电站都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库区。其中龙羊峡水库的最大库容达340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三大水库。这些水电站的发电量不仅能够满足600多万青海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还向西北和华中地区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电能。

龙羊峡水电站和旁边的龙羊峡镇

这种城镇跟着大型基建走的状况,在西北和青海还是很多的

图像来自google map▼

飘然乘风游九州

朅渡西海薄中土

水在满足青海传统社会生产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着青海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盐湖是一种咸化水体,通常是指湖水含盐度w(NaCleq)>3.5%(大于海水平均盐度)的湖泊。青海共有大大小小的盐湖大100多个,其中一个大一点儿的盐湖的盐就够全世界使用数十年、上百年,因而盐湖资源是青海第一大资源,位居全国第一。我国的四大盐湖,有两座便位于青海(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

除了青海湖、茶卡盐湖这样的著名湖泊

青海西部和南部分布着众多高原大湖

尤其在西部分布着众多开采价值巨大的盐湖▼

这一座座盐湖可以说是一座座资源宝库,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从盐湖中大量开采石盐、碱、芒硝和钾、锂、镁、硼、溴、硝石、石膏和医用淤泥等基本化工、农业、轻工、冶金、建筑和医疗等重要原料。

白花花的盐湖白花花的盐

西台吉乃尔湖,图像来自google map▼

盐湖中还赋存着具有工业意义的铷、铯、钨、锶、铀以及氯化钙、菱镁矿、沸石、锂蒙脱石等资源。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天然内陆盐湖,其面积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居世界第二。察尔汗盐湖盐资源总储量达500多亿吨,可供全球可供全世界60亿人口食用1000年。

察尔汗盐湖和盐工厂的规模相当巨大

池子就占了盐湖的相当比例,图像来自google map▼

在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建成投产前,依靠察尔汗盐湖盐业资源的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其国内最大的钾盐生产企业的宝座一直无人撼动。

著名的钾盐产地-罗布泊,图像来自google map▼

而青海另一知名的盐湖便是已经成为各路网红打卡圣地,有着“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茶卡盐湖是青海“工业+旅游”新型产业模式的先行实践者。凭借着其差异化的旅游资源和相比察尔汗盐湖更好的交通条件(更靠近西宁,且青藏铁路有支线通往),茶卡盐湖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西部游的热门景点。

标准打卡相框(图片@图虫·创意)▼

除了工业宝藏外,高原之水更成就了青海旅游业的重要景观。青海第一个5A景区便是我国第一大湖泊——青海湖。在这里,高原的湖水与候鸟演绎着水天胜景(青海湖鸟岛景区),与滚滚黄沙共塑着壮丽山河(青海湖沙岛景区),与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实验基地151)同呼吸共命运(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可以说是观鸟天堂了(图片@图虫·创意)▼

在察汗河,水与巉岩奇峰、石林洞穴和松涛云海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副风韵奇特的山河奇景。

在黑马河,水与雄起山峦、静谧草原和粗犷落日,共绘出一副令人折服的锦绣画卷。在哈拉湖,水与万仞雪山、荒原羚羊和蔚蓝天空,交织出一副翠液千里的天湖胜景。在坎布拉,水与丹霞峰林、佛寺塔阁和茂密森林交相辉映,演绎出一副叹为观止的瑰丽图景……

青海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图片@图虫·创意)▼

水与这片高原土地共舞的胜景说不尽道不完,在当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它更赋予了高原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稳定基础。

自然早就这里需要百万年,破坏只需要十几年

(图片@图虫·创意)▼

离开水的阿塔卡马成了世界“干极”,离开水的咸海只能任风沙和盐碱侵蚀,离开水的罗布泊只能在戈壁上刻写它悲壮的年轮。水让青海这片荒凉粗狂的高原之地,有了温润,有了细腻,有了葱郁,有了发展,有了进步。

水,这份自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资源馈赠,需要我们去共同珍视,共同保护。

作者:冷夜寒星

配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图虫·创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