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教会我们的6个人生道理是什么?

有个朋友告诉我,近半年来她最崩溃的一件事,不是方案被打回来几十次,也不是被公司裁员,而是凌晨2点发烧,自己打车去看完急诊,挂完点滴回家。“三年了,我以为我早就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却还是在某些时刻感到孤立无助。”

相似的经历也发生在好几个朋友身上。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个人生活。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在中国,目前已有超过7700万独居者,独居逐渐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社会现实。

独居似乎总被打上一些固化的标签。有人将他们阐述为空巢青年,站在一种“问题”,“解救”的视角上,围绕孤独和隔离去描述。也有人把独居视作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宣扬一个人也要好好疼爱自己,偶尔显露出自我感动的鸡汤感。

实际上,独居只是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一种让我们拥有更多与自我相处时间的选择,也因此,增加了更多情绪体验和人生探索。那么,真实的独居生活是什么样子?每一个选择了独自生活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和几位独居者聊了聊这个话题。

        01.

“所有美好的想象,都建立在自律之上”

去年六月份,我正式从学校收拾东西滚蛋。虽然对大学生活有万般不舍,但一手拿着心仪的offer,一边已经租好了自己住的新房子(即便只是40平不到的一室户),我还是对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充满了向往。

起初,我把一个人的生活规划的特别美好。每天早起做健康早餐,开启一天的元气生活,要定期看书充电,不会再受旁人干扰,在家里买了一大堆健身器材,八块腹肌一定是指日可待,下班后还可以去楼下超市买新鲜的食材,做一顿大餐犒劳自己。终于可以远离拥挤的八人宿舍,再也不用忍受男生宿舍“奇怪”的味道,想想都可以笑出声。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上班,真正开启了独居生活以后,我发现,这些事情都淹没在了繁忙,疲惫和懒惰中。我想象中自律健康的独居生活,在现实中变成了快乐肥宅和自由放纵。

早上为了多睡一分钟总是匆匆出门,用1.5倍的速度跑去地铁站,自己做早餐从没实现过,都是在公司楼下便利店解决。下班回家一躺,哪还有力气做饭,都是外卖养活自己。更别提运动,唯一支持我坐起来的事情大概是打游戏而已。因为没人管,衣服堆好几个礼拜不洗都是常态,反正也没有人会嫌弃。

宅家一时爽,一直宅,一直爽,到今年一年多的时间,八块腹肌的影子都没看到,倒是长出一圈小肚子(叹气),真的是逐渐走向中年油腻的道路。

我的flag算是彻底倒下了,其实所有美好生活的幻想,都建立在自律之上,而独居更是加剧了这个挑战。在一个人的生活里,你可以享受一个人的便利,也需要对抗一个人的懒惰,如若你只有计划和想象,那么生活很可能就会冲向另一个极端。
        02.

“有一种成长,是从琐碎中了解生活的本质”

我工作后一直都住在家里,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如果不是因为换工作搬到另一个城市一个人住,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真实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琐碎的多。

在这个不大的空间之内,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自己负责。找房就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需要考虑交通枢纽,计算通勤时间,农贸超市商场等配套设施的情况,然后房子的年份,朝向,付押方式,价格比较等等。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不是,租好房子后才开启了正式打怪之路,办网,定期囤生活用品,换床单晒被子,置办药品,通下水道,拖地擦窗户,缴水电煤气费用……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完全就像一个新世界,是和父母居住时从来没有注意到过的问题。

我一方面哀叹着生活不易,另一方面也真的切实体会到父母辛苦,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似乎“理所应当”的为我们,为这个家庭付出着。这些事情因为太过琐碎所以被忽略,可一旦它们叠加在一起,周而复始,那也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

虽然一个人生活很辛苦,我也庆幸自己“被迫习得”了各种技能,让我慢慢的接触到真实生活的全貌。也许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段独居的生活,它或许不需要太长,只是足够让你理解生活的繁琐和辛苦,学会对家人的感恩,以及在往后岁月里,和另一个人共同生活的包容和底气。        03.

“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势必会承受孤独”

五年的时间里我换过三次房子。最早是和室友合住(一个房间两张床),然后合租,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到现在,终于有能力搬到一室户一个人住。实现了空间自由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生活上有了很多切实的便利,早上上班再也不用争抢卫生间,晚归再也不必担心吵到别人,朋友可以随时叫来家里做客,大家一起做饭喝酒聊天,夜深了就全倒在客厅睡觉,不用赶着回家。

除此之外,心理上也感到自在了很多,有时候在家里可能什么都不做,但总觉得在一个只有我的空间里,可以完全的卸下防备,放松休息(发呆都更加神清气爽)。

只是,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这样的生活里,我竟然也会感受到越来越深的孤独。没有了室友的吵闹,屋子安静久了也会觉得冷清,甚至有些寂寥的可怕。生活里平常的苦闷和快乐都无处诉说,做的饭总是吃不完倒掉,可郁闷的是,就连点个奶茶都得两杯起送。

我一个人在北京,没有家人也没什么朋友,一个人住更是将漂泊的孤寂感放大了数倍。曾经无比向往有一个独立空间的我,有时候也会希望家里多一个人,也能感觉到一丝宽慰。

也许本来就没有一种生活是绝对的,自由与孤独如同双生,耀眼的阳光下总有斑驳的阴影,可是,既然享有了前者的欢愉,我们也要有承担后者的勇气,世间之事,如此而已。
        04.

“独居是一场完美的身心疗慰”

我曾经觉得独居特别惨,尤其是一个人,性别女,坐标国外。但是当我再倒回去看那段日子的时候,却发现那段独居的生活,其实是我久未觉察的宝藏。

在国外生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药难买,去医院又听不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个爱好躺尸的我竟然也会强迫自己开始健身锻炼。

在外面吃饭是很贵的,我大部分时间都闷在家里自己琢磨菜谱,倒是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大概因为运动且吃的健康,感觉身体比出国前,明显好了不少,甚至连我严重的神经衰弱也逐步得到了改善。

不仅是身体的好转,内心也因为长久的独处变得越发坚韧强大。我住的地方是大农村(笑称),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学习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相处。我在家里腾出了一个阳光晒得到的角落,没事就窝在那里看书走神,或是去草场散步,远郊的污染很少,晚间能看到明亮的星星。

从以前复杂的人际中抽离出来,反而可以有更深度和专注的思考,也更贴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日子虽然过的清淡,却也少了各种杂扰烦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

也许是独居的环境,让我真正学会了爱自己,从身体到心理,都变得健康,踏实,稳定。人的生活和情绪,如果寄托于外界刺激,随时都可能感到慌乱无助,而你要做的,是花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简单的一呼一吸之间,也有澎湃的力量。而当一个人也能活的健康满足,并因此感到内心丰盈的喜悦时,世间的一切他都无所畏惧了。
        05.

“最亲密的人之间,也需要距离构筑幻想”

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半年里,我们争吵不断,甚至已经到了彼此厌烦的地步。有时候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差异,比如饮食,作息的不同会引发争执,还有的时候是因为观念不合,絮絮叨叨的催婚,劝我考公这些话听的耳朵都要起茧。总之,只要回家,就觉得压抑。

忍受了半年后,我终于下定决心搬出去住了。为这事没少吵架,因为我租的地方离家其实很近,大人觉得就是在花冤枉钱。可对我来说,搬出去不是为了彻底远离他们,只是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有自己的空间。

日子真的清净了很多,没了吵架和念叨,心情也不像以前那么烦躁。生物钟和习惯都按照自己的来,累了就玩,困了就睡,饿了就吃,也许有时候确实不太健康(我承认),但别提有多自在了。

而且不在一起生活后,反而会彼此惦记,距离产生美嘛。所以我一般周末会回一次家,大家相聚的时间少了,也变得格外珍惜,我和爸妈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不少。

很多人都被教育说沟通,理解不同代际之间的矛盾,可我觉得这种年代的鸿沟本就难以消弭。与其大家互相强忍着生活,倒不如保持合适的距离,不仅避免冲突恶化,也可以让彼此的连结更显珍贵。亲情需要守护,但它更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来守护。
        06.

“做任何决定之前,请一定优先考虑安全”

我是一个蛮看重生活品质的人,房子对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还承载了大部分闲暇时间,所以在找房子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居室。虽然房租会贵很多,却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满足我对生活大部分的想象。

但后来我才发觉,这个想法还是太年轻。只考虑到了舒适的层面,却忽略了独居本身的危险,尤其对女生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隐患。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些可怕的事,最严重的一次是加班晚了回家被人尾随,一直被跟着进了小区。我吓得够呛,一路跑上楼进家门反锁,对方竟然还试图开门,最后硬敲了几下没反应才消停。第二天我打电话给朋友,确认了门口没人才敢出门。

女生一个人住,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一方面要注意预防,另一方面就是多积累自卫技巧。比如外卖来的时候,可以空喊一声“老公外卖到了”,伪装成家里有其他男性在,夜归的时候最好有朋友陪同,如果没有也可以装作打电话,有时间可以学点简单的擒拿招式,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能就会成为你的护身符。

不过,最好的方式还是减少危险的存在,尽量不要让陌生人知道你一个人住以及你的住处,也不要太晚独自回家。

确实,住在自己打造的小窝里,可以很好的休整并且重新获得能量,但是在这之前,规避不安全因素,学会自我保护才是长久享受独居优益的保障。灾祸也许是命运,我们无法避免,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减少遇见它的风险。


作者说: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社会形容为差序格局,不同于西方社会有如捆柴式的团体格局,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发散出去,愈推愈薄,不同核心的波纹彼此触及形成新的关系。

但独居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格局。它意味着个体从血缘和地缘的连结中抽离出来,重新塑造自身价值,追求理想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弱化了传统社会中,个体和家庭结构,亲属关系的彼此依附,换句话说,我们更加“任性”,但也更加勇敢,并且充满了可能性。

其实,无论你选择群居还是独居,独处都是一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这是个体情绪发展成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一个人能否享受独处,取决于ta与ta内部客体的关系,以及ta对自己内在关系的信心。内在关系能够给ta带来生存的满足感,因此他才能在外部客体/刺激缺失的情况下,暂时地、满足地休息。

幸福人生的核心都是找寻到真正的自己,坚守它,拥抱它。我可以在喧嚣中沉寂,也可以在独自一人的生活里盛放。

以上。

KY作者 / 47

编辑 / KY主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