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20毫米,一枪能打爆坦克,芬兰的白色死神竟用这枪来打人?

一般而言人们口中的枪口径至多也不超过20毫米,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地处北欧的芬兰为了对抗苏联巨熊,却设计出一款口径达到了20mm史无前例的巨大反坦克步枪,该步枪以设计师艾莫·拉赫蒂(Aimo·Lahti)的名字命名的L-39反坦克步枪,因其重量以及难以机动的特点,被称为“大象枪”。

▲为了抵消后座与方便在雪地中运输,L-39使用了这种特殊的脚架

20世纪30年代,面对坦克技术的进步,芬兰军队也日渐赶到了压力。在新一代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选择上,芬兰军方有两个设想:其一是设计口径13毫米的反坦克用机枪,其二便是设计口径20毫米的重型反坦克步枪。尽管军方更青睐机枪的方案,认为其射速与火力持续性在对抗坦克时更为有效,然而历史却站在设计师拉赫蒂这边,而他同时设计出13.2mm口径的机枪与口径20mm的步枪,在1939年的军方测试中,L-39步枪却表现出远高于机枪的穿透性。

▲芬军“白色死神”与他们的L-39“大象枪”

身为一头“大象”,L-39重量达到了惊人的49.5千克,其长度也达到了2.2米。由于采用了半自动的发射方式,它的理论射速达到了惊人的30发/秒!正是因为这一特性,L-39不但能对付战争早期的轻型坦克与装甲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防空的任务。很快,1939年爆发的冬季战争为这款武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战测试环境。然而工业体系的匮乏导致早期仅仅只有两挺步枪与一小部分的机枪投入战斗。L39将优秀的测试数据带入了战场,对机枪构成了全方位压制,因此芬兰军队放弃了机枪,全力饲养这些“大象”。然而L-39毕竟太重了,芬军通常使用骡马进行长距离运输,并且在阵地上需要若干个人进行组装。而在短距离,芬军的二人射击小组不得不将弹匣与枪分开运输,以期望尽量降低射手的负重。在战争中,20mmx139mm的弹药在面对苏军大量T-26时能取得可观的伤害,同时芬兰的“白色死神”们甚至利用其远射程大量杀伤苏军软目标。到了1941年的“继续战争”,L-39无疑无法对抗苏军的T-34与KV-1,然而其弹药却能准确打入苏军掩体的空隙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其防空能力,芬兰人专门改装了一款可以全自动发射“大象枪”。此外,训练有素的射手使用特制的白磷弹时,可以击中敌军坦克炮塔座圈以及外置油箱,大大削弱敌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芬兰第一步兵师还将L-39装在自己所用的装甲车上。

▲一名芬军士兵使用L-39瞄准天空

战争结束后,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又让这一大口径半自动“枪”重获新生,随着单兵防空导弹以及更为传统的中小口径高射武器的成熟,L-39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今存世的L-39大多收藏在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由于原装弹药日渐稀少,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将这头“大象”牵出来遛弯了。

L-39无疑是一样优点缺点都十分明显的武器。不过正是由于设计师大胆地放弃机动性全力追求火力的设计思路,使得L-39在反坦克步枪已经日趋落伍的时代仍然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许“口径即是正义”这句老话,正是L-39“大象枪”得以发光发热的原因。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