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横扫纳粹的钢铁洪流,也得先上幼儿园?揭秘苏俄第一代坦克

现如今,俄罗斯的陆上力量可以说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然而,可能很多军事迷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用成批T-34、“斯大林”坦克击败德国的强大国家,其一开始的装甲兵启蒙,竟是受了法国人的影响!

▲被视为红军象征之一的T-34中型坦克,可以说是卫国战争初期德国人谈之色变的“噩梦”。制造简便、可靠的它,虽因战术问题损失巨大,但仍然载着无数苏军官兵,杀入了被视为“兽穴”的柏林城。

▲拥有360°可全向旋转炮塔的法式FT-17“雷诺”轻型坦克,无疑是近现代诸多坦克的“鼻祖”。

沙皇俄国分崩离析后,俄国随即陷入了内战之中。在与协约国干涉军、白军的战斗中,年轻的苏俄工农力量缴获了部分干涉军使用的FT-17“雷诺”。不满足于被动挨打的苏俄,随即对这些缴获而来的法国货加以研究。1920年,14辆损毁的法式“雷诺”轻型坦克在拆解后,被送往位于下诺夫哥罗德(Nizhny Novgord)的克拉斯诺耶·索莫沃112工厂进行技术研究。经过一番改造、复制,1922年,15辆“俄式雷诺”(Russki Reno)下线并交付部队。但是,由于当时的工业条件有限,苏方技术部门无法对这些“俄式雷诺”予以量产。不过,“俄式雷诺”的复制仍然为苏方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为苏军开始“国产”奠定了基础。1924年5月,“坦克工业委员会”提出建议称,新式的坦克重量应为3吨(随后增至5吨),能以12公里/时的时速在公路上前进,装甲厚度应有16毫米,火炮则是仿造法式皮托37毫米炮的版本,不过,身管应当更长一些。

▲莫斯科武器博物馆内陈设的T-18轻型坦克。

▲与T-34/85一同陈设在纪念碑上的“俄式雷诺”。它对于苏军装甲兵的建立,可以说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MS-1”是“Maliy Soprovozhdeniya-Perviy”的缩写称呼,意即“首款小型支援车辆”。它的前身,是由中央军事兵器工业委员会属下的V.扎斯拉夫斯基教授,于1926年设计的T-16。就总体而言,除了在悬挂上有所改进,使得全车在越野性能上比雷诺更好外,T-16与法式的“雷诺”并无太大区别。1927年6月,该车在经过测试后,被认为“不适合服役”。其传动装置不但极易“趴窝”,更是无法越过超过1.5米的堑壕!最终,T-16被弃之不用,而新式的T-18也应运而生。

▲1927年时的无炮塔版本的T-16原型车彩绘。

▲加装了37毫米火炮的T-16轻型坦克。此时的它已仅仅作为预备役车辆使用。为了撑门面,苏方还是让部分T-16参加了1929年11月的“十月革命十二周年纪念日”。

▲T-18/1930,该车为莫斯科近郊的装甲兵学校训练使用。此时该车尚未安装无线电,仍然使用旗语作为主要联络手段。

就防护而言,T-18的装甲并无太大变化。全车采用铆接结构,正面为16毫米,炮塔装甲则为8毫米。而底部装甲更是仅有3毫米!不过好在底部有个舱门供车组逃生。主武器更进为一门苏式M28型37毫米炮(备弹104发),副武器则是2挺菲德洛夫6.5毫米同轴机枪。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