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人最会喝酒?拥有7000首酒诗的唐朝也只能靠后

在各位爱卿眼中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人最会喝酒呢?

明朝人做酒喝酒有多流行呢?

首先,酒馆就遍地开花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

在南京城内建造十座酒楼

后来增至十六座,简称“十六楼”

命工部建十酒楼于江东门外……上大悦——《万历野获编补遗》

嘉靖年间,就有人感叹道

今千乘之国,以及十室之邑

无处不有酒肆

酒店的设置

那是比现在的五星级酒店

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在明代杭州的酒楼就设置了这些东西

有了酒店,相应的酒帘、酒旗就得十分讲究

酒帘上的字写得好

那还有可能“天降老爸”

明初政治家姚广孝

就因为一个偶然机会

对酒帘上的字十分欣赏

因此收养了写字的少年做儿子

少年因此成为官二代

(姚广孝)见一酒帘书字奇伟……喜惬遂以为子——《万历野获编补遗》

在明朝,有些酒还是身份与荣耀的象征

因此,有些酒喝起来就很有“门槛”了

在朝廷里,有两个部门专门造酒

分别是光禄寺和御酒房

除了宫廷官方以及酒商制作外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酿造一些酒

一些人家还会出自己的

“限定版”酒类,绝不通版

不是亲戚好基友?

sorry,你可能就一辈子都喝不到

明朝写过著名戏剧《玉簪记》的学者高濂

就曾经在《遵生八笺》中

特!地!声!明!

此皆山人家养生之酒,非甜即药

与常品迥异,豪饮者勿共语也

就是说,我的酒是神仙般的酒

不是那些爱大喝大饮的人所能欣赏的

并且,他的酒自产自销

即使是自家亲戚朋友,那也不能白给

要出钱买的

大家都知道古代文人

喝酒总是特别“骚”,爱玩一些游戏

比如斗酒行酒令,曲水流觞

拆白道字、顶针续麻等

*拆白道字:把一个字拆开,使成一句话。如:“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 拆开的字合并起来是“好”、“闷”两字”

*顶针续麻:类似于成语接龙

明朝人那么会喝酒

怎么能够忽略酒文化这些乐趣呢?

他们当然也继承了这些玩法

并且难度大有提升

有一次,八卦小能手冯梦龙

就跟基友在晚上喝酒

他们以四书句配药名为令

也就是一个人说出四书里的句子

另一个人要说出药名,两者的意思要类似

游戏这么难,就必须要有游戏攻略了

比如明朝就出现了

《安雅堂酒令》《觞政》

《醉乡酒令》《嘉宾心令》等等书籍

教人们熟悉规则和知识

明朝人越爱喝酒、越会玩

就越不能忽略他们对酒的制作和研究

先从器具上来说

明朝喝酒器具使用越来越专门化

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牛

单从瓷器来说

除了常用的杯、碗、壶、盏、盅外

还有僧帽壶、方流执壶等

更别谈还有玻璃瓶出现

明朝的酒类至少有50多种

比如荔枝酒、碧香酒、五香烧酒等

但要说最特别的就是“姚子雪曲”了!

当时人们为了把粮食酿酒的风味

发挥到极致

先是从先人那里获取经验

“老夫止酒十五年矣……因复止酒。”

——黄庭坚《醉落魄》

学过生物的爱卿们都懂

酒发酵就离不开酵母细菌

然而泱泱中华大地上

就有一个神奇的地方

大量适合酿出与众不同酒的微生物

在这里共生共存

(也就是酒窖的关键所在)

这个地方就是

四川南缘(今宜宾)

能够品尝到这里的美酒

你们的生活也是太666了吧!

既然酿酒需要这些微生物

那假如把宜宾的泥土和微生物迁移了

还能不能产生这种酒呢?

上世纪,日本人曾经费尽心思

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分析了宜宾窖池泥土的成分

想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窖池

无论试了多少次

都失败了

日本人用最先进的科技

都无法复制过去

可见这种微生物生存的条件是有多么严苛

虽然600多年里沧海桑田

中国的气候、地质变化很大

要同爱卿们说的是:

历经651年岁月洗礼

存活至今的古窖泥

更是成为国家博物馆中价比黄金

馆藏唯一的“活文物”

明初古窖池也奇迹般的留存下来

甚至没有一天停止过酿酒发酵

传世佳酿五粮液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