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汉与罗马为古典时期东西方的两大帝国,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汉罗之间的隔空对战。本文试图对两国士兵的伙食情况做一对比。由于史料所限,汉代的资料主要依据出土的汉简。由于汉简记载的多是西北地区戍卒(边防部队)的生活,所以并不能完全对标罗马军团士兵(一线野战部队),所以只能做一大概比照,望读者留意。
主粮。谷物是罗马士兵的主要饮食来源,约占罗马军团士兵口粮的六七成。一个罗马军团士兵,每月可获得约35升谷物,平均每天1.1升,约合1.6斤。公元前三世纪后,谷物一般专指小麦,而之前用作口粮的大麦则被用来喂牲口。事实上,当时的罗马人是如此鄙视大麦,以至于军队中的一条处罚措施就是把士兵的口粮由小麦换成大麦。比如公元前34年,一支罗马部队因为在萨尔马提亚的溃逃,而被罚吃一个夏天的大麦。当然,如果粮食短缺,大麦又会成为救命稻草。凯撒被庞培切断交通线之后,就被迫让自己的部队吃大麦。
西汉时期,一名戍卒平均每月可获得约50斤谷物,平均每天约合1.5--1.6斤。汉代士卒的口粮主要包括粟、麦和穈。汉代的粟种类很多,是汉代最主要的口粮。包括粱粟、黍粟、白粟、青粟等,粟脱壳后即是小米。麦包括小麦、大麦和穬麦(青稞),前两者在破城子遗址和马圈湾遗址中都有大量发现,而穬麦(青稞)则广泛种植于酒泉、敦煌等地,是汉代西北屯戍区戍卒的主要口粮之一。穈,就是糜子,现在俗称黄米或黄小米。
肉类。罗马军团士兵的食谱中,肉类极其丰富,种类繁多。先说牛肉。牛骨几乎出现在所有罗马军事遗址中,且数量最多,这可以佐证罗马士兵对牛肉的食用情况。他们一般做牛肉汤,或者烤牛肉,或者用来炖菜,还可以腌制。史籍中也有大量关于食用牛的记载。比如公元前107年,在前往卡帕萨的路上,莫里斯的罗马军队就捕获了很多牛,以作军食。小卡图在利比亚作战时,有大量牛群随军队行动。牛等牲畜也是罗马军队战利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凯撒在征服高卢时就捕获大量的牲畜。170年,奎迪人与罗马人达成投降协议,其中一条就是前者要把大量的牛马交给罗马人。而猪肉是罗马人重要的肉食来源,尤其是腌猪肉,因其价格便宜、便于保存,成为罗马军队中最普遍的肉类食品。除此之外,猪肉还可以制成香肠和火腿食用,或者直接煮来吃。猪油可以被用来制作饼干。另外,羊肉等也在罗马军队的食谱中,不过数量最少。
肉食也是汉代戍卒食谱中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地处边地,当地畜牧业发达,牛羊肉被较多食用,比如“四月辛酉,买牛肉百斤治脯”。除此之外,鸡肉也被广泛食用,“凡鸡九十”。另外,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当时西北地区的河湖众多,鱼也是当地驻军的重要肉食来源。而且数量相当多,动辄“二百头”、“五千头”、“几千头”。
除此之外,马肉也被食用。但是马匹在当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如同后世的耕牛一样,不得随意宰杀。士卒要想食用,只能等马匹老病而死或伤残不能骑乘。而当时的戍卒们也是能吃到狗肉的。但是狗因被广泛用作警戒之用,所以也不可随便宰杀。可能最人感到意外的,就是西北地区的汉军几乎很少食用猪肉。这与当地的畜牧业有关,边地放牧马牛羊是常态,养猪很少见。除了肉之外,还有各种下水可供食用,汉简中有很多相关的简文。比如“取脾直四斛”,“胃八斤直廿四”,“肠一直廿七”,“肝一直卌二”,“胃肾十二斤直卌八”,“肺六十”等。现代人吃猪头肉,当时人吃牛头肉,有“牛头直百八十”的记载。
西汉戍卒的肉食,主要依靠自行养殖、渔猎、购买等方式获得。哨所中有专人负责“治羊圈”,推测可知当时可以养羊,同时还有养鸡的记载。肩水金关遗址的发掘报告显示,当时的遗址内“有成排的马、牛厩,猪、羊、鸡圈等十余处”,可与简文互相佐证。当时的西北地区,还有大量野马、野骆驼、野羊存在,自然就成了戍卒打牙祭的首选目标。比如汉简中就有“鹿脯”、“野羊脯”等记载,而马圈湾也出土过“黄羊夹”。事实上,当时的戍卒打猎的行为是如此普遍,以至于酒泉太守专门发布命令,“毋令卒得擅道用弩射禽兽”。而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大量渔网、网坠、织网梭,也足以证明当时捕鱼活动的兴盛。最后一类途径是购买,可能由国家支付,比如有“菜钱二百一十六,又肉钱七十”的记载。
献祭。献祭三牲给神灵,是罗马军队的一项古老传统。而献祭之后,猪牛羊肉就归士兵食用,是罗马士兵获取新鲜肉食的重要途径。公元70年,在攻克耶路撒冷之后,罗马人举行了盛大的献祭仪式。大量的牛被屠宰,在仪式结束后就入了士兵们的腹中。一份文献显示,驻扎在杜拉·犹若普斯的罗马军队,在九个月时间内,举行了24次献祭仪式,有大量牛被屠宰。至于这是他们真的敬奉神灵,还是为了打牙祭,就不得而知了。如同罗马人要靠献祭来打牙祭一样,汉代戍卒也要靠社稷、腊等节日祭祀活动来获取肉食。比如“十二月腊肉直石二斗”,“吏卒所受腊肉斤两人”。甚至因罪戍边的“驰刑徒”也会分到肉,“见吏驰刑腊用肉致斤”。
蔬菜水果。在罗马军团士兵的食谱中,蔬菜并不是很重要,但也是必不可少的。罗马人的蔬菜来源主要是豆类,包括小扁豆、豌豆等。另外像大蒜之类的调味品也被食用。罗马人还食用奶酪,由牛奶或羊奶制成,一般由士兵自己制作。因为奶酪重量轻,所以利于运输,且便于保存,所以是罗马士兵重要的营养来源。地中海地区自古以来即以橄榄油而知名,自然也在罗马士兵的食谱中。水果富含大量维生素和糖分,即可生吃,也可晒干贮藏,尤其后者,极为便利。但水果不在当时罗马军团的常规供应单上,士兵想吃的话,只能自行购买。汉代戍卒的蔬菜来源主要包括葱,韭菜,芜菁(萝卜),大荠(荠菜),葵菜(冬寒菜)。蔬菜可自行种植,比如一项条令规定,哨所内的菜园要种植“韭三畦,葵七畦,葱二畦”。这是最低规定,多多益善,“其故多过条者勿减”。
盐能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是罗马士兵最常规的食用物。盐还可医用,可用来烘焙面包。汉人也早认识到盐的重要性,所谓“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汉代戍卒每月食盐量约为360毫升,远高于现代的健康标准。但考虑到当时盐的精制程度,实际盐分摄入量应该要少得多。除了食盐之外,汉代戍卒还有其他调味品可用,如姜、芥末、豆豉、豆酱、醯(醋)等。酒类。如同中世纪一样,罗马士兵几乎把酒当水来喝。在与安条克三世的作战中,运送到罗马军队中的葡萄酒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需要很多艘货船运送。由于沿途耽搁,罗马驻军的当地人被迫提供5000桶酒来替代。罗马士兵最重要的饮品是酸酒或醋,因为含有预防坏血病的成分,成为罗马士兵的标配物品。喝法如同中世纪,掺水喝。另外驻扎在北方边境的军团也喝啤酒。
汉代社会饮酒之风颇盛,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宴饮之时都少不了酒。出土的汉简中有大量戍卒饮酒的记录,比如几个戍卒“四人同饮”;或者到别的哨所聚会,“私去署之它亭聚会奉饮”,可与汉代饮酒风气相呼应。事实上,与现在一样,喝酒误事的也不在少数。比如一位边吏“坐劳边使者过郡饮適盐卌石输官”,因为工作时喝酒,被巡视组抓包,被罚向政府缴纳四十石盐。与现在一样,当时边郡请客吃饭,也会说一些客套话,比如“伏地再拜伏地请具酒少酒少且具拜”等。其中的“具酒少”,就相当于现在的“略备薄酒”。酒的来源主要分为购买与自酿两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自酿。汉简中有大量带有“麹”的简文,“麹”通曲,即酒曲,是酿酒的原料。比如“出麹三石,以治酒之酿”,“凡酒廿,其二石受县,十八石置所自治酒”等,可以佐证戍卒们是不缺酒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超重装轻骑兵,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