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108将的成分颇为复杂多元,有一两个道士和尚的装点让梁山更为好看。其中的公孙胜作为道士,原本应该潜心修道,以成仙为己任。但是他却凡心不死,步入江湖,更甚的是竟然落草梁山。这与一个世外之人的修养大相径庭,又是为什么呢?
为不义之财而来
公孙胜的第一次出场很有趣。他主动来找晁盖,提供打劫生辰纲的详细情报。可是却被晁盖的庄客三次阻挡,以为是来化斋讨米的。最后不得不动手打翻十几个庄客,这才惊动晁盖亲自接见。
梁中书孝敬老丈人的生日礼物还没送出,消息就已经传遍江湖,赚无数绿林好汉口水。先是刘唐主动将“一套富贵说于哥哥(晁盖)”。然后道士公孙胜又上门找晁盖共谋打劫事宜。一个远离红尘的道士却一心惦记着钱财,不管这笔钱是否为“不义”,其实都很可笑。公孙胜更是提供了有价值情报,诸如运送路线等,完成了打劫策划案的关键部分,美其名曰:七星聚义。
道士公孙胜的出场就是为了参与一场犯罪活动。为此,他跟着晁盖等人开始亡命之旅,躲避官府追捕。在与何观察相斗过程中,公孙胜第一次展示了他的专业技能:施法。只见“飞沙走石,卷水摇天。黑漫漫堆起乌云,昏邓邓催来急雨。……那一阵怪风从背后吹将来,吹得众人掩面大惊,只叫得苦,把那缆船索都刮断了。”在这场打斗中,公孙胜完胜众官兵,让犯罪团伙安全抵达梁山泊。
之后便发生了林冲火拼王伦,晁盖获取梁山泊山寨寨主宝座,公孙胜被确立为梁山第三把手。至此,公孙胜完成了道士向强人的“完美”过渡。
他的这种选择让人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放着“神仙”不当而要当“强盗”?其实,这只不过是公孙胜普通的济世思想而已。古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修齐治平”,公孙胜虽是道士但他仍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他所处之世并不太平,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所以他自觉自愿与紫陌红尘保持联系。他实现“济世”理想并未打算通过仕途(由道士到官员跨度很大),而是选择了加入绿林。
因不喜欢的人而离去
当晁盖入主梁山后,公孙胜紧随其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现实与初心渐行渐远。公孙胜以前对晁盖并不了解,只闻知道这是个仗义疏财的江湖豪杰。的确,晁盖具有豪杰气象,但他并非圣贤,缺乏纯正的、明确的理想抱负,更没有做大事的谋略与胆识。二把手吴用更是个心术不正、手段不择的人。
如果说当初公孙胜兴致勃勃参与打劫生辰纲是为夺取贪官不义之财来济世,然而现实却是,这收拾起来的五七担金银不过成了晁盖等人做强盗的资本,并没有拿出半分来周济穷人。公孙胜的革命理想随之破灭。
当宋江入伙梁山并且成为班子二把手后,他所带来的一干信徒更是与公孙胜为人处事的原则偏离甚远。宋江的铁杆打手李逵不过是个杀人狂,后来借罗真人施法给了他一些苦头吃,也算是对李逵的一次小小的敲打。面对不同道的领导和不入眼的同僚们,公孙胜只能选择离开。于是他借口家中老母需要供养,回了蓟州老家。
为兄弟情分再次出山
梁山人马在救柴进打高唐州时,难敌高廉的道法,宋江遂派戴宗和李逵去蓟州找公孙胜施援手。
戴、李都是宋江的铁杆班底,请公孙胜时一口一个“哥哥在彼一日,如度一年”,急不可待。公孙胜以师傅不放做推辞。书中写道:“罗真人道:‘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戴宗再拜道:‘容乞暂请公孙先生下山,破了高廉,便送还山。’罗真人道:‘二位不知:此非出家人闲管之事。汝等自下山去商议。’”
罗真人这段话很耐寻味。“吾弟子既脱火坑”,那么这个“火坑”就是指梁山。是罗真人不出门便推知梁山为火坑?还是公孙胜给师傅汇报说梁山是“火坑”?这就不得而知了。关键是,你们那边火烧眉毛的事对于我们修道之人来说都是不归我们管的“闲事”。最后罗真人答应放公孙胜下山,并传授了“五雷天罡正法”以破高廉,还送了八个字的警诫:“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个字是为公孙胜再次离开埋下伏笔,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借口。
后来在打败王庆,返回汴京途中,公孙胜辞别宋江等众人就是以此为借口。
“‘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
他对公孙胜的离去是不情愿的,但又无奈,所以说了一番酸酸的文人话语:“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吾虽不敢负汝前言,心中岂忍分别?”
这和断臂武松辞别时,宋江只是说了冷冷的四个字“任从你心”云泥之别。因为公孙胜还有利用价值,还可以帮助自己建功立业,而武松成了废人,能滚多远滚多远吧。
公孙胜离开时“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而前些天他还是那个坐在销金伞下、骑在锦鞍骏马上,“星冠鹤氅”的英雄。
绚烂归于平淡,英雄选择了急流勇退,这就是智慧!
文:刘樱姝
参考文献:《水浒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