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揭开了哪些千年秘密?考古价值能超越马王堆吗?

海昏侯墓的千年秘密    

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居榜首。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这座创造了中国考古史上多项之“最”的墓园至今仍留下许多谜团。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有哪些新发现?

出土文物超过马王堆墓

和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见识到的著名汉墓——长沙马王堆相比,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毫不逊色,在出土文物的数量上,它已经超过了马王堆。

从出土文物数量上来看,马王堆汉墓共出土3000余件文物,海昏侯墓现已出土万余件文物。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即使对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来说,也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车马陪葬坑

车马陪葬坑位于主墓西侧,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考古工作人员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3000余件错金银装饰的精美车马器。

2.在我国汉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偶乐车

考古主墓甬道中发现的两辆偶乐车,被证实一辆配有1件 [铜] [錞]于和4件青铜铙,一辆配有建鼓。这印证了文献上关于先秦乐车上 [铜] [錞]于、铙与建鼓搭配组合的记载,是我国汉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偶车马和真车马坑勾勒了西汉列侯出行图,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出行制度做了全新的诠释。

3.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将“千文一贯”币制前推了1000年

主墓的北藏阁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按汉制换算相当于50千克黄金,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特别是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4.发现我国最早的孔子像

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屏风组件,在人物下面还有题字。题字部分除能辨认“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外,还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样。专家初步判断,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印证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5.金器之最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之多尤为夺人眼球,金灿灿的“金饼”和“金板”分量十足,令人叹为观止。截至目前,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内棺之间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来,总共出土金器378件,这位海昏侯的身家之丰厚已远远超出历史记载和专家的预料,被专家称为“汉代考古之最”。据专家介绍,在西汉时,罗马帝国每年至少有超过5吨的黄金流入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但东汉时黄金渐渐退出流通领域,而黄金赏赐也不多见了。对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段清波教授提出,海昏侯墓中大量金器的出现为解开东汉黄金消失之谜提供了有力证据,是今后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链接1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超万件

截至目前,在主墓室藏阁的发掘中,迄今已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6000余件。加上车马坑和其他祔葬墓出土的文物,文物总数已经超过1万件。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特展上看到,成套出土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惟妙惟肖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等等。专家介绍,这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

墓主人为什么被确认为刘贺?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史料记载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前59年),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釐侯刘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新朝时一度被削藩贬为庶民;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汉武帝的孙子、第一代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仅仅即位27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故国,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考古发现内椁室存有刘贺遗骸,腰部位置见一枚印有“刘贺”名字玉印。因此,海昏侯墓主身份确认为“汉废帝”刘贺。此外,还有多种迹象表明墓主是刘贺,如,很多“昌邑款”的漆器,上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据专家介绍,这些是漆器的制作时间,正好是刘贺当昌邑王的时期。

海昏侯墓为何保存完好?

如果看过长篇小说《鬼吹灯》的读者,应该知道其中“摸金校尉”的厉害(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为曹操所设,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作为王侯一级的高等级墓葬,毫无疑问,从其主人下葬之日起,就已被纳入到盗墓者的视野里,或许历朝历代都有盗墓者跃跃欲试,试图进入地宫打开主椁室。那么,西汉海昏侯墓为何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

链接2

为什么说“汉墓十室九空”?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所设军衔,依靠盗墓取财来贴补军用;部队打到哪儿就盗到哪儿,哪座随葬品多就盗哪座。汉人一向讲究“视死如视生”,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盛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贵族阶级厚葬成风。这一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也成为“摸金校尉”们的重点对象。因此,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

考古人员发现,西汉海昏侯墓墓园面积有4万多平方米,从墓园中发现祠堂遗迹、水井遗迹等文化遗存分析,当时墓园里的守墓人有上百人。从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开始,刘贺的儿子、孙子、曾孙都世袭海昏侯,世袭了4代共168年时间,约到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废除。专家认为,因为有守墓人保护墓园,西汉海昏侯墓在公元104年之前应该是完整的。随后在东汉时期,或许是同为汉室刘姓的原因,当权者对海昏侯墓有一定的保护措施。

此外,专家认为,海昏侯墓之所以保存完好,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专家所说的大地震,指的是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才使得墓内的文物得到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失传《论语》在海昏侯墓中被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1万多件文物,竹简有5000多枚。其中已发现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如今,大家看到的《论语》是张侯之后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但是《齐论》到汉魏的时候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问王篇》。海昏侯墓里面就发现了《知道篇》。专家认为,如果真正释读出来这就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那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可能在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链接3

海昏侯墓其他未解之谜

谜团1:蒸馏酒历史或提早千年?

此次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一开始,考古学家猜测这个器具是用来制作果汁或者炼丹的。但经鉴定后,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直到现在,日本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还是芋头,残留物的发现让专家们觉得这应该是蒸馏制作烧酒所用的器皿。资料显示,中国发现的最早制酒蒸馏器属于距今800多年的元代。如果能证明西汉时期中国就可以蒸馏白酒的话,相当于把蒸馏酒的历史提早1000多年。

谜团2:出土补药改写中国草药史?

在曾做过27天皇帝的刘贺的陪葬物品中,也发现了不少补品,而这些补品有可能是冬虫夏草。虫草是一种真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只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场,因冬为虫,夏成草,又称“冬虫夏草”。关于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王昂的《本草备要》(1694年):“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此次墓室出土的补药类似于冬虫夏草,且有可能是从西藏传过来的。如果真是冬虫夏草,中国以冬虫夏草入药的历史又将提前千年。

谜团3:“南昌”得名与海昏侯有关?

在此次墓室出土的文物中,一件清晰刻有汉隶字体“南昌”二字的青铜豆型灯灯座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目前关于“南昌”的最早的实物资料。据史料记载,南昌在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前195年)统治时期就已建成,但其名如何得来,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判定。专家介绍,海昏侯刘贺原来是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随着他称帝27天后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县一带。专家分析,墓里出土了许多“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说明刘贺当时一直心系昌邑,渴望有一天重新做回昌邑王,因此很可能将从前待过的山东称为“北昌邑”,将自己之后所处的江西鄱阳湖畔的都城称为“南昌邑”。“南昌”或许由此得来。

【责任编辑】蒲 晖

作者: 蒋葳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