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救人性命”,为什么青蒿素的发现值得诺贝尔奖,而中药里奉为瑰宝,可以强身健体,“起死回生”的人参却得不到国际认可呢?
按理说,中医几千年的传承,靠人参救活的性命肯定比青蒿素多得多才对啊。
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分两步来走:
第一
动植物的确是一个天然的宝库,每种动植物体内都含有非常多的化学物质,除了基本的蛋白质、糖和脂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分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性成分”。
比如黄花蒿里含有“青蒿素”,人参里含有“人参皂苷”,灵芝里含有一些植物多糖……
这些“活性成分”一般都是动植物本身新陈代谢的需要。其中有一些能够被人体吸收,并对人体产生影响,有的能缓解病痛,有的会伤肝毁肾,这就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的原理了。
用来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
可是呢,这世上可没有哪种生物是大自然专门馈赠给人类做药用的,你不能指望“药用植物”全身都是药。
事实上,能够对人体产生影响的这些活性成分在天然动植物里面的含量都是极低的。
以青蒿素为例,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平均为千分之七到千分之八,换算过来不到1%。而这,在中草药的活性成分里已经算是非常高的含量了。
即使是这样,只要将黄花蒿拿到热水里煎成药,这点可怜的青蒿素也都损失殆尽了。
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天然植物是复杂的生命体,绝不会只含有一种活性成分,也不会只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
例如,草乌、川乌等被用作中药的植物里就含有“乌头碱”这种神经毒性物质。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直接以植物体来入药,就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此:草药中的确含有多种具备药用价值的成分,但是按照传统的“煎草为药”的方式,能够获得的有效成分是非常少的,而且还有可能“附赠”一些你绝不想要的有毒成分。
屠呦呦获奖不是因为发现“黄花蒿”这种植物可以治疟疾,而是发现其中含有的“青蒿素”这种活性成分可以治疟疾,这是本质上的进步。
“煎草为药”完全是古代没有分离提纯技术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中国古人这么做,韩国、印度的古人这么做,欧洲的古人也这么做。
这不是什么中医药,这是“古代医药学”。
屠呦呦的工作环境里并没有药杵,陶罐,杆秤这些中药铺子里的用具。
第二
仅仅是将植物里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这还远远不能成为药品。在严谨、负责任的医学体系里,要用一种物质来治病,我们需要搞清楚这种物质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多少量能起作用,会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如果屠呦呦只是从草药里分离出了青蒿素,那她只能算一个优秀的实验员,正是她随后所做的药理学、毒理学实验,
搞清楚了青蒿素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这才让青蒿素真正成为一种药品,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成果。
人参里的活性成分叫“人参皂苷”,这类活性物质早就分离提纯出来了。然而——
这种物质和《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补五脏,轻身延年”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不要提“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了。
部分研究显示,在体外癌细胞培养实验中,人参皂苷rh2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但在临床实验中并没有确切疗效。
也因此,人参在民间仍然是名贵的保健品,但在现代医药学领域,并没有什么地位。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成员Hans在发布会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项颁给被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今天我们能够将这种新药推广到全世界,这是本届奖项的意义。
因此你可以说受到了传统医学“启发”,但这个奖项并不是给传统医学的。
作者:项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