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8 月 25 日晚间,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Megvii)正式提交其公司首份招股书,启动在港交所上市计划。招股书显示,旷视将由高盛集团、J.P.摩根和花旗银行三家作为联席保荐人,为其上市之路保驾护航,融资额或高达 10 亿美元,此前频传的旷视科技赴港上市传闻,终于落地。
旷视科技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其公司创始人兼 CEO 印奇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3D 相机方向博士学位,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过四年时间,研发出微软当时核心的人脸识别系统。2011 年,他与唐文斌、杨沐三人共同创办了旷视科技,其公司业务包括开发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等,并为客户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
今年,旷视科技以“跨入 AIoT 领域,发布 AIoT 操作系统河图(HETU),集成机器人、物流、制造业一站式解决方案,涵盖规划、仿真、实施、运营流程,从单一视觉算法升级为全方位场景 AIoT 作业提供商”的成就,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 家最聪明公司榜单”。
(来源:DeepTech)
半年营收 9 亿,亏损 52 亿
招股书中披露,在业绩期内,旷视科技的财务表现强劲。在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旷视的营收分别为 6,780 万元、3.132 亿元和 14.269 亿元,2019 年上半年,旷视的总营收达到 9.49 亿元,同比增长 210.3 %,但是亏损也在持续扩大,达到 52 亿元人民币。
图|旷视综合财务状况表概要(来源:招股书)
关于研发支出部分,旷视在招股书中称,2016 年该公司的研发支出金额为 7,820 万元人民币,到了 2017 年,研发支出大幅上涨,达到 2.05 亿元人民币,分别为 115.3% 和 65.6%。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 6.13 亿元人民币和 4.68 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 43.0% 和 49.4%。
图丨旷视科技股权示意图(来源:旷视招股书)
旷视表示,公司于 2012 年进入物联网领域,致力于以先进的计算机视觉(CV)算法赋能物联网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至关重要。
关于业务模式,旷视在招股书中表示,深度学习是旷视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其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个人设备)、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这四大业务板块,这也是其公司财报数据的四大组成部分。
图|旷视的业务和技术能力模型(来源:旷视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在设备解锁与身份验证方面,旷视与小米、OPPO 和 vivo 等手机厂商伙伴进行合作,截止 2018 年,在国产的安卓智能手机中,利用旷视技术的人脸识别设备解锁功能占超过 70% 的市场份额。
按 2018 年的收入计算,旷视是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占据超过60% 的市场份额。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旷视已经为超过 1,100 家企业客户提供 Face ID 解决方案,每天处理客户约 240 万个 Face ID 验证请求。
截止 2018 年,旷视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 与个人设备)已经占旷视科技主营业务总营收的 18.9% 左右,而 2019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 21.9%。另外,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 与个人设备)客户数目也有所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 年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客户数量为 1,044 个,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个人设备)客户数量为 48 个。
(来源:旷视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旷视在招股书中首次披露,其和合作方共同开发的一款 ASIC 芯片,实现了在网络视频录像机上部署算法,从而进行边缘端计算。旷视表示,该芯片的运算能力是竞品的 4 倍,提供了比 FPGA 高非常多的性能,或将极大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但是旷视并未提及这一合作方是哪家。此前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在演讲中提到,这一芯片可以用在手机上,还能用在实时的自动化场景中,用来搬运货架或物品,加上摄像头与算法,类似室内无人车。
成立四年,一战出名
旷视科技虽然成立于 2011 年,但是这家公司真正出名的时候是在 2015 年德国汉诺威电子展的开幕仪式上。当时马云用刷脸支付买了一枚面值 20 欧元的汉诺威电子展纪念邮票,完成支付以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嘿 JACK,真高兴又在支付宝里见到你了!”的字样,而为支付宝提供这项技术支持的,正是旷视科技。
虽然放到 2019 年,人脸识别早已不新鲜了,可是在 2015 年时,带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就没有几款,更别提其他生物验证技术了。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曾回忆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时候参与开发了人脸识别引擎,后来这项技术被应用在了 X-box 和必应等产品之中。
对于旷视科技来说,Facebook 收购的以色列人脸识别技术开发商 Face.com 是一个启发,然而印奇、唐文斌等人并不满足于将人脸识别用在游戏上,他们想要的是那种能够改善生活方式的技术,于是便有了识别准确率超过 99% 的人脸识别技术。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不可能只有一种产品,旷视将人脸识别背后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视为一块敲门砖,用于拓展自己的战略布局。2016 年前后,旷视对外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安防产品,如城市天眼系统、敏观人脸抓拍相机等等。尤其是这个人脸抓拍相机,是当时市面上唯一一款利用 FPGA 技术实现的全帧率、全画幅人脸检测智能相机。
图 | 印奇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2017 中国榜单
这是旷视宏观版图中的一小块。在印奇的规划中,旷视科技的发展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搭建 Face++ 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也就是用于支撑上述几个产品的后端服务器集群;第二步是搭建用于识别万物的 Image++ 平台。用印奇的话来讲,Image++ 是好几个 Face++ 的结合,如小孩了解世界的过程一样去识别万物。上文提到的“河图”就是运用 Image++ 产生出的产品之一。
按照印奇的想法,旷视科技的第三步叫做“所见即所得”,即便印奇几乎没有在公开场合解释过这一阶段的真正意义,但是不难猜出他所指的应该是机器人或者类似的远程操作解决方案。就像现在的银行系统一样,手机上或者电脑上安装验证软件,只要保持联网就能实现远程验证,无需本人亲自跑到银行做验证一样,旷视科技的第三步或许是实现一个包含这种功能的产品。
AI “ 四小龙”中第一个登陆资本市场?
2017 年,旷视科技的触角再次蔓延,这次瞄准的是智能零售行业。他们推出了许多服务于该行业的产品,如智能营销和会员识别。旷视科技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识别消费者的人脸、人体、行为,利用云端人脸信息对应的消费记录来建立起完整的消费信息体系,同时这套解决方案还能把用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反馈给商户,如触摸商品。
利用数据去生产技术,再把技术工程化变成解决方案,接着把产业卖给客户,最后利用客户产生的新数据去开发新的技术,以此不断地扩大着循环的覆盖面积。旷视所销售的解决方案是对口产业的赋能,的确可以被视作是产业链的一环。而这些解决方案的基底都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也因此构建了一个新的产业。
产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研发与市场导向之间的关系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研发不能太超越市场,也不能落后市场,只有卡在刚刚好的时间节点才有可能获得收获。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这个大的产业里,像旷视科技一样杀出重围的还有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由于他们创立的时间相似,又因为都可以代表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这两大技术的水平,因此被人们并称为“ 四小龙”。
旷视科技或将是这四家中第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而且这家公司并没有选择此前话题性极强的科创板。在深度学习较为火热的几年里,无论是媒体还是资本都比较关注技术本身,重点多半在于优化、功能、落地场景等等。而企业上市意味着业务和财务数字公开,其股价则代表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盈利预期,换句话说技术已经成熟,是时候用市场来检验技术了。
或许“四小龙”这个称号也不够准确,这四家公司起家的技术都是计算机视觉,然而发展到今天,他们的业务模式和商业逻辑已出现了根本上的差异。依图科技推出了自己的芯片,商汤发布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云从则是把产品落户到了中国五大行之中。那么港股对旷视科技的标价和看法,很可能并不能套用在“ 四小龙”的其他三家之中。
其他三家是否需要上市也是一个问题。上市以后确实能获得更多的融资通道,但是资本对于技术的看法比较冷淡,反而最关注的是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亏损较大的企业缺乏对资本的吸引力。因此科技公司上市之前往往会等一到两年,让自己近几年的财报足够亮眼。
旷视科技如果此次 IPO 成功,势必会成为一个信号,它所影响的不只是“ 四小龙”的另外三家,而是整个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创业公司,甚至涵盖了那些数据公司和底层技术开发公司。虽然财务数字不是很亮眼,52 亿的亏损着实让人紧张,可是近两年,纳斯达克确实也迎来了共享汽车、弹幕视频、直播公司等,港股也需要旷视科技这样的新鲜血液来刺激投资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