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慢生活”的动物们
说到动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善于快速运动的精灵:草原上奔驰的猎豹、树丛中灵敏穿行的长臂猿、天空疾飞的鹰隼、大海中迅捷的鲨鱼……。不过,还有一些动物选择了“慢生活”,比如3D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那个萌翻众人的名叫“闪电”却慢得出奇的树懒。下面就来说一说哺乳动物中的四大“慢生活”奇葩吧!
“萌态”十足的树袋熊
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特产珍兽,长得胖乎乎的,十分有趣、可爱,有“无尾熊”“保姆熊”“树熊”“玩具熊”等别称。它虽然叫熊,却与熊毫不相干,而是袋鼠的近亲。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一条或长或短的尾巴,而树袋熊却没有。树袋熊全身密密麻麻地长满青灰色或银灰色的毛,既柔软又厚实,仿佛披上了一件绒毛大衣。树袋熊虽然有一双大眼睛,但视力不佳。它长满密毛的两只大耳朵竖立在头的两边,看上去格外神气。最令人发笑的是,它那厚而无毛、与众不同的鼻子,就好像在脸部中央贴了一块厚厚的灰黑色毛皮,显得非常滑稽可笑。树袋熊性情温和,平时看上去总是面带笑容。不过,一旦受到委屈,据说它会发出婴儿似的哭声,“萌态”十足。
树袋熊不仅是严格的素食者,而且食谱单一,只吃大约两三种桉树的叶子。它很少在地面行走,平时吃在桉树上,睡在桉树上,真是以桉树为家。树袋熊的足显得大而扁平,具有5个趾,趾端长着尖利的爪。前足的第一、二趾和其他3个趾是相对而生的,所以能够紧紧抓住树干、树枝,即使睡着了也不会掉下来。但是,它的足上没有狗和猫那样的肉垫,因而在地面上行走十分不便。树袋熊的后肢要比前肢短,也能抓握树枝在桉树上攀缘。
树袋熊的英文名字叫“koala”(考拉),在当地土著语言里是“不饮水”的意思。因为它一般终年生活在桉树上,以桉树叶子为食,叶内所含水分已能满足它的生理需要,所以不用下地找水喝。其实,树袋熊偶尔也会下地,不过行动比在树上更为缓慢。
白天,树袋熊不是睡觉就是静坐。厚厚的毛皮好像弹簧床垫,起着缓冲作用,让它们舒舒服服地睡去,而已经退化的尾巴则变成了一个“坐垫”,让其坐在树杈上闭目养神。
到了夜晚,树袋熊才活跃一些。尽管它们的攀缘和跳跃动作比较笨拙,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本领:能从一根笔直的树枝上,纵跳到另一根树枝上,而且还能用一只前肢或一只后肢悬挂在树枝上。雌性树袋熊即便背上驮着幼仔,照样也能在桉树上跳跃自如。
完全冬眠的睡鼠
睡鼠以贪睡得名,是名副其实的瞌睡大王,睡功了得。它们的寿命通常是5年,其中3/4的时间里都在睡觉。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即使在夏日里,它们也能不论场合,随时随地呼呼大睡起来。
睡鼠隶属于啮齿目睡鼠科,包括园睡鼠、林睡鼠、榛睡鼠、肥睡鼠、非洲睡鼠、小非洲睡鼠等种类,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中部一带,其中林睡鼠见于我国新疆。它们体型小巧,长得很像松鼠,身体背面体毛为棕灰色或深灰色,腹面为白色。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尾端长着像松鼠一样蓬松的长毛。
其实,睡鼠是以能完全冬眠而得名,从而与其他所有的不冬眠或不完全冬眠的鼠辈相区别。它们把一年之中最长的这次睡眠安排在冬季,并早早地做好准备:布置好舒适的睡窝,在地洞里铺好草垫、树叶或咬碎的树皮,然后就可安安心心地开始冬眠了。一般的啮齿类动物都会为过冬而储存一些干果、食料等,以备不时之需,但睡鼠则是在入睡前尽量地多吃,从而为越冬储藏大量的脂肪。因此,它们进入冬眠的时间也不是因寒冷的程度,而是以是否吃得饱来确定。睡鼠知道这一觉对它们很重要,为了避免其他穴居动物不请自来的干扰,它们就将洞口用泥巴封闭起来,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然后将头伸到两腿之间,尾巴卷在头上和身上,全身蜷缩成一个小团儿,安然进入梦乡。冬眠期间,它们的体温随着气温的降低而下降,心脏和呼吸机能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如果遇到敌害,轻易地就丢掉了性命。
睡鼠醒来后常集小群活动。它们是夜行性动物,饿了就以植物果实、种子以及昆虫为食,有时还能搞到鸟蛋。它们善于爬树,遇到不可避免的敌害来袭时,就躲避到树上发呆。它们也会利用树洞或侵占树上的鸟巢作为自己临时的住所,以便随时能够眯上一觉,平时也大多在暗处活动,从而隐蔽自己。
如此懒惰的睡鼠当然不可能有过硬的防身本领,但也并非一无所长。睡鼠尾巴上的皮肤比较松弛,很容易脱掉。如果遇到紧逼不舍的天敌,睡鼠就会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将那层松弛的皮脱下,留在对方的嘴里,使敌人只得到一点皮毛,自己则逃之夭夭。这个绝招往往能使它们化险为夷。
动作迟缓的懒猴
提起猴子,人们就会想到上窜下跳、抓耳挠腮的猴样。可是,有一类原始的猴类,其行动迟缓得令人吃惊,既不会蹿,也不会跳,只会一步一步慢慢地爬行,有时走一步竟达12秒钟,其速度之慢可以与乌龟相提并论,而且还十分贪睡,如果被惊醒,也只不过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张望一下,身子却一动也不动,因而得
名“懒猴”。
树袋熊
懒猴共有3种,即懒猴、中懒猴和小懒猴,都产于亚洲的南部、东南部一带。它们的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头部为圆形,耳朵又短又小,眼睛却特别大,像猫眼一样明亮,视觉也十分灵敏,能在黑暗中辨认物体。
懒猴的体型很小,尾巴也极短,全身都披着密密的厚毛,所以躯体显得很肥胖。它们高高地悬卧在热带雨林中的树冠之上时,就像是一个绒毛线团。懒猴的四肢又粗又短,都具有5指(趾),掌面宽,后肢的第二趾上还有一个钩状的爪,便于牢牢地抓住树干。其他指(趾)端则生有与人类相仿的扁平的指(趾)甲,这些指(趾)上都有特殊的血液循环系统,使其能够长时间地抓握树枝。
懒猴性情孤僻,单独活动。在白天,它们蜷缩成球状,在树洞里、树枝桠上或其他隐蔽的地方抱头而眠,夜里才出来觅食,行动时缓慢无声,所以人们又叫它“怕羞猫”。虽然懒猴看上去总是神情倦怠、动作迟缓,但却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其拇指与食指可以呈180度角,合掌十分灵活,因而具有独特的抓握能力,能够在细小的树枝间穿行往来,也常常依靠这种本领来躲避危险。
懒猴以果实、昆虫、树胶等为食,而且特别爱吃蜂蜜,所以也常被叫作“蜂猴”。不过在野外,它虽然可能以野蜂等昆虫以及蜂蜜为食,却不一定能够经常吃到。至于蜂猴的名字,也许是“风猴”之误,因为懒猴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在平时爬得又慢又谨慎,但一遇到起风时,就爬得快得多。此外,雌猴在发情时常常发出一种啸声,当地人认为这种啸声预示着将要起风,这也许是“风猴”之名的又一个来源。
喜欢倒挂的树懒
树懒生活在南美洲,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树懒科,是所有现生动物中,除了某些蝙蝠以外,唯一终生过着头下脚上的倒挂生活的动物。树懒科共有两属:前足有3趾的为树懒属,包括三趾树懒、项环树懒、玻阿树懒和褐喉树懒等4种;前足有2趾的为二趾树懒属,包括二趾树懒和霍氏树懒2种。有趣的是,《疯狂动物城》中的“闪电”前肢居然长有4趾!如果它是现实中的树懒的话,那一定属于一个新的物种。或许是电影人为了方便“闪电”工作,才让它多出一趾吧。
树懒上肢较下肢长。前、后足上均有连在一起的趾,每个趾上都具有长钩状的,像镰刀般尖锐的长爪,可用来捞取食物,打击敌人,并借以自悬其身。树懒的体毛短而密,由于大部分时间是倒挂在树枝上,所以它身上的毛向与一般哺乳动物的体毛恰好相反,是从腹部向背部生长,这样也能使雨水容易从身体上流下。
树懒有极好的天然保护色,这不但是因为它的毛色接近树皮的颜色,而且在每根毛上都有“沟”,当藻类、地衣等植物孢子落到“沟”内,就会大量生长、寄生,使它的体表成为绿色,尤其是在雨季,因此更容易和树皮上的苔藓混同起来,很难被其他动物发现。不过,这样的毛皮不可避免地招来一些虱子、甲虫以及蛾类的幼虫寄生其间,从皮毛的分泌物中吸取营养,或者依靠吃藻类而生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树懒终生在树上生活,无论进食、睡眠、交配和生育,几乎从不下到地面上,甚至死后仍然挂在树上。有人说它们终其一生也不离开一棵树,这有些言过其实,它们为了取食也不得不在树间移动,只不过移动得太慢了。树懒因为其钩形的趾和爪在地面上根本无法站立,更不会在地面上走路,假如落到了地面上,则将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只好伸出爪子钩住地面,吃力地把身体往前拖。因此,一旦有树枝断裂,听觉敏锐的美洲虎就会立即寻着声音猛扑上来,准备吃上一顿美餐。
奇怪的是,树懒在排泄的时候却要沿着树干悄悄地下到地面,用短尾巴在地面上掘一个小坑,将粪便排在坑里再用土埋上,然后爬回树上。它为什么要耗费许多能量,冒着危险去排泄呢?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释,有人戏称它是在为自己所偏爱的树木“施肥”。好在它排便的次数非常少,每个月仅有一两次。更为奇特的是,它还是在水里游泳的能手,可以敏捷地渡过溪流或运河去寻找新的觅食地点,它那轻质量的肌体和胀大了的胃都可以产生较大的浮力。
树懒的一生都是在慢节奏中度过的,就连为了维持生命而必须从事的觅食活动也是慢吞吞地进行,只要身旁有可以吃的食物,它们就决不会更多地移动身躯,只是懒洋洋地伸出长爪,将食物钩过来,送入口中长时间地细嚼起来。它还非常贪睡,一天要睡十七八个小时。
树懒动作非常迟缓,每迈一步大约需要12秒钟,每分钟最快也只能移动1.8~2.4米,是世界上走得最慢的哺乳动物,甚至比爬行动物中的乌龟还要慢。行动如此缓慢的种类自然很难对其他动物构成威胁,而当它在躲避其他食肉动物的捕捉时,也是宁愿蜷缩不动而不会企图逃走,即便被捉住以后也不急于挣扎。与这种习性相对应的是它的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和消耗很小,心跳和消化也很慢,肌肉只有相似体型的其他动物的一半,几乎是皮包骨头。它还是一种接近变温性的动物,体温的变化范围一般在24℃~33℃之间。为了节约能量,在夜间休息时体温会下降6℃左右,而其他动物除了冬眠之外,很少有这种现象。但每当温度降至27℃以下时,它又会颤抖着身子将体温升高。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血管网可以将进入四肢的血液冷却,反之,也可以加温从肢干部到躯干部的血液,这样多少可以防止体温降得过低,所以它并非是真正的变温性动物。
树懒的食性非常狭窄,仅以一两种树的嫩叶、幼枝、树芽和树果等为食,不过这些树的枝叶一般水分都十分充足,再加上生活环境也很湿润,所以它一生都不用喝水。树叶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而且不利于消化,因而提供给动物的能量十分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能量资源,它生有一个大而异常复杂的胃,其功能与反刍动物的瘤胃有很多相似之处。胃内含有着丰富的微生物,起着发酵室的作用,能将树叶中含量较低的蛋白质转变为可被小肠吸收的有效营养成分。这个消化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多数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以小时计算,而它的消化过程则是以日来计算的,可以说是哺乳动物中消化过程最慢的一种。
树懒是一种动物反向进化的典型例子。它不同于其他所有现生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是朝着增加速度、机敏和提高反应能力的方向发展,而恰恰相反,变得越来越迟缓、懒惰和笨拙。
【责任编辑】庞 云
作者:余夫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