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互联网,古人怎么“发表”作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人发表作品的方法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纸媒、网站、自媒体平台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那么,有没有人好奇,古人作品创作出来后是通过什么途径“发表”的呢?

古人“发表作品”最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五种。

一、题壁

“题壁”是古人“发表”作品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杜甫有诗“染翰聊题壁,倾壶一解颜”。那时的酒楼、驿站、寺院等人流之地,大多有一面粉刷得很好的墙壁,专供文人墨客们题咏留名。特别是寺院等名胜处,更是古代文人最爱挥笔的场所。为了保护壁上之题诗,有些寺院还特地给诗壁网上碧纱。想想现在我们在游览各地名胜时,是不是还能看见一些诗迹呢。

电视剧《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的情节(新浪网)

作为“题壁”形式的补充和发展,从唐代中期开始,民间出现了“诗板”(宋代称为“诗牌”)。它的出现,让某些无“壁”可题的名胜区,也有地方可以题诗。设立诗板的多是当地县令、寺观主人等,他们请过路的名人留下诗篇,以求为本地、本寺观增光添彩。

二、赠答

第二种常见的形式是赠答,具体的方式有对吟、留赠、遥寄等。以此形式“发表”作品,虽然开始时读者面小,却有利于保存和传世。因为诗人的赠答者多为文人,他们往往会将文友的赠答之作笔录于自己的著作中,即所谓“求赠攀前例,将诗认故人”。就这样在相互寄赠之中,产生了经典传世的名作。而且“求赠”在古代很盛行,就像现代人约稿一样,以致很多著名诗人“诗债”累累,想必古人也有拖延症吧。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赠答名作(搜狐号“央视百家”)

三、即席赋

“即席赋”、“即席咏”,是古代诗人在题壁、赠答之外创造的第三种“发表”作品的常用形式。不少诗人才华横溢,即席吟诗,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古时文人又多热衷于“以文会友”,经常搞一些“文会”、“诗社”之类活动。这些会社,正如李白所说,“留欢更邀诗”,催生出一批诗才敏捷者的即席之作,同时也为作品的面世提供了一个更富情趣的“有声发表”机会。

四、投献

然而,题壁、赠答或即席赋咏都是非用文正途,仅此也不可能使诗歌之外的各体文章得以问世。于是便有了第四种“发表”诗文的形式——投献。“投献”就是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诸名流、显臣或献给皇帝,以显露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身价,或者是谋得一官半职。这有点像现代有些职位上的人需要在某些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作为晋升职称的筹码。

五、卖文

“文以人传”,人既贵,其文就值钱了,那么就有人携礼上门,请作辞赋、请撰碑文、请拟传记等等,这就出现了第五种“发表”作品的形式——卖文。卖文有两种,一种是如上述名人,闭门不出都有人前来求文;另一种则是沿街叫卖,甚至用来换酒换茶喝。