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军中,有一款造型特殊的步兵武器。远看,射手拿着的像是一把狙击步枪,近看,这名“步枪手”射出的,却是滚滚的烈焰。这就是ROKS型火焰喷射器。它,也是二战苏军精锐——战斗工兵中必不可少的破敌利器。
▲摄于芬兰米克利(Mikkleli)步兵武器博物馆中的ROKS-2型火焰喷射器。缴获自“冬季战争”时期。
那么,为何一款喷火器,要设计的像一款步枪呢?众所周知,喷火兵在各军当中都是个高危兵种。一旦这些身背罐子的“杀手”出现在战场,那么,无论是狙击手还是机枪手,都会优先集火这些行动缓慢,但近距离拥有恐怖杀伤的“噩梦”。为此,苏军技术部门自1935年起,在沙俄时代的“T”型喷火器基础上,开发出ROKS系列喷火器,并一直沿用至二战结束。ROKS系列喷火器从远处看,好似一支苏军当时普遍装备的莫辛-纳甘栓动步枪。而它的燃料/气体罐通通被隐藏在类似背包的金属板外铸件下。要发射ROKS系列喷火器,则需要使用特制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作为助推。
▲ROKS-2型喷火器结构示意图,包括喷枪本体、燃料罐、气阀、燃料管、油罐等部件,与当时的莫辛-纳甘步枪极为相似。
▲身背ROKS系列喷火器,正准备发起攻势的苏军战斗工兵。
战事焦灼,前线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而喷火器作为一款工兵必备的装备,同样如此。为此,新式的ROKS-3应运而生。与前代ROKS-2相比,ROKS-3取消了类似背包式的设计,减轻了射手的重量,使其更便于机动。这两款喷火器,都可携带约9升(2.4加仑)的燃料,内有11,500千帕加压的氮气供燃烧。在理想情况下,ROKS-2/3型喷火器的最大射程可达45米。ROKS-2型喷火器在库尔斯克会战的首日中,表现尚佳。自此之后,它与其他衍生喷火器材伴随着苏联红军官兵,一路杀进了德国本土。柏林、布达佩斯、维也纳、柯尼斯堡……诸多大型会战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ROKS-3型喷火器结构示意图。可见比起ROKS-2,要简化了不少。
作为交战国之一,芬兰人也曾缴获过部分ROKS-2型喷火器。并将其命名为“liekinheitin M/41”型喷火器,配发给己方的工兵部队使用。在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中,芬军工兵常以两人为小组,使用这些“俄国造”渗透进苏军后方,对其展开破坏。不过就总体而言,喷火器这一技术装备,在芬军中还是比较少见的。除了芬军以外,有资料显示,朝鲜军队也曾使用过ROKS系列喷火器(多数为ROKS-3型)
▲身背ROKS-2型喷火器的芬军官兵。
▲手持ROKS-3型喷火器的苏军工兵正面对镜头,露出笑容。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作者哈克。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