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起于何时,发源于何地,我是不知道的。但“捡漏”一词却十分流行于当下、风靡于全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刘春霖小楷所书的《圣教序》
咸丰元宝 当千 雕母币
现在,中国经济怎么说都应该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了,能否创造历史上又一个高点上的辉煌,也是可以有预期的。先开始的是股票火,跟上来的是楼市火,现在轮到古玩了。“盛世典藏”,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进步的一个实物证明。跑古玩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各怀心机的人,到古玩市场免不了都揣上一棵“捡漏”的心,也是可以让人理解的。
齐家文化双扳罐 夹砂红陶质地
从词义上看“捡漏”不是贬义的,也不能说上褒义的。在于买家方面把占了便宜捣了巧,往往会被说成“捡漏”,这其中多少也带上去了一些“卖乖”的色相,“俗”的成分一定是不少的。所谓的“漏”,是来自于“卖家”的。
齐家文化石璧
一般的“捡漏”有以下几种情况:货主急于用钱,不得不“漏”,不低价细语,买家绝对是板起面孔训人的,嘴里说着不好,心里暗自高兴,直到把价压到最低后成交,背后向人们炫耀说“捡漏”。在笔者看来这种“捡漏”最属可恶,实乃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其性质与强盗无疑,怎么能说成是“捡漏”呢?
齐家文化 双联罐
卖家不识货品的真正价值,很有可能把清三代官窑的贡品,当成后仿的出售,价格当然是低廉的,能“捡”到此类的“漏”,这需要买家有深厚的学识再加上一双能够便是“新”“老”的火眼金睛才行。这种捡漏更像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读书三境界中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这种捡漏才是最有趣味的捡漏。
齐家文化 陶丸
当然还有一种“漏”,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不是行家里手的人是断然不可能完成的,军事上的术语叫“诱敌深入”。先是把真家伙低价卖给你,并表现出千恩万谢的姿态,让你有“捡漏”的感觉,这一招不赢你的银子,可以赢得你的好感和信任,至于以后,你出再高的价,怕都不会卖到真品了。这一招叫做“做漏”。便宜底下是个当,“捡漏”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这种“做漏”的灵感在笔者想来,大概是来自于古时候的一个故事《塞翁失马》,有道是:“塞翁失马,焉得非福”?
联布“四布当釿”·战国
每个人都想着“捡漏”,古玩界真有这么多“漏”可捡?套用一句社会上较为流行的话:“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叫什么经济,每个人都会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提醒大家注意“市场”这两个字。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要有潜在的市场,就有潜在的客户群体,于是也就有为之而对应的商品存在。就说“捡漏”,每个人都想“捡漏”,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拥有众多的客户,需求也就不会少。你看见过一窝窝嗷嗷待哺的雏燕吧,张着嘴等待娘来喂食。这个场景很象“捡”和“漏”者双方,有的时候表现为“捡”者为雏燕,“漏”者是娘,有的时候恰恰相反。“捡”者为买家,买家多认为自己是专家,殊不知,作为“漏”者的卖家,水平往往是高出买家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何况又有高科技的造假手法,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可以说防不胜防。“漏”自然就会和上当受骗相提并论。
唐,长沙窑褐蓝彩荷纹罐(扬州博物馆藏)
在讲完这一些列的理论知识后,我今天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捡漏”实事,笔者是一个喜好收藏的九五后,但是收藏的眼力的玩收藏的时间却不算太短,前前后后大约有五年的时间,并且一直致力于文物类节目的制作,能够很轻松地接触到馆藏文物,能够联系到很多文博界以及收藏圈里边的“大佬”,耳濡目染在古玩收藏方面便有了别人数十年都积累不了的知识。当然收藏似海,以我的微薄的阅历和粗浅的知识很难穷尽其中的奥义。而我今天讲的这个“捡漏”的故事之中知识其实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我把这次“捡漏”归结为运气好和有“贵人”相助。
精选正草圣教序 书籍封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前不久,属突发事件。事之缘起大概如下,我的高朋马君,某日从天水至张家川县为其亲友结婚道贺,马君甚好古,于是抽闲前往当地古玩市场,在市场上盘桓良久,终立足于一卖老眼镜的摊位前,淘得一上铸瑞兽的铜铃铛,于是便拍照与我交流铃铛之年代以及真伪,因拍照时无意间将旁边几本古书拍入镜中。然,拍着无意,看着有心,收藏的直觉告诉我这基本古书肯定是真品。于是便请马君详细拍摄几张照片。
刘春霖小楷所书的《圣教序》
看到马君传过来的照片之后,我很是欣喜,因为用我粗浅的收藏知识判别到此书绝对是行里面所说的“傻开门”。但因为上班的缘故,所以我没有再做深入的考究其作者,第一天就这样草草收场。翌日,恰逢周六,闲来无事便开始与我所认识的专家学者讨论书籍笔体、落款相关问题,几经查证之后,最后大家一直认为此本古书属于末代状元刘春霖和当时的书法家杨大中先生的合本。
杨大中正草所书怀仁和尚集字《圣教序》
得知此书属于真迹后,我便立刻与马君联系,但不凑巧的是马君已经回到了天水家中,而我从兰州过去的话高铁已经没有了,火车和大巴车时间太长怕是来不及。与马君商量后,马君决定再往张家川收购此书,于是马君便乘坐出租车前往张家川,到市场时已经四点一刻,摊主俨然已经收摊,经打听马君得到了摊主的电话号码,但并不凑巧,因为摊主是“行商”而非“坐商”,他第二天要前去赶平凉的古玩会,万般无奈只得在微信上进行交易,马君也只得败兴而归。
杨大中正草所书怀仁和尚集字《圣教序》
但,故事并没有因此终止,在微信交易完成后,本来已经说好第二天就将书籍用顺丰发往兰州,可是摊主因为生意比较忙的原因错过了顺丰营业的时间,于是摊主说等他到下一站山东之后再给我发货。做收藏的人但凡自认为捡到了“漏”其内心对这个物件是极为在意的,我也如是一样,马君更是如此。并且除此之外,我们共同担心的是怕这本书被“掉包”,亦或是对方拉黑我们的微信单方面取消交易,使得我们钱货两空。
落款为刘春霖的字润琴及其墨印印章
在这种顾虑下马君告诉我可以联系在平凉信得过的朋友去取这本书,于是我们各自找在当地的朋友,可是当时已经是晚上8点半左右联系到的朋友都已经下班回家了,并且离摊主所住的地方比较远均遭婉拒,马君那边联系到的亲戚也因为某些原因突然变卦(最后,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事情到这个节骨眼上真的很是令人焦灼,我开始在微信里疯狂地找注册地是平凉的朋友,不经意间找到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当我看到她在平凉工作时,我像是一个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人,立马给她发去了信息,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正在加班,于是她让她的男朋友帮我去取,她的男友到目的地与摊主见面之后第一时间给我打来了视频电话,在视频中正是那本清末状元刘春霖与当时的书法家杨大中先生的那个合本。
正草落款为杨大中 时间为1939年
第二天早上,我的初中同学就把这本古书精心的包装之后给我寄了过来。次日,我在中午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后,“疯子”一般的来到了快递提取点取货,然后第一时间拆开,当我拿到这本古书时当时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的身体已经开始微微颤抖,这种激动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体会到这种几经波折后的喜悦了。
杨大中正草所书怀仁和尚集字《圣教序》
总之,笔者在此用这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来提示广大收藏爱好者不要轻言“捡漏”。因为凡事和经济利益沾上关系,人们就会倍加小心的对待,特别象古玩这样的特殊商品,其价值是难以约定的,毛主席说过“可上九天揽日,可下五洋捉鳖”,用这个来形容古玩的价格还算是恰如其分的。所以“捡漏”人所欲也,“造漏”亦人所欲也,这是一把双刃的宝剑。对“捡漏”双手都是怒目圆睁的,看谁的眼睛更亮一些,看谁的手段更加高明一些。
杨大中正草所书怀仁和尚集字《圣教序》
话说得太过了,就要往回来说,“捡漏”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人们既然说出来这两个字就说明有这一现象的存在。我在各式各样的古玩书籍上也看到过一些经典传世的“捡漏”佳话,很有传奇色彩。梦想自己也能成为类似的“武林高手”。于是就刻苦学习,然后去古玩市场上小试身手。这么多年过来了,所感悟出来的经验很多。值得告诉大家的是:“古玩有风险,捡漏需谨慎”;“漏”是捡来的,不是刻意为之的;在你熟悉、了解、掌握、有过研究、亲身实践的行当,才有可能捡到真“漏”。否则,你就会被卖家“捡漏”。
收藏者总是在文化与艺术之间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