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的穷与富
导语:他们出手大方,不仅因为家境富裕,更因为家长“人不能到,钱总能到”, 不愿委屈了孩子。可以说,中国家长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做的传统,在小留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上一代刚来大温哥华地区的大学留学生一样,如今的中学留学生眼神里也会流露出困惑迷茫的神色,可有一点他们与前辈截然不同——根本不用为生计担忧。
近几年,中国大陆投资移民不断涌入加拿大,特别是温哥华。当地人潜意识里已将新移民和 “有钱人”划上了等号,受此影响,当地学校们也不自觉地把小留学生列入 “富人榜”。看见小留学生们出手阔绰,当地人最想弄明白的就是:“他们家里是干什么的?他们的钱是从哪儿来”?有些西人家长甚至担心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有一次,一位加拿大人毫不隐讳地向青溪表达这样的顾虑:“如果我的孩子看到中国小留学生什么都有也跟我要,我不知该怎么办。我认为学生不应拥有那么多物质享受,感到压力很大。”
這些令西人担心的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可给出答案,但小留学生的“经济实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如此,他们中许多人却觉得“自己穷得只剩下钱”:这些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过早地离开家,远赴重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即使口袋里揣满了钱,也填补不了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本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眼下在一个人地两生的环境中,连个说说心里话的人都难找到,那种孤寂无助的感觉无疑是种煎熬,同伴是他们此刻最渴望和需要的。
可寄宿家庭通常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陌生人打扰,所以把同学带回家基本行不通,于是,大街上便多出很多成群结伴小留学生的身影。在我们居住的小城市里,最常见到他们的地方便是麦当劳和图书馆: 以学习为名义在图书馆里聚一聚,等肚子饿了就去附近的麦当劳填填肚子。其实,有时“学习”和“用餐”只不过是他们聚集的借口,抱团取暖,消除“孤独感”恐怕才是主要目的,当然,据说花钱也是他们中很多人排除心理压力的一大法宝。
寄宿家庭毕竟不是真的家,不能要啥就有啥,而大部分小留学生在国内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对寄宿家庭提供的基本生活条件也不满足,因此往往选择用口袋里父母给的钱“加餐”。北美的习惯,一般家庭一周大采购一次,吃的用的一车拉回家,若没有车,购物的数量就很受限制,因此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步行购物的原本只有一些老人,如今,街头又多了这些热衷步行购物且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的华人少年。
他们出手大方,不仅因为家境富裕,更因为家长“人不能到,钱总能到”, 不愿委屈了孩子。可以说,中国家长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做的传统,在小留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青溪住所在白人区,所属学校原本是清一色的白人面孔,近年来才多了些华人面孔,那一区很难找到愿收“Home Stay ”的家庭。有一个小留学生没申请到华人多的学校,要上青溪所在区白人多的学校,可学区内又找不到人接收她。她父亲就找到自己的发小朋友。这位发小人在中国,上大学的女儿、刚满两岁的儿子和太太在多伦多,为了帮朋友忙,决定把女儿留在多伦多上学,让太太带儿子搬来温哥华,专门租了套公寓套房照顾这个留学生。他们这趟搬家可谓大动干戈,但得到的回报也相当可观,母子俩的住房和生活费都由那个留学生家里承担。算起来这个留学生一个月要花掉家里一万五到两万元人民币。万幸那孩子很懂事,至少知道要好好学习。
父母不惜代价送子女出国受教育,本是望子成才,如果孩子懂事,肯用功学习倒也值得。但有些孩子在国外心安理得地烧家长的钱,耽误学业,浪费青春,还学得一身坏毛病,家长却鞭长莫及,甚至懵然不知。并非每个人都能适应海外独立生活环境,并在这种环境里学会自我约束。
作者: 陶短房 青溪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