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权臣,西魏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率军打下的,是西魏政权实际掌控者。可惜他命不长,只活了49岁,临死前他把大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宇文泰自己有十几个儿子,为什么非要把权力交给侄子呢?
《资治通鉴》记载了宇文泰临终时对宇文护的交代:“诸子幼小,寇贼未宁。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
由此可见,宇文泰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诸子幼小”,可是宇文泰最大的儿子宇文毓当时都22岁了,难到还算幼小吗?这里面牵扯很多因素,不只是年龄可以说的通的。
第一,宇文泰自己的儿子非小即弱,大儿子宇文毓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他是妾室姚氏所生,出身庶子的卑微,也没有战功让他难以服众,嫡长子宇文觉也只有14岁,而此时的宇文护已经43岁了,战功赫赫,朝中上下拥护的人也很多,如果勉强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那么不用多久权力的促使下肯定躲不过被宇文护铲除篡权的事。所以为了子孙考虑,宇文泰把权力交给宇文护也是一种自护!
第二,当时的西魏形势内忧外患,强敌在侧。宇文泰虽然名义上是西魏执政官,但是于谨、赵贵、独孤信、李弼四人也是对西魏政权虎视眈眈,宇文护对他们也是要低头的,如果要保证宇文家族当权,只有宇文护可以周旋好。宇文泰北巡期间突然染病,急招宇文护前去托付大事,宇文护为了稳住局面,对宇文泰的死讯密而不宣,到了长安才公布丧事,治理内外大事,联合支持宇文护的于谨,安抚文武百官,逼迫傀儡皇帝禅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平衡好各方势力和矛盾,才使得帝国没有呈现分裂之势。
第三,尽管宇文泰有为子孙担忧的一面,但是对于宇文护的信任还是更大的,宇文护的父亲也就是宇文泰的长兄宇文颢因为救父亲宇文肱而死,留下年幼的宇文护,作为叔叔的宇文泰承担起抚养大任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宇文护不负所望,家中事务处理井井有条,骑射征战样样精通,宇文泰经常称赞侄子有和自己一样的志气和肚量,经常说“我得胡人之力”,“胡人”指的就是宇文护。
所以,宇文泰的传位问题和孙策传位给孙权、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都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他们都是从大局出发,想着既能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又能保住子孙的性命,免除被篡位的危险。但是只可惜宇文泰千算万算还是看走了眼,宇文护稳定好政权以后,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拔廓、宇文毓三帝,除去赵贵、独孤信等人权倾朝野,但是风水轮流转,公元572年,不甘做傀儡皇帝的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在含仁殿将宇文护杀死,他的子嗣党羽也被连根除掉。
不可否认,宇文护对北周政权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于他和宇文泰家的恩怨,那也是帝王家弱肉强食,见怪不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