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与丹麦的关系显得有些微妙。
美国总统公开表示,丹麦总理是一位“很棒的女性”,而身材高挑的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也表示,美国是丹麦最密切的盟友之一。一波商业互吹,几乎要让人相信美国和丹麦之间毫无矛盾,关系铁得不行了。
其实心里想的是让丹麦快点交钱
但这只是为了弥补此前出现的关系裂痕。本月中旬,就有消息露出,特朗普多次咨询自己的顾问是不是能买下丹麦的自治领格陵兰岛。后来他自己也证实了这个意向,引发了丹麦和格陵兰政府的骚动,大批他的想法“荒谬”。特朗普还因此推迟了对丹麦的国事访问。
很多人都知道格陵兰岛在地图上的大小被夸大了
但即使打回原形,放在欧洲仍然是爸爸级的存在
出售领土这种事,就算是破产国家也干不出来,但格陵兰微妙的地缘价值引起美国总统的浮想,倒并不出人意料。
历史上美国还真成功过。
格陵兰岛是北美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重要桥梁
离得近了,看得久了,也就容易想入非非
丹麦版“一国两制”
格陵兰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因为南极和澳大利亚是洲)。这座岛有4/5在北极圈之内,北部常年冰雪封冻,有经济和居住价值的,只有南部的一小部分领土。
这是一个天寒地冻的世界
格陵兰岛相当于北极圈的小南极洲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Earth Observatory)
这里生活着5万多因纽特原住民,还有少量的丹麦人。这些丹麦人大多是派驻当地的官员和军人,负责彰显丹麦王室对格陵兰行使的主权。因为格陵兰,是丹麦的领土。
格陵兰的因纽特人占到了八成以上(包含混血)
所以在这里你仿佛能看到更多的“亚洲面孔”
(图片来自wikipedia@Arian Zwegers)
不过格陵兰的地位显然不同于一般的领土,它具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拥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甚至能越过丹麦进行一些国际级别的发声,也能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而不用看哥本哈根的脸色。说起来复杂,但如果形容为丹麦版的“一国两制”,也许会好理解一些。
政府部门也是五脏俱全的
(图片来自https://naalakkersuisut.gl/en)
格陵兰议会官网
相当有格陵兰的风格了,比如左上角的熊徽
(https://ina.gl/?lang=en)
格陵兰能拥有如此崇高的自治地位,当然和历史沿革有关。
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在此我们只简要概述:这座岛屿据称最早是由冰岛和挪威的先民开发,历史上还被葡萄牙人开发过一次,而在近代极为强盛的丹麦王国则通过复杂的联盟和王室继承手段得到了格陵兰,并由此成为了丹麦王国的一部分。
北欧人并没有缺席大航海探险
最先到达新大陆的欧洲人也不是南欧人
不过北方航线最远只探索到寒冷的美国东北部
“欧洲的”冰岛和格陵兰成为流传至今的遗产
不过由于主权移交时条约的一些后遗症,丹麦没有完全获得格陵兰的控制权。岛上的居民有依法公投是否追随丹麦王室的权力,在立法和行政上也获得了诸多特权。
其实格陵兰包括“较大”的城市在内
大部分定居点都仿佛遗世独立的孤岛
这是一块天生的自由土地,想管也很困难
(格陵兰-萨赫方瓦克Sarfánguaq)
(图像来自google map)
而在当代的地缘格局来看,丹麦国小民弱,距离格陵兰最近也有2000多公里的距离,确实也无法对其施以有效的控制。格陵兰超然于丹麦本土的特殊地位,正是让特朗普想入非非的原因。毕竟对周边没有强力统治的地区幻想地图开疆,是很多大国共享的心态。
感觉下一步就是买下加拿大
当然,这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想象,美国人甚至在二战期间还成功过一次。
二战爆发之前,欧洲的意识形态主流还并非如今天一般崇尚多元和互相尊重。有效控制更多领土,仍然是欧洲国家从帝国时代继承的治国理念。在法定主权的背书下,丹麦对格陵兰实施异常严苛的控制。没有来自哥本哈根的首肯,格陵兰不能与任何第三方联络。
其实控制住格陵兰岛几个大城市的港口
对外联络也就控制了一大半
(格陵兰-努克港Nuuk)
(图像来自google map)
然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打破了丹麦本土和格陵兰之间微妙的平衡。
1940年4月,德国悍然越过北部边界,丹麦军队几乎没有怎么抵抗就丢掉了王宫,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被俘后投降。尽管不甘亡国的老国王保住了王位,并不断支持地下抵抗运动,但丹麦政府还是被大规模清理,变成了亲纳粹的傀儡政府。
拒绝出逃的国王仍然每天在哥本哈根巡游
时刻提醒人民自己丹麦人的身份
(图片来自wikipedia)
宗主国都被德国吞并,政府也失去了合法性,远在千里之外的格陵兰岛上也暗流涌动。他们援引“格陵兰基本法”中的条款宣布自治,拒绝臣服于纳粹政权,抵抗来自丹麦的任何傀儡指令。格陵兰想要在混乱的时势中保持自主的中立。
欧洲宗主国来的老乡已经完全不能信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这样的独立毕竟威力有限。德国在侵略丹麦很快就控制了距离更近的挪威,如果不尽早找到一个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大国,格陵兰的自治很快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一场美国、加拿大、英国在冰雪岛屿上的竞逐,就这样开始了。
虽然格陵兰岛不是绿色的
但突然多出这么一块“无主之地”,谁不爱呢?
新老板就是美国
第一个出场的国家是加拿大。
同为北极国家,加拿大一直与挪威过从甚密,希望能真正控制欧洲到美洲的北冰洋海域。在挪威沦陷之后,加拿大转而支持挪威地下抵抗组织“自由挪威部队”,并将一部分挪威游击队转移到了格陵兰岛上保存实力。
二战期间挪威皇家空军在加拿大的训练营
(图片来自安大略省档案馆)
然而格陵兰人并不欢迎这些新人。这是因为在格陵兰主权向丹麦转交的过程中,国际法庭做出了不利于挪威的判决,挪威人一直都不服这个结果,始终对格陵兰部分地区有强烈的控制欲。如果在加拿大支持下的挪威军队在格陵兰站稳了脚跟,那么格陵兰会陷入更复杂的北欧地缘斗争中,他们并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
以及格陵兰岛上的城市和定居点相当分散
单个城市人口又很少
如果有不同势力进驻
可能会永久性得撕裂这个岛屿
(图像来自google map)
第二个出场的是英国人。
他们对格陵兰的期待,倒不是出于对北冰洋的控制,而是想要格陵兰岛上的特殊矿产——冰晶石。
冰晶石
格陵兰西海岸的伊维图特是其主要产地
(图片来自youtube@Valerie Huddleston)
这是一种含铝的矿石,能够精炼英国战斗机机翼上急需的硬铝。此时的英国政府已经明白,与德国的最后决战不可避免,而且一定会在海洋和太空展开,如何快速大规模获得军工原料,对资源匮乏的不列颠人来说是个头疼的难题。
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但首先要有飞机和军舰
(图片来自wikipedia@British Government)
格陵兰人同样不喜欢这样的宗主。他们的战争和掠夺意图太明显,而且在纳粹德国摧枯拉朽侵占欧洲各国之后,英国很可能自身难保,没有余力保卫格陵兰。
当时的英国确实危如累卵
相比格陵兰,最需要的还是美国
所以最后出场的美国人,在格陵兰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事情的推动者,是当时的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Henrik Kauffmann)。在丹麦沦陷之后,这位大使被哥本哈根取消了权限,但反对纳粹的美国和脱离丹麦的格陵兰人仍然承认他对丹麦合法政府的代表性。
格陵兰自治政府讨论后决定,推举考夫曼作为格陵兰驻美国代表,请他与美国国务院斡旋,看看美国人能对保护格陵兰给出什么条件。
youtube上有一段相关影像,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_c8ty5Rf4)
美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只要格陵兰为美国提供舰船的优先通行权、冰晶石的优先进口权,就可以得到美国的保护,在战争中保持独立。而此时的美国尚未对轴心国宣战,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立国家,又有强盛的常备武力,显然是最优选择。
因此1940年5月初,丹麦本土沦陷还不到一个月时,美国成为了格陵兰的非正式宗主国。
然而得了便宜的美国人还是有些担心加拿大和英国的反应,因此在军事上卖了个乖,找了15名海岸警卫队员“自愿退伍”,受雇成为了格陵兰矿场的保安。美国政府则暗中为他们提供了8挺机枪、50条步枪和数千发子弹,作为美军先遣队进入格陵兰。
格陵兰岛的伊维图特冰晶石矿
摄于1940年夏天
(图片来自Wikipedia@uscg.mil)
美国还在格陵兰首府努克建立了一个临时领事馆,负责协调格陵兰和美国本土之间的关系。后来这个临时领事馆还被升级为了正式的外交机构,同时还允许加拿大领事在此办公。
保护协议达成、外交关系升级、军队持枪驻岛,美国对格陵兰的控制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
美国总统的小心思
在此后的战争过程中,美国对格陵兰的控制不断加深,甚至建立了美国最北的海外军事基地。
美国最北的拓乐空军基地
(图片来自Wikipedia@U.S. Air Force)
而随着珍珠港偷袭之后美国对轴心国宣战,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格陵兰也加入了战争。他们剿灭了纳粹德国在岛上偷偷修建的四座气象站,还直接与德国军事部队交火。
二战期间格陵兰岛气象站的成员被美国士兵俘虏
(图片来自Wikipedia@Coast Guard combat photographer)
这对于盟军赢得北大西洋控制权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格陵兰设立的气象站,能有效检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为船只进出提供便利。而没有格陵兰气象信息的一方,在当时没有气象卫星的技术条件下,就只能碰运气了。
当时纳粹如果搞出了气象控制科技就可怕了
闪电空袭纽约也不是没可能
1945年5月,德国投降,二战的欧洲部分结束,丹麦光复。格陵兰人也没有留恋美国的保护,临时政府很快放弃了紧急权力,向哥本哈根效忠,并庆祝丹麦的胜利。而居中斡旋的考夫曼大使也被取消了叛国罪指控,回到了家乡。
丹麦人民夹道欢迎是少不了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不过美国驻格陵兰领事馆并没有因此取消,在二战胜利后还存在了10多年,与美国保持着半独立而良好的外交关系。
这可能是特朗普觉得格陵兰地位特殊,可以出钱买下来的原因之一。而二战后主导了欧洲重建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曾有过类似的错觉。1946年,杜鲁门甚至也真的向丹麦询价,问二战期间跟了美国好几年的格陵兰怎么卖。
本来以为战后可以三家把世界分一分
没想到欧洲很难啃,还要花钱帮着重建..
(波茨坦英美苏三巨头)
(图片来自Wikipedia@showGerman Federal Archives)
结果也遭到了丹麦政府和格陵兰人民的严词拒绝。要知道当时欧洲百废待兴,西北欧的经济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后来更有马歇尔计划这样的“慈善”资金注入,丹麦都不给美国人这个面子,就更别提四处得罪欧洲盟友,还用关税大棒吓唬欧盟的特朗普时代了。
而且马歇尔计划中丹麦分到的钱比瑞典挪威都多
但既然美国人自愿慈善,那就享受好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不过事出必有因,今天的特朗普旧事重提,已经不完全是因为二战时代的历史错觉了。他对格陵兰的兴趣,有着充足的国家利益考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格陵兰岛上北极圈内的冰盖有望解冻。这在生态上令人遗憾,但对地方经济却是个利好。陆上冰层融化以后,格陵兰岛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将会暴露,更易于开采。
除了矿产,全球变暖也会让可用土地增加
意味着格陵兰岛以后能装下更多更多的人口?
(图片来自Wikipedia@Chrissyfrom Chicago, US)
这一次,特朗普感兴趣的并非用于炼铝的冰晶石——它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商业灭绝了——真正吸引美国人的是岛上的稀土资源。格陵兰的冰层下,隐藏着尚无法商业开采的银,镍,铂,铜,钼,铁,铌,钽,铀,此前中国一直是最积极的协助勘探国。
现在出口主要靠鱼虾蟹这种
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家里有矿的日子?
(图片来自Wikipedia)
另外,格陵兰领海上的冰层融化之后,跨越欧亚大陆与北美的北极航线也有望开通。由于地球的弧状造型,这会是连接两地最短的航线。谁能控制格陵兰,谁就能控制这条航线的中间咽喉。
中国又是这条航线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
在中国发布的北极航线白皮书中,中国被定义为“近北极国家”,有理由参与开发北极航线。搞定北方衰落的俄罗斯沿海不成问题,加紧连通格陵兰就是下一个关键步骤。
既然向西可以有一条路
为什么向东不可以有呢
而对北极海域更敏感的美国和加拿大自然不愿意看到卧榻之侧的东方身影,希望通过对欧洲施压阻止中国前进的脚步,并从北极获得更多利益。
2013年,欧盟曾敦促格陵兰减少与中国的合作。可格陵兰并非欧盟成员,没有理睬欧盟的意见,仍然在与中国合作。
特朗普情急之下说出要买格陵兰的话,也是情理之中。
但卖是不可能卖的,毕竟北极国家都在等着崛起,只能让美国总统在家馋哭这个样子。
作者:椰格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生菜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wikipedia@Oliver Schauf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