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为什么是一座不乏故事的老城?

魁北克  一座不乏故事的老城    

第一次去魁北克,是在冬天。到达的时候,魁北克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白茫茫一片。据说,由于天冷地冻,这里的雪从下第一场开始就不会融化,直到第二年开春。

负责接待的是一位当地人,30多岁的法国人后裔小伙路易。那天,路易到车站来接我们。放好行李,准备拉门上车时,路易拦住说:“你们没戴手套,门把手会把你们的手粘住的。”听他这么一说,大家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这一天,魁北克的室外气温是-30℃,加上寒风效应,应该有-40℃。

关于魁北克,有这样一个说法是:如果去不了巴黎,就来魁北克老城吧!在这里,你可以静静欣赏流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建筑,也可以悠闲地漫步在圣劳伦斯河畔的木栈道,眺望大河美景。在这里,你可以凭吊伟大的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也可以缅怀浴火重建的凯旋圣母教堂。

这里是17~18世纪最重要的欧洲工业品和北美裘皮的集散地,也是研究北美殖民历史的关键地点之一。几百座17~18世纪的民用和宗教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北美堡垒式殖民城市的风貌。

魁北克城分老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周围是一道城墙,全长有4000多米,墙高10多米,在厚厚的积雪覆盖下,宛如一条白色的巨龙。路易的家就在号称“法国文化摇篮”的皇家广场附近,那里遍布数百座百年历史以上的老屋,狭窄的街道两旁矗立着古老的教堂、旧式旅馆等老建筑,与各式各样的底层商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了保护这些老建筑,魁北克政府于1960年把老城辟为历史文物特区。198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魁北克老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路易住在市里的一排老镇屋,楼高三层。大门开在二层,要顺着一道铁梯爬上去。这里几乎每家的建筑布局都一样,倒也别致。看一眼楼前高高的积雪,也就明白了魁北克人为什么要把屋门开在高处。

“河流最窄的地方”

魁北克老城不大,总共才1.35平方千米,上城是传统的行政区,下城以文化商业街区为主。夏天走路就可以逛的地方,冬天却不行。天太冷,还得开车。车子停在外面,车身上附着一根电线,连在墙上的电插座上。路易说:“在这种天气,如果头天晚上不连上电,第二天你就不用开车了。”

魁北克城只有400多年历史。对于欧亚那些动辄几千年历史的城市来说,魁北克不过是个“少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少年”,同样不乏故事和传奇。

△壁画将17世纪魁北克城的风貌和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巧妙呈现出来:古老的城墙和城门,以及街道上往来劳作的市民、嬉戏的儿童、城墙上约会的情侣、带阁楼的房子和底层的商店、站在阳台上观望的绅士、在窗前沉思的学者,等等

当年,英法两国几乎同时开始对北美洲的殖民;但对北方的加拿大一带,法国人则先走了一步。16世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派遣探险家雅各·卡蒂埃前去开发前往远东的西北航线,1534年,卡蒂埃率领60多人驾着大帆船,带着国王的希望去寻找远方的大陆。

大帆船在海上行驶了三个星期,抵达加拿大东海岸。卡蒂埃一行遇到了几个印第安人部落,其中伊努人在岸上点燃篝火,挂起毛皮,想和大船做点易货贸易。因为语言不通,卡蒂埃心存戒备,不敢停留。不久,天气变得恶劣,卡蒂埃只得让大船驶入魁北克“温暖之湾”避风。在那里,他又遇到了米科马克人。这些印第安人划着上百条桦木舟,围绕和穿梭在大船周围。这次,卡蒂埃虽然戒心依旧,但他还是请米科马克人上了船,敷衍一下。米科马克人告诉卡蒂埃,这个地方叫Canada,印第安语是“村庄”的意思。再向前去,是一个叫“魁北克”的地方,意思是“河流最窄的地方”。由于天气不好,卡蒂埃只好先返回法国。

第二年5月,卡蒂埃重返圣劳伦斯湾——这是他给这里起的名字。这次,他沿着浩浩荡荡的大河溯源而上,深入内地。行至一处,河流突然收窄,卡蒂埃弃船登岸。他想起上一次米科马克人告诉自己的话,这里肯定就是魁北克了。

卡蒂埃虽然发现了圣劳伦斯河,发现了魁北克,但并没有带回法国国王热切期望的财富。第三次探险,他虽然带回去一些像是黄金、宝石的矿石,但经过鉴定,都是不值什么钱的黄铜、石英等。这让卡蒂埃的名声大跌,“像加拿大钻石一样虚假”也成了法国文化中的一则典故。

1556年,意大利著名制图家乔瓦尼根据卡蒂埃的探险日志绘制出一幅加拿大地图,图上有名叫魁北克的印第安人部落村庄、玉米地,还有熊、鹿、狐狸等动物图案。地图中的印第安人,身披兽皮,手持长矛弓箭,形象很是生动。

1608年,新一代探险家尚普兰来到圣劳伦斯河流域并在魁北克建城。圣劳伦斯河流域成为第一块法属加拿大殖民地。自此,北美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源源不断流向法国。仅1743年,法国南方一个港口就从加拿大进口了12.7万张海狸皮、3万张貂皮、1.2万张海獭皮、11万张浣熊皮和1.6万张熊皮。

丰厚的自然资源引来了英国的觊觎,从而引发了魁北克地区的英法战争。

城堡要塞与皇家广场

魁北克城堡位于上城区,周围有护城河环绕,这是北美大陆上最有名的要塞之一。这一要塞最初由法军建于1783年;后来,英军为了防御美军,重建于1820年。英军还在山上建立了坚固的军营和城墙,扼守着圣劳伦斯河的咽喉要道。城堡内有25栋建筑,其中最宏伟的是法提那古堡酒店,铜绿色大屋顶配衬着红色的砖墙,显得典雅庄重,气势非凡,属于典型的法国古代建筑风格,它也是魁北克城的标志。△凯旋圣母教堂建于1688年,是北美地区最古老的石质教堂

魁北克城堡三面环水,一面是断崖。当年,法军守卫着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堡,本来万无一失;但同英军进行了几次战役之后,城堡最终于1759年落入英军之手。

1820年,英军为防御美国重建了要塞城堡,在海角的山上建起坚固的军营,在上城周围修建了城墙。这座古堡至今还扼守在圣劳伦斯河的咽喉要道上,履行着加拿大唯一的法语陆军联队指挥部的职能。

要塞的西南面是战场公园,夏天,可以在此观赏驻军检阅及卫兵换岗的传统仪式;而在冰天雪地的冬季,那片绿地就成了滑冰和滑雪者的乐园。

时间回到1608年,法国探险家尚普兰率领28人的探险队沿圣劳伦斯河来到这个“河流最窄的地方”。他们停下脚步,不顾当时的恶劣环境,开始兴建定居点。魁北克城从此诞生。

1612年,尚普兰被任命为殖民地“新法兰西”总督。至1627年,这里的殖民者人口增长到100多人。

1759年,英军击败法军,魁北克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重建和扩大了城市,但城市建设始终环绕在皇家广场周围。路易说,这里是北美法国文化的发源地。虽然到处有英国人的痕迹,但法国传统文化始终主导着这座城市。广场中心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半身雕像。

这里的小街多以广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投射出去,遍布整个下城区。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小尚普兰街,这条街被认为是“北美最古老的街道”。狭窄的小巷两旁是清一色的法国情调建筑,底层则是各具特色的小商铺,在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商铺之间,还有不少画廊和小餐馆。

每到夏天,皇家广场上都会举办各种艺术表演、音乐会和电影节,魁北克人积蓄一冬的情怀都会在夏天展示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歌星席琳·迪翁就是魁北克省法裔。2008年,她曾在这里举办了演唱会。

彰显欧洲王室雍容的古建筑

尽管天气寒冷,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但魁北克老城里的老建筑一次次点燃大家心中的热情。再加上路易的解说,魁北克400年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展现出来,仿佛历历在目。

圣母圣殿主教座堂建于1647年,是北美最古老的教会建筑之一。这里安葬着北美第一位大主教。教堂内部装饰得像博物馆一样,墙上许多油画都价值连城。

议会大厦是魁北克的政治中心,属于典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建筑风格。路易说,议会开会时,魁北克市民可以进场“围观”,那场面就像演戏,既有隆重的仪式,又不乏唇枪舌剑。

在魁北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建筑也随处可见,芳堤娜城堡酒店就是其中的典型。这里曾接待过许多重要客人,包括英王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女王、摩纳哥格蕾丝王妃、美国前总统里根、大导演希区柯克、美国著名演员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等。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两国政府曾在魁北克举行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议地点就在星形碉堡要塞和芳堤娜古堡酒店。主要与会人员有丘吉尔、罗斯福和当时的加拿大首相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参加了有关对日作战的讨论。

古堡酒店占据着魁北克老城里最好的位置,最富盛名的是那极为奢华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面前就是魁北克的母亲河——圣劳伦斯河。冬季,大雪覆盖的魁北克古城和冰封的圣劳伦斯河白茫茫一片,和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峦相呼应。

圣劳伦斯河边上有道金属栅栏,一条被雪覆盖的木板栈道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一眼看不到头。栅栏上挂着冰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真想下去走一走。路易说:“栅栏上的冰挂很漂亮,是吧?如果你舔一下,舌头会被粘住。”我们正忖着是真是假,他像看穿我们的心思一样,接着又说:“几乎每个魁北克人在儿童时代都试过这个把戏,很多人的舌头都被粘掉一层皮。”

△皇家广场的老房子

魁北克是北美最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城市,全市有50座教堂。除了著名的圣母圣殿主教座堂之外,还有维克图瓦尔教堂,里面藏有著名画家鲁本斯的名画。于尔叙利纳修道院则是北美最古老的女子学校,其历史比圣母圣殿主教座堂还要久远。修道院里有法国将领孟康的墓园,他在1757年与英国人的战斗中死守魁北克。修道院内有1717年点燃的长明灯,近200年来从未熄灭。

临近中午,肚子饿了。路易说,旁边就是一家麦当劳。顺着他所指的地方,我们才注意到,那里真有一家麦当劳,只不过是绿色的,与古城的铜绿色主调协调一致。路易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绿色的麦当劳。

魁北克人心中的国

路易是法国人后代,也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他在与我们相处期间,一句英语也不肯讲。他说,几次英法战争中,虽然最终是英军战胜了法军,但魁北克人从不认为他们被征服过。直到今天,他们仍执着地坚守着法国的文化和传统。魁北克人中95%的居民只说法语。在魁北克,哪怕你就会几个法语单词,当地的法国人也会立刻把你当成自己人。

法国人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特殊地位:法语成为加拿大官方语言之一;想当联邦公务员,不仅要会说英语,而且还要懂法语才行。在魁北克的《101语言法案》中强硬规定,凡在魁北克开设的商业机构必须要有法文名称;而且,当英文、法文并用时,法文须比英文醒目。

不仅如此,近年来,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不断发起魁北克省的独立公投。1985年,加拿大支持魁北克独立的人数比例为40%;1995年,支持者的比例上升到49.4%。路易是支持独立的。他说,独立后,也许会失去很多;但头脑中的自由精神,什么也代替不了。站在魁北克城门下,路易说:“像中国的长城一样,魁北克城就是我们心中的国。”

法裔的固执也引起了反弹。2012年,北美商业巨头——沃尔玛、百思特拜、考斯特考几家巨型连锁企业将魁北克政府告上法庭,但最终,还是骄傲的法国人后代占了上风。

如今的魁北克省已经是个多种族共生的家园了,虽然独立的呼声始终没有消失。

有趣的是,历史上的加拿大政府,有多位联邦总理是法国人后代。他们无一例外都坚决反对魁北克独立。如今的总理小特鲁多也是法裔。路易说,对魁北克独立的前景,他很悲观。

在经济的压力下,人们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散。毕竟,魁北克省每年从联邦那里得到的特别拨款高达160亿加元,这占到魁北克省总预算的20%。失去这笔拨款,魁北克省的高福利制度将受到严重冲击。

【责任编辑】赵 菲

作者: 谢长朝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