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通过笔迹分析性格?

“笔迹分析性格”缺乏科学依据

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是不信星座、手相跟性格有关系的。但很多人会相信,从笔迹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或人品,因为笔迹是人写出来的,会透露一些个人信息。专门吃这碗饭的人就是笔迹分析师,认为这是评估性格、才干乃至身体健康的“科学方法”。很多大公司在选拔高级人才时会用到笔迹分析,老板们还觉得分析得挺准的。

然而心理学家指出,笔迹分析与星相学、手相学之类是一路货色,实质上都是感应巫术,其随意联想的所谓“分析”不但看不准人,还会制造歧视,毁人名誉——也许你一时兴起把一撇、一捺写长了几分,就被解读为“性欲过强”或者有“偷窃的欲望”……

历史

笔迹分析是被误解的心理学?

自古以来,人类就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特点被认为是优点,有的特点则被认为是缺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对衣着、发型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个人特点,但性格、人品、才干、身体健康等内在的东西是很难从外表看出来的,人们就希望找到方便的窥探方法,于是产生了各种迷信,例如分析星星的位置(星相学)、面部五官特点(面相学)、手掌上的纹理(手相学)、头颅上的凸起(颅相学),以及分析书写笔迹的形状——笔迹分析。

笔迹分析在古代的中国、希腊、罗马都有流传。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生物心理学家巴里·L·巴耶尔斯坦教授介绍,现代笔迹分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意大利,传入法国后一分为二:研究个别笔画特点的“分析派”和看书写综合印象的“整体派”。发展至今,笔迹分析的江湖门派林立,不同学派对同一种笔画写法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对于字母t的交叉部分的某种写法,一派说表示“有虐待的冲动”,另一派说表示“喜欢搞恶作剧”,让人不知道该信谁。

然而,笔迹分析始终不受心理学界,特别是心理测量学专业的待见。巴耶尔斯坦还没找到一本正规的心理测验教材认可笔迹分析,相反心理测量学家们还对笔迹分析大加贬斥,认为是伪科学。在学术界得不到承认,笔迹分析进不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分析师大多自学成才,要不就是通过“授业恩师”传承。他们很难在严谨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却坚持认为自己的行当是一个受到误解的“心理学分支”。

推断

笔迹分析被指“零预测效度”

从常理推断,爱整洁的人写字会比较工整,吝啬鬼会把一张纸的边角位写满(实际上不是绝对的)。笔迹分析比常理走得更远,认为书写是表达大脑想法的运动,看笔迹就可解读大脑的思维过程、情感状态等信息——

性格:是否自信,内向还是外向,工作是否勤奋,是否具有领导能力。字写得稀稀疏疏的人不容易跟别人混熟,容易被孤立,容易寂寞;字写得密密麻麻的人渴望有人做伴,比较滥交。

人品:是否忠诚,是否孝顺,是否有犯罪倾向。美国某笔迹分析协会的前主席称,一个已婚女子把自己名字的大写字母写得比夫姓的大写字母还大,意味着她正在“背叛这场不幸福的婚姻”。

精神:是否有神经质、恐惧症、反社会倾向、心理变态。加拿大一名笔迹分析师觉得某男所写字母t的形状像一条鞭子,就认为他有“性虐待的倾向”。

健康:血压高低,有无心脏病,性功能如何。写字的力量小意味着低血压;字母环写得比较顿挫的人心脏不好;字母g、y下面的钩笔写得很大、很夸张的人性欲旺盛。

然而,字写得稀疏的人真的不爱与人打交道吗?笔画偏软的人血压真的低于正常标准吗?这些都是笔迹分析师的主观臆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怪不得英国心理学会认为,笔迹分析的预测效度为零。

笔迹能分析两性问题?巴耶尔斯坦指出其中的猫腻。笔迹分析师通常要求知道书写者的性别,然后信口开河,说他或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性变态,或者是个很滥交的人——既然能分析出如此复杂的两性问题,为什么连简单的性别都不分析呢?原来性别、年龄这些确定的特点一旦说不准就会当场穿帮,但“成熟度”之类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标准,就有很大的空间自圆其说。

逻辑

相似的事物会相互影响?

巴耶尔斯坦研究了几十本笔迹分析的著作后发现,笔迹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其他占卜算命方法一样,本质上都属于感应巫术——“相似的东西会彼此影响”。如果两个事物能够被人主观地联想到一起,就存在某种“共振”或“交感”,通过这种神奇的联系,从一个事物就能解读、影响另一个事物。例如,某人拥有某物,两者就形成了拥有与被拥有的联系,巫师就说物品吸收了主人的“振动”,分析物品的“振动”就知道主人的底细。感应巫术在原始部落中盛行,土著们以为象征性地“杀死”代表猎物的木偶、代表敌人的“小人”,就能给真实的猎物和敌人制造麻烦。

英国心理学会将笔迹分析与星相学相提并论,皆因两者都存在感应巫术的逻辑。巴耶尔斯坦介绍说,古人为了方便观测,把天上聚集在同一区域的星星人为地看成螃蟹、牛、双胞胎等,命名为各个星座。以金牛座为例:

1.金牛座的样子让人想起一头牛。

2.牛的特点是性情倔强,发起牛脾气来很暴躁,还要干一辈子笨重、辛苦的活儿。

3.金牛座日期(4月20日~5月20日)出生的人具有牛的特点:笨拙,粗野,一辈子“辛苦命”。

尽管笔迹分析师用了很多心理学术语包装自己,但只要将笔迹特点与性格特点进行对比,就能发现每一派的分析方法其实都是随意想出来的比喻——

笔画向上斜的书写者是振奋向上的乐观主义者(都是“向上”)。

笔画向下斜的书写者经常感到情绪低落(都是“向下”)。

字体上、中、下三个部分差不多大的书写者“平衡感很强”(都是“均衡”)。

字体比较大的书写者看问题比较宏观,“我”字写得特别大的人非常自大(都是“大”)。

辨别

笔迹分析≠笔迹鉴定

很多人相信笔迹分析,是因为法庭、警方常常会对存在疑点的文件材料进行笔迹鉴定。实际上,笔迹鉴定是一门严谨的司法科学,跟笔迹分析完全是两码事。

笔迹鉴定是确定文件材料的书写者和真伪性,比较笔迹样本是否同一人所写,例如:“希特勒日记”是真迹还是别人精心的伪造?被告人有没有写这张绑架勒索赎金的字条?笔迹鉴定专家具备纸张、墨汁、书写工具、书法技巧、书写风格的丰富知识,必要时还要对墨汁进行化学分析,用显微镜检查纸张纤维,检查不同书写工具的特征,比较文字内容的语法、断句等。

但是,笔迹鉴定不会根据笔迹来推断书写者的性格等心理特点,更不会判定一个人有没有罪。巴耶尔斯坦指出,不排除少数笔迹鉴定的从业者也兼职搞笔迹分析,混淆了公众的认识,但大多数笔迹鉴定专家不喜欢被人当成笔迹分析师,正如天文学家不喜欢被人当成星相家。

纠治

苦练书法能够改正毛病?

除了分析问题,有的笔迹分析师还开展“笔迹纠治”:只要纠正有问题的写法,就能纠正个人的毛病。美国笔迹分析“大师”米尔顿·纽曼·邦克在其大作中专门写了一章“改变笔迹就会改变性格”,举例说让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稍微改变了书写的习惯,就纠正了乱花钱的毛病。在中国,人们历来迷信书法能反映人品,无数人为此投入大量光阴苦练,与其说是追求书法艺术上的造诣,还不如说是为了博取考官和上级的赏识。

巴耶尔斯坦表示,笔迹纠治也是反过来的感应巫术——笔迹分析师信奉性格与笔迹互为因果,改变了后者就能影响前者。但是,这种做法至少有两个破绽:

笔迹只是很小的方面,个人特点则复杂得多,所谓“因”与“果”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笔迹就能改变一个人?这种想法未免太简单了。

笔迹分析师说,即使有意改变书写也无法隐藏你的真性情,因为你的笔迹出卖了你。但是,他们又建议你改变书写,这样就能改善个性、修养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招聘

忽悠完HR再忽悠领导

法国和以色列的企业特别喜欢看笔迹招员工,中国也有不少HR(人事经理、人事干部等负责招聘的人员)甚至老板喜欢找笔迹分析师看应聘者的手写简历。巴耶尔斯坦指出,尽管笔迹分析师极力否认,但事实上他们有意无意地使用笔迹以外的信息得出结果,例如简历上的文字内容就透露了大量个人信息。

笔迹分析师会和HR进行沟通,摸清HR更青睐谁,就顺势分析出对方希望看到的结论。招聘是很容易看错人的,后果还很严重,对于人事经理来说,参考笔迹分析的意见可以大大减轻自己背负的压力——万一捅了篓子,还可把责任推到笔迹分析师头上。

考虑到招聘成本,笔迹分析不会在招聘的初选阶段进行,而往往用来分析最后入围的少数几名应聘者。这些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都比较好,有的还得到领导的推荐,与工作岗位的适配度已然很高,因此笔迹分析相中的幸运儿往往胜任,以后还会得益于“光环效应”——大师都说好的人,领导看着也顺眼;被笔迹分析淘汰的倒霉蛋则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永远无法知道是否更好。

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J·克利姆斯基对科学的招聘方法与笔迹分析招聘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的表现发现,笔迹分析的招聘效果非常差。事实上,澳大利亚学者杰弗里·迪安对200个实证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笔迹分析的信度、效度都很差,任何一派的笔迹分析师对相同字迹材料的分析准确程度不超过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处于瞎猜的水平。

感觉

“很准”皆因“巴纳姆效应”

尽管笔迹分析没有科学依据,分析准确度如同瞎猜,但仍有不少受过良好教育、智力正常的人相信,不惜花大价钱购买这种服务。原来,他们觉得笔迹分析的结果“很准”,把自己的问题全批中了。巴耶尔斯坦称,这是“巴纳姆效应”在作怪——我们错误地感觉到自己的秘密被星相家、笔迹分析师、通灵人士等说中了。

人们很容易相信模棱两可、泛化的说法,特别是说自己好话的时候,例如:

“你很有潜力,但还有待开发。”

“你喜欢变化,不喜欢受到约束。”

“你的外表似乎很坚强,其实掩盖着内心的忧虑。”

笔迹分析玩的就是这种把戏。研究发现,一模一样的笔迹分析结果拿给不同的人看,每一个人都觉得说的就是自己。他们没意识到,这是自我联想加工的结果,还以为分析师真的具有“超凡的洞察力”。

原来,我们过度运用了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把一大堆零散的信息整理出某种意义。这会导致人们硬是把笔迹分析师的废话听出哲理来——无论分析结果说的是什么,我们总能在大脑庞大的记忆库中找到符合的内容。事实上,聪明的脑袋联想能力更强,更容易陷入这种荒谬的逻辑。

后果

笔迹分析制造社会歧视

尽管是野路子,笔迹分析仍颇有市场。除了企业招聘,金融机构会根据笔迹分析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监狱用笔迹分析来决定哪些犯人可以获得假释;男女参考笔迹分析的结果来择偶。

一些笔迹分析师大言不惭地预测哪些企业员工会偷窃财物、泄露商业秘密或酗酒吸毒。他们自称成功分析过杀人犯、吸毒者和小偷,其实是“事后诸葛亮”,都是已经定罪后才分析的——要是真有本事,应该能从匿名的笔迹中分析出谁有罪、谁无罪,但恰恰他们做不到。

更可怕的是,有些笔迹分析是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老婆把老公的字条拿去分析,然后根据结果采取进一步行动。一家笔迹分析公司还能分析出书写者在小时候曾经遭受过性侵犯,但本人“压抑了这段记忆”,所以一无所知。因此,你完全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名誉受损——如果你的某些笔画被分析出“过强的占有欲”而被同事们当成小偷,或者被分析出“过强的性欲”而在小区里暴得大名,你会有何感想?

巴耶尔斯坦指出,笔迹分析幼稚而荒唐,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歧视。人们对种族与性别的歧视深恶痛绝,却宽容对文字不同写法的歧视,令一些人失去理想的工作、心仪的配偶、急需的贷款。加拿大已经有学校老师被分析出具有“性侵犯的倾向”而无辜受到冲击。

作者:伍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