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回国,是如何走过帕米尔高原之路?

玄奘的帕米尔高原之路    

在经历过十几年、数万里的传奇旅程后.回国之时。已过不惑之年的玄奘归心似箭。直接北上.翻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沿丝绸之路南道的莎车、于阗东归长安。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一名中年僧人满载着经书,从天竺(今印度)踏上回国之路。这位16年前“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九死一生,西天取经的僧人,如今已经成为名震五天竺(古代印度的区域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五大部分)的大师,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他叫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也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是文弱书生,缺乏主见,甚至善恶不分,若没有三个徒弟降妖除魔,保驾护航,几乎寸步难行。

真实的历史,画风完全不一样。在18年纵横数万里的传奇旅程中,玄奘一人身兼了数个角色:信仰坚定的求法者、体格强健的“钢铁侠”、出生入死的探险家、记录精准的地理家、震惊天竺的“留学生”、谈笑风生的活动家、见微知著的观察家、学贯中西的翻译家……后世无数的探险家、考古学者都是玄奘的“铁粉”。日本曾经感叹,唯有中华才能产生玄奘这等不世出的人物。鲁迅赞其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玄奘当年偷渡出国时走丝绸之路北线绕道中亚,先向西,经今天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再南下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至印度,在地图上逆时针画出一个两万多公里的“右勾拳”。回国的时候,已过不惑之年的玄奘归心似箭,选择直接北上,翻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沿丝绸之路南道的莎车、于阗诸国东归长安。

帕米尔高原:绕不开的“亚洲十字路口”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中国最西端的边陲之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片横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的土地,是神秘又难涉足的边境地区。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天山、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著名的山脉在此汇集碰头,形成亚洲“山结”。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片平均海拔4000米一7000多米的高原却是“亚洲的十字路口”,往西通往中亚至欧洲,往南直下印度次大陆,往东北可前往中国。

帕米尔(Pamirs)在当地话中意思是“山间谷地”,在众多海拔六七千米的雪山群中,大小河流冲刷形成了许多海拔三四千米的平缓U型河谷,其中较大的8个谷地被称为“8个帕米尔”,这些自然通道也是突破高山阻隔的文明通道。千百年来,敢于冒险的商旅不断探寻翻越雪山的垭口,沿着河谷前行,逐渐在群山间踏出一条条蜿蜒的丝绸之路,串起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山口、通道与古国。

摊开地图,可以看到帕米尔南北走向雪山群间以“×”为标记的各种“达坂”(山口)。这其中最著名的是314国道(中巴友谊公路)的中国段终点——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处,海拔4733米的红其拉甫达坂。很多游客到帕米尔旅游往往直奔红其拉甫达坂而去,并以能站在现代丝绸之路最高的陆路口岸为荣。但是,中巴友谊公路虽号称“现代丝绸之路”,但古代丝绸之路却不走红其拉甫——这里海拔高,气候恶劣,且山势陡峭,商队驮货的牲畜行走很困难,人员与货物的风险都很高。

很多人一谈起丝绸之路,脑海里闪现的往往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商人牵着一队骆驼行走在夕阳下的沙丘上。但真实情况是除非别无选择才穿越沙漠,正常的线路都沿着河流、绿洲、水源地前进,烽燧、亭障、驿站也往往沿着水源地分布一一控制了水源,也就控制了交通线;在高原地区,则大多沿着平缓的河谷前进,宁愿绕路也不会冒险翻越海拔过高,地形不利通行的山口。驿站、古城也大多建在河谷,扼守要道与水源,提供补给——除非长翅膀,从山上很难逾越。

不管有多少商旅往来,翻越自然环境恶劣的帕米尔高原也是极其凶险的。在玄奘西行200多年前,东晋高僧法显以67岁高龄翻越葱岭去天竺寻求佛教戒律,以济中国佛教。他在《佛国记》中说:“葱岭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所谓“毒龙”不是真的,但飞沙走石应当不假。

玄奘东归之路与法显西行同样艰险。在随商队经过达摩悉铁帝国(阿富汗古瓦罕国)后,玄奘沿喷赤河进入上游的大帕米尔地区。在《大唐西域记》中,他笔下的波谜罗川(今大帕米尔)“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即使今天,从塔什库尔干县城出发,沿着314国道和塔河畔的丝路古道一路南行,自然环境与一千多年前两位大师所见并无太多区别,依旧蛮荒、神秘而严酷。一百余公里的路程,一路苍凉,犹如行走在世界的尽头。南北走向的河谷窄的地方不过十余里,两边雪山绵延不绝,西边是萨雷阔勒岭与喀拉昆仑山,东边是巍巍昆仑。砾石荒漠草木稀疏,寒风呼啸,人烟稀少,除达布达尔等居民点外,车行一两小时,都见不到一个行人,高原的阳光下唯有无尽的空旷、寂寥。

玄奘从哪里进入中国之谜

从后世的探险家实证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玄奘有关西域以及古印度的记录无论是方位与距离,自然与人文风貌,皆十分精准。后世的斯坦因、斯文·赫定等西方探险家视玄奘为偶像,怀揣着《大唐西域记》当作考古指南与“路书”。

但是,玄奘究竟是由哪个山口进入的今天中国境内,一直让人疑惑。《大唐西域记》中仅说从波谜罗川“东南行”,翻山越岭,500里后抵达朅盘陁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从地图上看,今天与瓦罕走廊(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接壤的中国卡拉其古河谷有多个山口,南边的明铁盖山口、基里克山口通往今巴基斯坦,西边的东克克吐鲁克山口通往阿富汗,北面排依克山口通往今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大帕米尔或小帕米尔,从理论上说,这些山口皆有可能。

10多年前,央视策划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团在卡拉其古一带考察后,宣布“明铁盖山口为玄奘东归古道”,并立碑纪念。一时间,相关纪录片、报刊杂志等都采用了这一说法。但相关专家研究《大唐西域记》发现,明铁盖山口不符合玄奘“东南行”的方向定位,并且明铁盖以南区域没有“大龙池”这样的地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了线索——波谜罗川中的高原淡水湖“大龙池”。近年来学界研究和实地考察认为,“大龙池”即今天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的界湖“萨雷库里湖”。

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侯杨方等专家,在多次境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地图、遥感影像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根据地貌与玄奘“东南行”与“大龙池”的定位,发现明铁盖、基里克等山口皆与玄奘之路南辕北辙,唯有北面的排依克山口方位及通行条件完全符合。最终廓清了玄奘东归入境线路:达摩悉铁帝国的都城昏驮多(今阿富汗汉杜德)——喷赤河上游瓦罕河与帕米尔河交汇处一一沿帕米尔河谷东抵波谜罗川(今大帕米尔)一一从“大龙池”(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的界湖)东南行——翻越排依克山口一一进入今中国境内卡拉其古河谷一一过公主堡一一出河谷沿塔什库尔干河向北走,最终抵达堨盘陁国石头城(今塔什库尔干县)。

今天,在办理了边境通行证后,人们可以进入离塔什库尔干县城80多公里的卡拉其古河谷,如果沿河谷中的明铁盖河一路向西,前行不久,就是中国与阿富汗交界的瓦罕走廊。如今行走在卡拉其古河谷,依然能感受到千百年来这条丝路古道的重要性,翻过山口向北就是塔吉克斯坦,向西是阿富汗,向南通巴基斯坦,都近在咫尺。守住河谷,也就扼守住了交通要冲,因此一千多年前峡谷中就设有要塞“公主堡”,如今这里也是边防重地。

玄奘笔下的“汉日天种”传说

一路向北,玄奘抵达了堨盘陁国都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县城),展现在玄奘眼前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雪域高原古城,“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徒多河,周二十余里。”在《大唐西域记》中,他以一贯写实的风格描述了堨盘陁的社会风貌与人文地理,雪山环抱,居民性格剽悍勇猛,但敬崇佛法,都城有十余所寺庙。

有意思的是,作为来自东土大唐的白净帅哥,他觉得当地居民“容貌丑弊”。从常理讲,塔吉克族的先民属欧罗巴人种,高鼻深目,轮廓分明,很难和“丑”联系在一起。今天走在塔什库尔干县街头,也随处可见塔吉克族美女帅哥。此前,玄奘路过另外几个西域古国也觉得“人丑”,比如他认为咽摩咀罗国人“不识罪福,形貌鄙陋”,钵铎创那国人“其貌鄙陋,多衣毡褐”,达摩悉铁帝国人“形貌鄙陋,眼多碧绿”。玄奘自恋的可能性不太大,唯一的解释也许是唐朝“大国心态”使然,他从中原汉地的审美观出发,觉得异域之金发碧眼难入法眼。

除对人的评价有出入外,1300多年后,今天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的自然地理与当年玄奘所述一致。塔什库尔干河向北蜿蜒而去,在雪峰连绵的昆仑山与萨雷阔勒岭之间切出一个平缓的狭长河谷。石头城遗址就耸立在左岸的高地上,居高临下地控制着河谷交通要道——这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的节点,从南疆叶城、莎车、喀什、英吉沙等地而来的多条山道汇集于此,中国古代往来印度的商旅、僧人多途径此道。

目前的石头城主要是唐代到清代的遗存,规模明显比当年玄奘所见小不少。外城周长约3.6公里,已经崩塌成一堆乱石,内城保存较好,高大的夯土城墙及寺庙等建筑残留还能想见当年的雄伟。登上古城,俯瞰塔什库尔干河冲积河谷,东西雪山拱卫,南北一马平川,金草滩水草丰美,70多公里外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一说7509米)清晰可见。

在石头城期间,信仰小乘佛教的国王对玄奘礼遇有加。这其实并不奇怪,与《西游记》中人人想吃唐僧肉不同,真实历史中,玄奘一路上都得到绝大多数国王的鼎力支持,甚至称兄道弟。玄奘为何这么受欢迎?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西域诸国都笃信佛教,处在佛教空前繁荣时期,高昌、龟兹、于阗等举国崇佛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国王甚至俯下身子当“人梯”,让高僧踩着自己的背登上讲坛,鸠摩罗什、玄奘等都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因此,堨盘陁国王对玄奘礼遇很正常,何况玄奘当时已经是名震古印度的大师,是佛学界公认的NO.1。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国王与玄奘相谈甚欢,还主动谈起建国传说:很久以前,堨盘陁国还是无人荒川。古代波斯国王迎娶中国公主的队伍路经此地,遇到战乱,交通阻断,便将公主安置在悬崖孤峰之上,下面警卫昼夜巡守。三个月后,战乱平息,准备继续启程,却发现公主怀孕了。护送的使臣惶恐不安,却查不出谁干的。一个侍女站出来解围说,是神不是人,每天中午都有一个伟岸男子从太阳中骑马而出私会公主。事已至此,回去肯定是死罪。大家干脆拥立公主,就地筑城建国。后公主诞下一男孩,长大后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周边纷纷臣服,后其子孙延续至今。因其祖先母亲为汉人,父亲是“日天之种”,故自称“汉日天种”。

从玄奘记录的传说看,卡拉其古河谷中的“公主堡”很可能是堨盘陁国早期的都城。公主堡的河对岸也是一座古城,叫做“乌加克布依”。这也与玄奘的记载的故事相似:公主居住在山上,护卫军队居住在山下。

出帕米尔之路依然艰辛

今天,从石头城走出帕米尔通向南疆的路很简单,沿着国道314线一路向北行进300公里,经过海拔7500多米“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公格尔雪山等高山,卡拉库里湖、布伦口湖等高原湖泊,经阿克陶县、疏附县到喀什。正如前面所述,在交通基本靠走,商队靠畜力运输的古代,这种穿越诸多高海拔雪山的现代公路线路,对古人而言是“死亡之路”。古丝路只会顺着地势,沿着切穿昆仑山的叶尔羌河谷东下,直抵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冲积绿洲。

根据《大唐西域记》,玄奘行走的路线是: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东北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罗(福舍)——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今莎车县)。记载中的“奔穰舍罗”也有神奇的故事:这个河谷盆地在“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顷”,气候变化无常,冬夏积雪。曾经有支万人规模的商队,在此遭遇风雪。堨盘陁国的大罗汉,遥见商队遇险,准备救人,结果赶到的时候,商队已人畜全部覆灭。于是他收集商队留下的珍宝与货物,买地兴建房屋作为“福舍”,周济行人商旅。

如果玄奘记录没错,从地图上推算,大石崖应当位于今天塔什库尔干县城东南的瓦恰乡,绵延不断的陡峭土崖恰好是该地鲜明的地貌特征,较符合“大石崖”之名。而且,在不通公路的时代,山路就由县城翻越东南方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走大约两天可到瓦恰。

对于“奔穰舍罗”的所在地,从方位距离以及“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顷”的鲜明特征看,当地人认为唯有叶尔羌河谷中的大同乡完全符合。大同乡处在一块如同世外桃源的盆地中,素有“小江南”“世外桃源——杏花村”的美誉。大同乡地势宽阔平坦,耕地面积约2145亩,差不多刚好相当于唐代百余顷,再次印证了玄奘超强的观察记录能力。

经过“奔穰舍罗”后,玄奘向东跨过叶尔羌河,“登危岭,越洞谷,溪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最终走出葱岭,抵达叶尔羌河下游的莎车绿洲。

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在万众期待中抵达长安。此后20年中,他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工作中,直到去世。

(除标注外,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 黄豁   

来源:《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